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上午9时,冬日的成都金牛宾馆会场内“热力十足”。现场,四川5个省政府驻外办事处、21个市(州)经济合作部门以及部分县(区)和开发区共计百余人共赴四川省经济合作工作会议,共谋2022年四川投资“作战图”。
这是历年来开得最早的一次系统工作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部署谋划,2022年四川牢牢咬定重大产业化项目招引,全面启动“1531”专项行动,开展“天府聚链”行动计划,全力以赴打牢四川经济发展的“底盘”。
知势而谋 在发展痛点难点中寻找新机遇
日前,四川公布了《2022年四川省重点项目名单》,名单共列项目700个。其中,招商引资项目286个,占比41%。数据背后,招商引资在四川稳投资、稳增长中的支撑拉动作用不言而喻。
招商引资作为四川借势借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2021年全省经合系统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在应对疫情多点散发影响下,全年省级平台签约项目1388个,预计全年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1.17万亿元,打下了重大项目促进、重大活动举办等一场又一场硬仗,为多艰不易的2021刻画下了精彩注脚。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作出深刻研判: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加。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将是2022年经济发展的主色调。
审时度势,不懈追求更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四川,如何找准自身方位?如何厘清发展路径?
经济发展,项目是“急先锋”。在这场会上,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党组书记、局长惠朝旭进一步分析认为:挑战重重的大环境下,产业项目投资收缩趋势明显。具体到经济合作,受疫情影响,赴境外招商仍不现实,境内“走出去”招商随时面临变数;全国各地竞相抓招商、抢项目、拼投资,竞争激烈;目标企业生存压力加大,促进投资难度成倍增加……
难题如何解?
会议现场,各方形成一个共识——创新思路,加快培育新兴优势产业链,主动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和重塑,在变量中寻求增量,在困难中寻求机遇:
应时而为。锁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借力四川清洁能源资源富集的错位优势,突出清洁能源产业以及清洁能源支撑产业、应用产业,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在招商引资中下好“先手棋”,努力促进传统产业高级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
蓄势而动。聚力促进一批对全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具有强大支撑引领作用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围绕“三类500强”招“大”,争取“引进一个,带动一群”;围绕构建产业生态引“强”,弥补产业链核心关键环节和薄弱缺失环节;围绕跨越发展和未来赛道引“新”,着手引进未来产业领域“独角兽”“瞪羚”企业,以及“跨越型”“颠覆式”创新项目,培育经济增长新的“爆发点”;围绕高质量利用外资争“优”,抢抓RCEP生效等重大机遇,引导跨国公司围绕重点产业链延伸布局。
逆向思维 五个“转化”变优势资源为招商资源
“美国社会学家格拉诺沃特的弱连带优势理论指出,往往通过有联系但关系较疏远的对象能够获取到更有价值的信息。”惠朝旭认为,结合当前四川省情,经合工作应善于运用弱连带优势理论展开逆向思维,通过统筹整合和转化利用一切优势资源,为招商引资赋能,从而打造一个“藤蔓式”的招商渠道网络。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网络体系?逆向思维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
对此,他用了五个“转化”来概述:
推动机构平台向投资平台转化。在其看来,四川领事机构数量在全国排第三,应当充分考虑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为四川的外资招引服务。一方面,可通过加强与驻华使馆、驻川渝领事机构、外资商协会等合作,共同开展外商投资政策解读、投资机遇推介等活动,推动“外事资源”变“投资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借力国有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投资机构等抓好项目促进。
推动资源空间向产业空间转化。四川“气富水多矿丰光足”,但目前天然气的综合开发利用程度还不深,很多矿产资源还处于出售矿石阶段,水力等资源还有很多亟待开发利用。应当充分把握住“双碳”背景下的四川优势,因势利导利用稀缺优势资源招商,大力引进能源装备、先进材料、晶硅光伏、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实现绿色低碳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推动领域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当前,我省拥有一批全国领先的企业、高校和单位。可借助其优势联合举办投资促进活动,吸引其采购销售、生产制造、成果转化等环节相关联的链条企业来川布局,实现就地产业配套。
推动区域合作向产业合作转化。在东西部协作机制下,川粤、川浙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产业为纽带,利用对口支援契机,立足产业生态构建,大力招引市场前景好、处于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企业和项目。
推动市场空间向生产空间转化。四川拥有辐射带动整个西部地区5亿左右人口的巨大市场,首店经济居全国前列,数字经济方面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应强化“以市场换投资”的理念,实现市场和产业互促共融、良性循环。
新起点、新思路、新局面。2022新征程已开启,四川经合将创造什么样的精彩,令人期待。记者 陈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