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编 者 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指出,要以学习全会精神为重点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当前,我省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对党史学习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四川具体怎么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本期《思想周刊》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学史明理再深化、学史增信再锤炼、学史崇德再提升、学史力行再出发展开深入学习讨论,并将理论思考成果与大家共享。
聚焦学史明理再深化
持续强化理论武装 坚守理想信念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要聚焦“学史明理再深化”,这不仅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提出的“学史明理”的进一步落实,而且是在“四史”学习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上的新要求,更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的重要举措。
在明确“四大道理”中拓深学史明理之内涵
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的道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时俱进,即使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会随时代发展而逐渐完善,比如《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八个明确”的基础上发展为“十个明确”,从13个方面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概括了其中的原创性的理念和思想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
明确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就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持续奋斗,在百年间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以铁一般的事实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明确“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旗帜、中国道路、中国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明确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道理。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要“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百年党史前后相继的三个“历史性决议”说明中国共产党具有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
在开展“四个聚焦”中拓展学史明理之内容
历史长河川流不息,历史事实绚丽多姿。如何在众多史料中抓住重点、不偏离“主线”以实现学习教育的高质量?《决定》强调,学习教育要以开展“四个聚焦”为重点内容,以更好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聚焦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四个时期”取得的“四大成就”带来的“四大飞跃”,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在十三个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及其理论上的原创性贡献,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聚焦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成功?正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理论创新、独立自主、中国道路、胸怀天下、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统一战线、自我革命”等十大宝贵历史经验。这些宝贵历史经验贯穿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的升华与结晶,而且是保障中国共产党继续成功的十大法宝。
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决议》明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这五大历史意义深刻说明了党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进步事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凸显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聚焦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围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决议》强调全党要继续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坚持“四个结合”中拓宽学史明理之路径
学史明理,理在史中、史支撑理,史在理中、理统领史。根据《决定》,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在“学史”中“明理”、在“明理”中“学史”。
坚持基本原理与创新理论相结合。基本原理是理论创新的根基与依据,创新理论是基本原理的延续与发展。《决定》强调,深化拓展新时代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要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结合起来,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以增强理论的历史感、纵深感、厚重感。唯有如此,才可能做到学深悟透。
坚持理论研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事实表明,只有研究才能深入,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只有浅出才有更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决定》强调要发挥社科理论重大平台和阵地作用,针对不同群体和受众特点加强宣传普及,做好阐释解读转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为此,需要做到论从史出、以史说理、以理服人,让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集中教育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决定》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将《决议》学习教育纳入年度学习计划,党委(党组)要抓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开展读书班集中研讨以及主题党日活动,加强对年轻干部系统教育培训,健全面向基层与面向群众的理论普及工作体系等,以形成各级组织引领学习以及个人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进入新时代以来,集中学习教育已经成为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个体”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坚持“四史”学习与历史教育相结合。《决定》强调,要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这条逻辑主线,深入开展“四史”学习与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等,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来之不易”,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历史自信、保持历史定力、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总之,“四大道理”“四个聚焦”“四个结合”分别对应着学史明理为什么要再深化、再深化什么、怎样再深化的三个基本问题,目的就是要在学史明理再深化中增强历史自觉、洞察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执笔:陈仲,省委党校教授)
围绕学史增信再锤炼
切实提高政治能力 坚定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在新征程上更好地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需要进一步讨论“学史增信”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以更好地发挥和转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之“信仰的力量”。
学史增信再锤炼的关键是毫不含糊地明确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信”
党员之“信”究竟“信什么”,这是推进学史增信教育实践活动首要的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这里的“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无疑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之道。之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正是因为无数优秀党员和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艰苦奋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正是凭着马克思主义这一“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坚定信仰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执着信念,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百年奋斗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的。这就是“信”的力量。简言之,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其根本就在于: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坚信只要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创新实践中不懈努力于“唤醒民众”,就能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大道上一次一次品尝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的胜利喜悦。
在持续的政治建设和政治生态建设中夯实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信”
党员之“信”有待在健康的政治文化生态建设中得以夯实和巩固。以大历史观和正确的党史观审视当下的中国共产党,可谓“危”与“机”并存。不可忽视的是来自政治生态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和危险。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以各种名义和形式诋毁和抹黑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和英雄先烈,致使一些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有所动摇。因此,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还有待巩固,以让党员干部时刻铭记自己基于自身角色、使命和规定而应该坚守坚定之“信”。
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这就是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道理所在。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及在这些能力基础上,一个党员干部能否“内化”党的性质、宗旨和纲领,进而“外化”为包括其学风、党风、文风、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在内的政党政治文化,直接关系到政党事业的兴衰存亡。党的百年历程中,无论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通过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整肃和培育党员之“信”的经验和教训十分丰富。在党的政治建设、政治生态建设史上,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为主要内容的延安整风,就是党员之“信”教育的典型范本。在今天看来,它仍然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好方法。
政治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鲜明特质。党的政治建设,相对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而言,更为根本。党员之“信”最根本的也在于政治信仰、政治信念和政治信心。针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及其政治生态建设,以夯实党员之“信”,对于让我们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至关重要。
以基于“两个确立”的对党忠诚教育升华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信”
党员之“信”最根本的是体现于对领导核心及其指导思想的忠诚。诚信既是中华传统德政文化的精髓,又是当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而这个“诚”,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就是忠诚,忠诚于党的宗旨,忠诚于党的初心和使命,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诚”的目标指向就是“信”。因此,党员干部的诚信首先表现为信守自己入党时的誓言,信守自己入党选择时的意志决定。
忠诚是一种情感,情感是需要培育的。当下要让全体党员干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定践行“两个维护”,仍然需要加强对党的忠诚教育。根据“知、情、意、信、行”相统一的思想信仰认知规律,对党的忠诚教育,就是要通过基于党史的教育教育再教育、学习学习再学习,让党员干部认知和理解到如恩格斯所言:“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认知和理解到如列宁所指出的:“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还要认知和理解到宝贵的历史经验:凡是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指导思想的权威得以树立和巩固的历史时期,党的事业就顺利和进步;反之,就遭遇挫折和失败。
接续的党史学习教育,务必以“两个确立”为主题,增强党员干部践行“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此加强对党的忠诚教育,进而深化党员之“信”。同时,注意防止两个倾向:第一,反对把党的领袖神话、搞个人崇拜的错误倾向和把指导思想教条化倾向;第二,反对无视领袖的核心作用、造成一盘散沙各行其是的错误倾向。因为,二者貌似相互背离,实则殊途同归,都是可能削弱党的领导力、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的不良倾向。
在经常性的自我反思和政治体检中践行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之“信”
锤炼党员之“信”需要持之以恒的自我反思和行为自觉。正如“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信仰建设理应如此。“反思”是哲学话语,“体检”是医学话语,二者都可借用于为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而进行的党的建设——“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有无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共产党保持自身纯洁性的重要武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中国共产党在相对而言诱惑较少、干扰较少的革命战争年代尚且高度重视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当今思想文化复杂多变、干扰诱惑多得多的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建设更需要加强信仰信念建设。这就需要继续传承和弘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持之以恒地加强反思自律和政治体检。
那么,如何进行经常性的自我反思和政治体检呢?百年党史上,旨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教育实践活动主题丰富、形式多样。而到了数字时代,传统与现代、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反思性和体检式教育活动已经不受时空限制。比如,效仿古人“吾日三省吾身”,常常问问自己:我们的政治建设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我们的政治文化生态健康吗?我对党忠诚吗等。自省自查自我纠错整改等方式可以时时处处展开,关键在于党员心中是否有信仰的存在,能否把自己所“信”转化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为自觉。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员“信仰的力量”的源泉。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不断巩固、升华、夯实、锤炼党员之“信”,如此就能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就能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引领广大群众,迈向新征程、新目标。
(执笔:董朝霞,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着眼学史崇德再提升
更好传承红色基因 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本色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崇德是一种精神动力。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在党史教育中做到学史崇德,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并围绕学史崇德明确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二是要崇尚为民造福的公德;三是要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强调着眼学史崇德再提升,是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等重要讲话精神和我省具体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对党史学习教育提出的更高水平的目标要求,为推动我省党史学习教育深化拓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汲取精神养分,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辉煌历程中铸就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成为各个时代的精神标识和道德风尚。这些伟大精神谱系一脉相承、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是我们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深深融入了我们党、国家、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富滋养。正是在伟大精神谱系的支撑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
着眼学史崇德再提升,就是要在学习百年党史中进一步感悟中国共产党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所蕴涵的高尚道德力量,不断从中汲取精神养分,构筑起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和崇高道德。我省要基于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优势的天然禀赋,不断深入挖掘伟大精神谱系中的四川印记,为深入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生动教材和现实课堂。要依托四川红色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四川红色文化,深入开发蕴涵四川红色元素的党史课程,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平台。
弘扬优良作风,提升为民造福的公德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回顾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百年风雨历程,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之所以能够始终得到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推动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取得巨大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崇尚为民造福的公德,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诠释,表达了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在实际工作中集中表现为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着眼学史崇德再提升,就是要从党的辉煌历史中进一步提升为民造福的公德,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要推动领导干部联系指导基层、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等机制制度化和常态化,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持续走好群众路线。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积极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为群众办实事的质量水平,逐步探索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切实推动为民造福取得新实效。
建强执政骨干队伍,提升对党忠诚的大德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历经百年风雨,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党高度重视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执政骨干队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忠诚、干净、担当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共同诠释着党员干部的大德。
对共产党人来讲,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大德。着眼学史崇德再提升,就是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进一步感悟并崇尚一代代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大德,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要大力推进以忠诚干净担当为目标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人才选拔标准,引导广大优秀年轻干部投身于治蜀兴川事业发展中;要深入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源源不断打造一大批多领域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坚持自我革命,提升严于律己的品德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入研究党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百年历程,并把“坚持自我革命”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干部能否严于律己,关乎人心向背,影响政治生态和发展大局。党成立百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刀刃向内、严于律己,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严于律己的品德,贵在一以贯之,难在坚持不懈。着眼学史崇德再提升,就是要在党史学习中大力弘扬严于律己的品德,坚持不懈自我革命,以新时代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要进一步崇尚老一辈革命家严于修身律己、自觉接受监督约束、严格家教家风的伟大品德,让严于律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升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在实践中,要锲而不舍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始终保持惩贪治腐高压态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深化政治巡视巡察,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不断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好从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汲取智慧力量、明确前进方向,增强信心决心、埋头苦干实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奋力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执笔:叶本乾、赵媛媛,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立足学史力行再出发
坚定扛起担当责任 始终保持奋斗姿态
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和对学习效果的最终检验,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立足学史力行再出发,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在担当作为上下真功,在攻坚克难上动真格,在求真务实上见真章,努力做到行之有力、行之有效、行之有成。
在认真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上力行
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自觉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系于自身,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征程。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都与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认真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密切相关。学史力行再出发,就是要进一步体悟百年党史中的担当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在认真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上力行。
增强政治担当,在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上力行。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方向、原则、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党分忧、服从安排、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为民服务第一;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在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上力行。加强知责明责教育,清醒认识新时代、新阶段赋予的新使命,深刻领会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增强扛起新使命、履行新责任的自觉性、主动性;加强担责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勇于肩负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坚定远大之志、激发进取之心、砥砺担当之勇,努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创造不负人民重托的历史伟业。
在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上力行。自觉将人民的期望当作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将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切实抓好工作落实、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善于作为;树立岗位就是使命、责任就是命令的意识,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在增强斗争精神提升斗争本领上力行
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同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和各种困难勇敢斗争、不懈斗争的历史。
一百年来,党带领中国人民同“三座大山”进行斗争,同共和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社会现状进行斗争,同企图将新生政权扼杀在摇篮里的敌对势力进行斗争,同世界社会主义严重曲折带来的严峻考验进行斗争,同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绝对贫困进行斗争,同危害人民健康的新冠肺炎进行斗争,同妨害人民利益的腐败行为进行斗争,同挑战、危害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敌对势力、分裂势力进行斗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腥风血雨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把事业推向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怕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史力行再出发,就是要进一步体悟百年党史中的斗争精神,克服害怕斗争的“恐惧症”、拒绝不敢斗争的“软骨病”、避免不会斗争的“无能症”,在增强斗争精神提升斗争本领上力行。
克服害怕斗争的“恐惧症”。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要在学习党史中明晰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是不可避免和可以战胜的,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和工作准备;明晰只有不遗余力进行伟大斗争才能有效防范和克服风险,摒弃回避矛盾的麻痹思想和害怕斗争的怯懦行为。
拒绝不敢斗争的“软骨病”。要在党史学习中增强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决不能碰到一点挫折就畏缩不前;直面斗争,敢于斗争,自觉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增强斗争的勇气、底气、硬气、骨气。
避免不会斗争的“无能症”。要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并不断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及党的创新理论,掌握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理论基础;对斗争考验作鞭辟入里的本质分析,加强战略谋划,把握大势大局,掌握斗争主动,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中练就斗争真本领、真功夫。
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上力行
求真务实即正确把握规律,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一百年来,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艰辛探索中,求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之真,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之实;求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之实;求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实。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反复证明,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学史力行再出发,就是要进一步体悟百年党史中的求真务实精神,察真情、明规律,务实功、求实效,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上力行。
在察真情、明规律上力行,就是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调查研究作为党员干部的基本功。新时代,明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必须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先调查研究再议事决策,从掌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完善方针政策,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符合规律,增强政策的含金量和可操作性。
在务实功、求实效上力行,就是要学习党史上真抓实干的作风,时刻牢记谋划实、推进实、作风实。加大政策落地力度,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重实干、务实功、办实事、求实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政绩观,办实事不图虚名,求实效不做虚功,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注意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形成察真情、说实话,出真招、办实事,下真功、求实效的氛围。
学习党史,贵在力行。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要把学习党史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认真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增强斗争精神提升斗争本领,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砥砺奋进,努力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执笔:冯兵、尚爽,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