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新闻>>头条推荐

来源:新华网 责编:丁真尼玛 发布时间:10-11

珍稀濒危植物“活起来”


这是10月10日在昆明植物园拍摄的天星蕨。这张拼版照片分别为科研人员野外采集的标本(左)和在植物园迁地保护后存活下来的同种植物。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自2015年开始在昆明植物园内建设“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已构建了44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迁地保护种群。早期进行迁地保护的华盖木、滇桐、西畴青冈、巧家五针松等种类已开花结实,标志着这类物种的迁地保护取得初步成功,珍稀濒危植物在这里“活起来”。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这是10月10日在昆明植物园拍摄的华盖木。这张拼版照片分别为科研人员野外采集的标本(左)和在植物园迁地保护后存活下来的同种植物。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自2015年开始在昆明植物园内建设“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已构建了44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迁地保护种群。早期进行迁地保护的华盖木、滇桐、西畴青冈、巧家五针松等种类已开花结实,标志着这类物种的迁地保护取得初步成功,珍稀濒危植物在这里“活起来”。

新华社记者 王南 摄



这是10月10日在昆明植物园拍摄的滇桐。这张拼版照片分别为科研人员野外采集的标本(左)和在植物园迁地保护后存活下来的同种植物。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自2015年开始在昆明植物园内建设“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已构建了44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迁地保护种群。早期进行迁地保护的华盖木、滇桐、西畴青冈、巧家五针松等种类已开花结实,标志着这类物种的迁地保护取得初步成功,珍稀濒危植物在这里“活起来”。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这是10月10日在昆明植物园拍摄的云南梧桐。这张拼版照片分别为科研人员野外采集的标本(左)和在植物园迁地保护后存活下来的同种植物。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自2015年开始在昆明植物园内建设“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已构建了44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迁地保护种群。早期进行迁地保护的华盖木、滇桐、西畴青冈、巧家五针松等种类已开花结实,标志着这类物种的迁地保护取得初步成功,珍稀濒危植物在这里“活起来”。

新华社记者 王南 摄



这是10月10日在昆明植物园拍摄的西畴青冈。这张拼版照片分别为科研人员野外采集的标本(左)和在植物园迁地保护后存活下来的同种植物。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自2015年开始在昆明植物园内建设“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已构建了44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迁地保护种群。早期进行迁地保护的华盖木、滇桐、西畴青冈、巧家五针松等种类已开花结实,标志着这类物种的迁地保护取得初步成功,珍稀濒危植物在这里“活起来”。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这是10月10日在昆明植物园拍摄的巧家五针松。这张拼版照片分别为科研人员野外采集的标本(左)和在植物园迁地保护后存活下来的同种植物。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自2015年开始在昆明植物园内建设“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已构建了44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迁地保护种群。早期进行迁地保护的华盖木、滇桐、西畴青冈、巧家五针松等种类已开花结实,标志着这类物种的迁地保护取得初步成功,珍稀濒危植物在这里“活起来”。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