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地域文化>>涉藏地区

来源:《西藏民俗文化》   作者:陈立民 曹晓燕   责编:顿珠曲珍 发布时间:10-09

僜人居住文化



传统的僜人社会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男性家长在家庭中享有绝对的权威,僜人的居住习俗处处体现出僜人残留的氏族制度和家庭形态特征。 

每个僜人家庭都居住在称为“恩冬”(达让话)的长屋。长屋为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均为竹木结构。长屋的选址无固定方向,多建于较平缓的坡地上。建房时,在地基上栽立若干根粗木桩,在桩上搭起屋架,采用榫卯工艺或藤条捆扎,不用铁钉。房屋四壁用木板或细木桩作墙,屋顶为人字形,上铺茅草或薄木板为盖。早年多铺芭蕉叶。楼层的地板用木板铺设,楼上住人,楼下圈养牲畜。

长屋两端各开一门,其中一门与晒台相接,晒台旁置木梯,连接地面。从梯子登上晒台后即可进入屋内。晒台也是晾晒粮食、辣椒的地方。夏季的傍晚,晒台也是人们歇凉聊天的场所。长屋的长度不一,一般十多米,妻子多、蓄奴多的人家的房屋则相对要长,有的长达数十米。房屋低矮、狭长,除在客厅开一个四方形小孔外,一般不开窗户,室内光线很暗。

室内设施简陋,用竹片或木板沿长屋一侧分隔成若干个无门的小间“恩拜”(达让话),为长屋内各小家庭炊事、取暖和睡卧之处。各小间相对一侧,是留出的窄长通道,与进出房屋的门相接。

长屋内的各家庭,在自己居住的小间“恩拜”中,都设有自己的灶塘。设灶方法是在木板拼成的方框内,填入泥土后,镶人地板,再于上面置三块支锅石或铁三脚架。烧柴时,因有泥土与板板相隔,可以防火。过去僜人睡觉不用床,也无被褥,夜晚都是围在火塘旁在地板上和衣而卧。

在相距长屋十余米处,另建仓库存放粮食。仓库称为“阿卡”(达让话),亦为干栏式,距地约两米,用竹木搭建而成。仓库远离主屋是为了防备火灾,还可以防鼠和避免粮食潮湿。

在僜人居室的内部陈设中,男主人卧室(多并作客厅)四壁以及走廊墙壁上挂满兽骨、兽头和平时宰牛后留下的牛头骨。悬挂兽骨兽头的地方乃神圣之地,平时妇女不能坐卧于其下,否则会冒犯管兽的鬼灵,轻者打不到猎,重者会给男主人带来灾难,狩猎时会碰上灾祸。

一夫一妻家庭中,男性家长同妻儿生活在一起,构成一个基本经济单位。儿子长大成人买到妻子后,仍可继续留在父亲的家庭中,亦可在长屋内另立火塘成为一个单独的经济单位。

一夫多妻家庭,妻子们分别住在长屋内单独分出的“恩拜”中,每一设有火塘的“恩拜”便是一个单独的生产和消费单位,她们各自种植丈夫开垦后交给的土地,各有仓库存放自己的粮食,分别抚育自己的子女。男性家长对每个妻子都享有支配的权力,他可以随意到妻子那里去食宿,只需把自己的挎包挂在某个妻子那里,即表示当晚要到其屋住宿,妻子要像招待客人那样准备酒肉招待。如果丈夫又购买了新的妻子,原屋不够分配时,可在原长屋外檐续盖一间或数间,供其居住。

20世纪60年代末,僜人走出山林定居于河谷台地,在政府的帮助下修建了新的房屋。新修的房屋仍为两层的干栏式木楼,上层住人,下层圈畜。由于社会的改革和进步,僜人的多妻家庭日趋减少,反映在房屋建筑上已很少修建供多妻居住的长屋,一般一栋房屋(仍为长方形)只分隔两间或三间,一间作为客厅(可兼做主人卧室),一间或两间作卧室,为妻儿所居。在每一栋房屋旁都有庭院,四周用木板作栅防止牲畜进入。察隅县僜目前居住条件良好,近20年来国家已三次为其建僜人新村,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