“从田野到舞台”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
“从田野到舞台”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
“从田野到舞台”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
“从田野到舞台”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
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16日讯(记者 陈淋)《绣荷包》《康定情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等经典曲调,《阿惹妞》《情歌对唱》《出征歌》《婚嫁歌》等极具四川藏、羌、彝、苗族风情的民歌,于5月15日晚在四川大剧院唱响。
为传承四川民歌经典,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四川师范大学主办了该场“从田野到舞台”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音乐会通过微信、抖音、微博、哔哩哔哩四大平台现场直播,吸引了数万人观看。
音乐会演唱曲目基于四川师范大学民歌研究所万光治教授深躬田野十三载所采集的四川各族原生态民歌改编而成。音乐会精心选取了17首四川民歌予以音乐编创与制作,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民歌三大类展开。曲目内容丰富,既包含四川地区家喻户晓的《绣荷包》《康定情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经典曲调,又将沉潜草野的、世人知之甚少的藏、羌、苗、彝族歌曲《圆圆舞曲》《央金道道》《亚罗卡得罗》《阿惹妞》《情歌对唱》《出征歌》《婚嫁歌》《哦依哦撒》《隔子不唯若音波》做艺术性呈现。风格多样的民歌佳作,实现了艺术性和表演性的统一,为听众奉上了一场高水平的视听盛宴。
四川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展示方式在全国尚属首例,依照由记录到表演,由表演再到传播的方式,实现了民歌源生地、民歌表演地、民歌虚拟展示地三地的双向联通。本场音乐会也是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贯彻“扎根民族沃土,弘扬优秀文化”院训的又一舞台精品,将民歌从田野搬至舞台,展现了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又大大挖掘了其潜在的艺术创造价值。将民歌从田野搬至舞台,再由舞台深入进听众的声音记忆,唤起听众的审美力,去体味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及其潜在的艺术创造价值,最终完成了音韵醉人、文化动人、文艺育人的目的。
(图片由四川师范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