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凉山4月26日讯(但华民 刘远伦 )近年来,德昌牢固树立“粮猪安天下、特色促增收”的农业产业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争创“中国凉山安宁河谷现代绿色农业硅谷”核心区,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精品化。
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禁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动员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鼓励粮食适度经营和集约化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推进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生态化发展。以德昌巨星生猪养殖园区为龙头,辐射发展一批不同规模的生猪企业落地,持续扩大生猪规模养殖,打造全州生猪产业振兴保障基地。
德昌核桃产业园(何坤摄)
德昌高丰枇杷产业园(王凤军摄)
德昌蓝莓(崔雪摄)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围绕“1+4+N”目标任务,重点创建“六大园区”,打造“十大特色产业基地”,在安宁河流域发展桑椹、枇杷、草莓、早市蔬菜等特色农业,加快推进百万头智慧生猪养殖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在茨达河流域结合和平水库河湖公园建设,以供港果蔬为龙头,发展现代农业;在雅砻江流域发展晚熟芒果、优质烟叶、经果林和畜牧业;在山区力争招引龙头企业,实现集中连片流转发展;在坝区大力培育专合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统一化、规范化管理,将德昌打造成全省绿色产品供应地。
德昌拓鑫花卉(王秀娟摄)
德昌小香葱(王秀娟摄)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企业”的原则,深化“三变改革,五大合作”,通过壮大一批、招引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逐步形成培育一个企业、壮大一个产业、带动一片群众的格局。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培育一批桑椹、核桃、板栗、枇杷、草莓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前伸后延,拉长加宽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利益联结紧密度,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深入实施“大凉山?德昌”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申报工作,加快推动德昌草莓、枇杷、葡萄、蒜薹、黄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努力把“大凉山?德昌”培育成全国全省著名商标。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沃土工程等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力度,加快推进和平水库灌区项目建设,全力推动菜地水库枢纽、茨达河中型灌区建设,进行干渠整治和提灌站更新改造,改善解决农田“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依托专家大院,加大优良品种选育和新技术的试点、推广、应用力度,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下乡,领头兴办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全方位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技术支撑。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创业的农村“绿领”。鼓励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退役军人、企业家、优秀大学生等返乡创业,引进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全面建强“三农”人才队伍。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普及产业标准化,推广化肥农药“双减”,建立和完善可追溯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采摘桑椹的傈僳族母女
采摘樱桃的少数民族少女(张念摄)
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充分发挥德昌“中国天然氧吧”“春秋三百天·四季养生地”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坚持“三景合一”发展思路,在安宁河流域结合安宁河谷农文旅生态长廊,重点打造特色康养旅游集镇;在茨达河流域结合和平水库环湖公路建设,重点打造河谷观光旅游示范,鼓励高丰村、半站营村、联盟村、角半村等村先行先试,打造乡村康养休闲旅游度假产业链,真正让全域旅游和“三农”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统筹村庄建设规划,全力抓好省级镇村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理。全面改善基础条件,实施安全饮水、农村路网、能源通信提升改造工程,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城乡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实施环境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农村“五大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面貌。规范村规民约和村级自治组织,深化移风易俗行动,倡树文明新风。(图片来源:德昌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