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新闻>>头条推荐

来源:成都日报 责编:丁真尼玛 发布时间:03-10

成都迎战奥密克戎的变与不变:同心共情 蓉城春暖

春暖大地,市民纷纷走出家门踏青赏游。 记者 李冬 摄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阳春三月,蓉城春暖花开。

  同为成都“人士”的诗圣,于草堂作下的绝句,最能代表当下成都人的心情。尤其是对于成都高新区名著司南小区(7、8、9、10栋)等三个封控区的居民来说,更有别样的意义——3月10日零时,三地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至此,本轮成都新冠肺炎疫情14个中风险地区全部“清零”,成都全域回归低风险。

  面对当下全天最高25℃的气温,人们已难记起十余天前,本轮本土疫情发生之时,成都正直面一轮突如其来的强降温蓝色预警。当日最低仅5℃的气温似乎加深着新冠病毒的“冷酷”——2月20日0时—2月21日12时,成都新增阳性病例9例。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显示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截至3月8日24时,成都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3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例。

  这是成都与奥密克戎的首次遭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奥密克戎的特点是传播快、隐匿性强、穿透力强,具有一定免疫逃逸能力,由于初起症状普遍较轻或无症状,难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更容易多点散发或集中暴发。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自奥密克戎被发现以来,全球登记的感染人数已达到1.3亿人。约占新冠病例总量的33%。3月以来,全国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6日开始连续三天本土新增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单日超过500例。新增确诊病例涉及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的地区8日后多达33个,全国疫情呈现多点散发趋势。

  作为成都经济最为活跃区域之一的成都高新区,也是本轮疫情首例确诊病例的发现地。这里企业云集,写字楼林立,年轻人众多,他们活动范围广,接触人员多,人员密集、轨迹错综,提示着更高的疫情防控难度。

  本轮疫情,在战疫方式的“变”与“不变”间,人们在同心共情中展现出满怀信心的淡定与从容;在超强寒潮下迎战奥密克戎,这座人口超2000万的超大城市涌动着阵阵的暖意。

  料峭春寒已过去。风暖、花重、春满,暖意盎然的锦官城自当面朝雪山,晓看朝阳,不负春光……

  (一)

  冬去春来, 2月20日的成都,与强降温蓝色预警一齐到来的是奥密克戎病毒。

  冷,伴着连日小雨,还有新增的9例阳性病例。

  寒,面对突如其来的遭遇战,6个中风险地区迅速划定。

  这是时隔近3个月来,疫情的再度来袭,争分夺秒、严阵以待,众志成城的成都再次进入“铜墙铁壁”的状态。

  “更早做好的万全准备,更快响应的以防万一。”成都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其中,与以往更显不同的是,“把一切工作落实到最小单元” 成为工作重心。寒潮中,工作重心对象单元的“细小”,却汇聚起人们暖意涌动最“宏大”的磅礴力量。

  2月22日,这个因为一连串“2”而有些特别的日子,也为当时正在温江区居家隔离的周靓(化名)留下了特别的记忆,怀孕38周+5天的她,当晚孩子就要出生。

  从发出求助信息,到被救护车送进隔离病房,路上没有耽搁;从被推进负压手术室生产,到23日凌晨诞下健康男宝,封控区里“迎新”的背后,是医院产科、新生儿科、院感科等多个科室的联动,更是成都将应急状态下针对“一老一小”、孕妇、患者等特殊群体精细化服务保障,把服务市民群众工作做到最暖的背后推力。

  早在疫情防控工作最为紧张的第一时间,特殊重点人群的照顾与关怀,就已措施到位——成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印发《成都市应急状态下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保障实施方案》,明确此类人群的医疗服务保障措施。

  提前预判、提前谋划、提前准备。暖,只为在最需要的时刻让每颗悬着的心安稳落地。

  “我们一家人都因为疫情被隔离了,可家里的豌豆尖还在地里,这可怎么办啊?”让胡泽刚焦虑的“田间”难题,交给了天府新区前进村17名党员志愿者和退役军人服务队员们。在菜地里挽起袖子,一俯身一低头,大伙不光负责抢收300多斤的豌豆尖,还整齐装篮、一条龙销售,挽回的1500多元经济损失虽不多,却让人们品味战疫工作“细”中的冷暖情怀。

  一人有难、众人帮扶、守望相助。暖,总是把“怎么办”变成“大家办”,用每一个细之又细的行动去克服困难、共同分担。

  还有在伏龙社区长大的“三兄弟”,带着两万多斤物资回来援助隔离小区;还有为一线工作人员准备水煮牛肉、倾“馕”相赠以及小太阳、热茶水等各类暖心补给……从封控区、管控区到正常生活的区域,从需要帮助的角落到更大范围的全情投入、全力以赴。暖,从内而外地蔓延,温暖,萦绕在整个城市的街巷之间。

  从发现第一例病例时伴着阴雨冷风的强降温蓝色预警,到一个个解封消息传来时连续多日的春光灿烂,5℃到25℃的变化,是面对冷酷病毒,用细之又细的工作汇聚起城市每个细微角落中的阵阵暖意。

  正是这股贯穿始终、多向奔赴的“暖”,让过去400多个小时的蓉城,同步织就一张更细致、更牢固的“防护网”,让城市迅速回温。

  (二)

  一些镜头,让人感怀。一些熟悉的战疫画面,却在本轮疫情中变得少见,甚至“消失”。

  ——封控小区里,又有装修师傅“被困”,但媒体却再也无法报道出此前与业主同吃同睡的动情“故事”。这一次,装修师傅们得到了更好的安排。

  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乐活公社封控小区里,共有20名装修工人被隔离。仅仅一个电话,物资保障组就送来了各类物资,为工人师傅们在小区里搭建起临时的家。

  不打无准备之仗,凡事想到前面、做到前面。不断完善的物资联合保供机制,成为“未雨绸缪”的真切诠释。正是这种超前思维,主动作为,最大程度地争取到了疫情防控的主动权。

  ——这一次,封控小区里常会上演的多人大合唱少了,画面中合唱依旧,激情仍然,但参与的人数却明显变少了。

  这仅仅是因为不断细化的防控细则,在社区防控中划分“封控区”“管控区”,最小的封控单元不再以“小区”为单位,而是以“楼栋”为单位,将封控单元精确到隔离小区的居民楼栋。

  把防控工作落实到最小单元,确保责任落实、工作闭环,这正是防控一线的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市民彻夜排队冒着寒风进行核酸检测的场面几乎消失了。

  尽量不打扰居民们的正常生活,人们可以有多种方式进行核酸检测。在温江区涌泉街道合能珍宝琥珀一期,每个楼栋单元都设有核酸检测点,出家门即可检测;

  在成都高新区,无论是企业员工,还是小区居民,园区内、楼宇下、小区口,都能够看到醒目的核酸检测点位。

  在锦城社区人居天府欣苑,除了小区设点检测外,行动不便的居民也能在家接受工作人员上门核酸采样。

  充实备足核酸检测力量,优化检测组织流程,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检测点服务保障,成为提高检测质效的重要路径。

  ——防疫一线,再难看到疲劳的连续作战工作人员,长时间奋战一线而疲累倒下的“减员”消失了。

  宗旨意识和人文关怀,体现在一线人员对市民安全健康的守护上,也凸显在对战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关心关怀里。

  科技替代人力,智慧战疫全面挺进战场。可移动P2+核酸检测车走进各区(市)县,每日最高检测量达40000+人份;无人机“上场”,全方位无死角地观察目标区域的情况,巡查画面可以实时、多路回传至疫情防控指挥中心……

  而在“黑科技”无法完全覆盖的地方,则是全城范围内的“轮休”机制。本轮疫情中,成都实现了社区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的轮换轮休,不仅让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调配与统筹,也让不同社区的负责人接受了一场“实战训练”。

  中和街道共有四个小区被划为中风险地区,街道内没发生疫情社区的干部们都赶来支援。工作间隙,他们笑称:接受“历练”。淡定从容溢于言表。

  ——12345接听中心的电话接听,解决问题的效率得到最大化提升,重复拨打的现象大量减少了。

  这背后,“智慧蓉城”打造的首个应用场景——成都市市级疫情防控平台迎来了第一次本土疫情的实战考验。

  平台通过打造“1个疫情主题数据库、3个综合平台、9个业务系统”的技术架构,从风险人员排查、社区管控、核酸检测,到病例流调溯源、以及密接次密接人员的转运、集中隔离管控,再到隔离场所的监测预警、风险区管理、大规模核酸指挥调度均已纳入平台管控,环环相扣、严丝合缝,提升城市的“免疫力”。

  “一人一档”的精确度之下,平台还可以聚焦重点人群的基本情况和排查、转运、集中隔离等重点环节信息。借助确诊病例及密接次密接人群的全流程管控,以及与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和市公卫中心救治系统在病例转运、救治过程中高效业务协同,“一老一小”、孕妇等特殊群体全部得到妥善安排。

  用心用情排忧解难,以心换心精细服务。把服务市民群众工作做到最暖,靠的正是这种共情、同心,情同此心、感同身受。

  (三)

  从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到如今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肆虐全球。与病毒战斗,一个常识越来越明晰:病毒在变,防控方式的“变”是常态;初心不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信念的“不变”亦是常态。

  ——面对毒株不断迭代,沉稳应对,不变的是“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每一方都守好自己的关隘,整个城市就能建立起密不透风的防控体系。

  在发现疫情的第一时间,各区(市)县以最快的速度行动起来,管好本辖区,强化与其他辖区的衔接联系,让信息跑在病毒前面,为切断传播链条争取更多时间。

  发挥基层治理面广、精细的优势,各街道社区迅速按要求做好封控、管控,忙而不乱地进行人员信息排查、隔离人员管理、封控服务保障、医疗垃圾转运等多项工作,一个个防疫“哨点”迅速被激活。

  疫情多点散发,高新南区的各家企业也进一步加强员工管理,落实全员核酸检测,推进疫苗接种,每一次对“扫一扫”的严格检查,都是为企业、为写字楼又一次标记下“安全+”。

  ——面对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要求,不变的是“历久弥坚的使命担当”。将心比心,始终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疫情发生在哪里,党支部就建到哪里,党员就冲锋到哪里。自本轮疫情发生后,数不胜数的党员志愿者主动请缨,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2月21日0时,公平街道佳兆业·丽晶公馆小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小区外,温江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快速反应,13个工作小组、180余名工作人员“逆行”进入;小区内,来自机关、社区、派出所、卫生院、物业等单位的7名党员成立一线临时党支部,全力坚守。同在管控区却难以见面的“抗疫夫妻”“战疫父女”,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让党徽更加闪亮。

  党员要在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解急难、纾忧困。“双报到”制度,为高新区紫薇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带来了更多生力军,统筹协调核酸检测、接力做好门岗疫情的防控工作,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体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面对持续提升的防疫难度,不变的是“创新活力的迸发”。这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智慧抗疫——

  作为成都产业发展主阵地,成都高新(南区)科技型企业多,年轻员工人数多且活动范围广。防控疫情,得拿出更有效的“新打法”。

  压紧压实“四方责任”,首创企业首席健康官,把健康管理更具体地引入企业管理。在《关于鼓励企业建立首席健康官制度的通知》中,高新区明确企业要发挥健康管理主体作用,提供常态化防疫保障。富士康、银泰城、腾讯天府软件园等10家企业正在率先“试水”。

  让数据多跑路,创新三种报备方式。有设在各小区(院落)入口处的线下“报到登记处”,有通过天府市民云APP或微信扫描社区报备码的线上服务,还有各社区公布的应急值守电话。三种方式,打通各类人群的报备通道,有广度,更有温度。

  还有从未缺席的科技力量。石羊街道天府世家封控小区内,科技抗疫“小战将”——AI智能空气健康机器人最快30分钟完成99平方米密闭空间消毒净化工作,并形成合格报告;自主检测、40分钟出结果,川大华西医院胡文闯教授团队,研发出的便携式核酸检测试剂仪器即将面市……

  以不变应万变的定力,是坚守“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初心,是一座超大城市坚韧书写“一手抗疫情、一手谋发展”的辩证法与方法论。而这一切的依归,都在于我们所深爱的这座城市,所珍惜的幸福生活。为了这些,勇敢担当、不计付出、共同守望。

  严寒过去,这座城市迎来春日的和煦暖风,也必将迎来盛夏的绽放、深秋的硕果。

  已是蓉城春暖时,我们与三月春光欣然相遇……

  记者 马玉宝 张帆 吴怡霏 田程晨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