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子村全景。
◎甘孜日报记者 马建华 文/图
【乡村名片】
1935年10月7日,由红军前敌总指挥徐向前、红军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率领一部红军攻占金汤设治局(今金汤乡汤坝村),在此停留约两个月的时间。红军先后帮助地方建立了县级党委会一个,区、乡级苏维埃政府四个,下设十六个村苏维埃主席。各级革命政权除设有正、副主席外,还设有委员一至五人。地方党组织和各级苏维埃政府,主要担负筹集粮草、当向导、动员群众给红军运送物资,宣传红军政策,配合红军武装等任务,成立了中共金汤县委和金汤苏维埃政权。红军还在金汤建立了县小共(又称波巴青年团)以及妇女、少先队、儿童团等革命群众组织,在配合支援红军、保卫苏维埃政权、维护地方治安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红军广刷标语,散发传单,宣传了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红军的性质、任务;建立人民革命政权、进行土地革命;深入村寨说服动员外出群众回家生产和青壮年参加红军等等。通过宣传,使广大民众由畏惧红军转变为亲近、热爱、支援红军。
1935年10月中旬到11月初,红军先后三次组织陇须、高碉、新房子、帮补(今新联下村)的老百姓在此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红军政策,动员青壮年参加红军,筹备建立苏维埃政府。11月初,正式选举成立了陇须苏维埃政府,陇须村的苟德义当选为主席。
5月9日,天刚亮明,趁着凉爽的天气,康定市金汤镇新房子村72岁的村民彭德清便带着老伴来到田间管理白芨。
“种植白芨,下种、采挖和除草要辛苦一些,但比种植玉米轻松多了,而且一亩白芨可以卖到4万多元,虽然要第三年才能采挖,但平均下来,一年的亩产值也在1万元以上。”彭德清一边除草一边和老伴算经济账。
彭德清年逾七旬,老伴也60多岁了,身体硬朗。他们种植了2亩白芨、5亩花椒,从不请人帮工。彭德清说,他现在和老伴每人每月能领到200元的养老金,草补林补一年有1000元,国家政策好,还是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去年,他的白芨就卖了4.1万元,花椒卖了8000元。
村民余芳刚把3亩的羊肚菌收完,晒了干菌160斤,按照400元一斤的价格计算,有6.4万元的收入。她还种植了5亩白芨,有1000斤,收入又是4万元。6亩花椒卖了2万元,她家5口人,人均收入近3万元。
白芨丰收后,有商贩上门收购,销路不愁,收入可观。花椒成规模种植,虽然这两年价格波动较大,也能够增加村民的收入。“现在我们村的白芨种植让村民尝到了甜头,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白芨,花椒收入也不错,有了这两个成熟的主导产业作保障,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也就没有问题。过去,村民主要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产量不高,收入很低,很多村民依靠挖药材和外出务工艰难度日,现在找对了产业发展方向,村民都一心扑在土地上,把土地经营好,好日子有奔头了。”新房子村党支部书记刘昌强认为,白芨和花椒依然是新房子村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
“我们村的变化是从2014年以后开始的,曾经遭遇过特大洪水的袭击,道路、桥梁、农房、耕地被毁。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重建了河堤堡坎、通村水泥桥,修通了连户路。”刘昌强说,村里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受2013年雅安芦山“4·20”地震影响,村民的住房受到了严重影响,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重建了家园。全村于2017年整村摘帽以后,全体村民鼓足干劲发展白芨和花椒勤劳致富。
白芨可直接作为中药入药,可作工业粘合剂,也是优良安全的增稠剂。新房子村白芨种植起步于2012年,但由于生长周期长,投入劳动力较为密集,当时,价格也不高,群众种植积极性并不高。截止2015年,全村仅3户种植,面积不足1亩。
2015年,镇和村“两委”在探讨产业发展途径时,经多方了解、查阅资料、外出考察后认为,白芨可在本地自然条件下天然生长,管理简单、用途广泛、价格优势明显,是新房子村村民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驻村工作组经过近半年艰苦、耐心地动员宣传,部分村民积极带动示范,2016年,全村群众累计投入约4000余个劳动日(折合工价60余万元)进行野生品种采集,使当年白芨种植面积达到11亩。2015年,成立“康定市锦盛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白芨为主导产业,通过向群众流转土地付租金、雇请务工付报酬、收购种苗获取报酬、获得收益分红利的方式,增加群众收益。
白芨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挖出后去须根,煮过后,晒干即可出售,一般情况下,每4斤鲜品可加工1斤成品。在粗放管理条件下,亩产量可达500公斤,按照90元/公斤计算,亩产值达4.5万元以上。新房子村种植花椒150亩,亩产量120公斤(干),80元/公斤计算,亩产值达1万元。
该村围绕“育龙头、壮产业、扩基地、强组织”的思路,将继续扶持重楼、花椒等现有成长型产业,促使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初夏的新房子村,绿色满园,勤劳的村民在管理药材白芨和花椒。两大产业让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底气更足。
为巩固新房子村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全村群众增产增收,康定市统筹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脱贫户和非贫困户,继续严格落实脱贫不脱政策相关要求,健全防返贫监测机制,跟进解决群众具体困难和现实需求,实现全村群众幼有所育、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如今新房子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村容村貌持续向好,群众满意度、认可度、获得感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