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进驻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陈冬(中)、刘洋(右)、蔡旭哲向全国人民挥手致意的画面。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陈冬(中)、刘洋(右)、蔡旭哲即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
飞 天 路
顺利进驻
6月5日
20∶5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航天员陈冬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舱门,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20时50分,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依次全部进入天和核心舱。
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快速对接
6月5日
17∶42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经过6次自主变轨,于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7时42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7小时。
成功发射
6月5日
10∶44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
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四号乘组全部由中国第二批航天员组成,是中国空间站任务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惊天动地的巨响过后,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飞船,从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飞赴苍穹。
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也是中国人的第9次太空远征。火箭腾空而起的时刻,天和核心舱和天舟货运飞船组成的中国空间站正飞临上空,等待着新家人的到来。
乘舟巡宇,再探天河。全部由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组成的飞行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主要任务是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等。
建造属于自己的“太空家园”,中国航天人接力奋战了30年,中华民族也期盼了千百年。
东风劲吹易扬帆
6月5日清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
欢送的人群和媒体记者,已经在这里翘首以待,盼望着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的出现。
7时50分许,在《歌唱祖国》的旋律和现场人群的欢呼声中,身着航天服的陈冬、刘洋、蔡旭哲迈着稳健的步伐出现在人们面前。
自2003年起,中国航天员的每一次太空之旅,都是从这里出发的。
2016年金秋,属马的陈冬首次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想。6年来,他对那片星空念念不忘,“原来是想上太空,现在是更想上太空”。
首次以指令长身份重返太空,陈冬更加从容和自信:“我们乘组一定会以满格的信心、满血的状态、满分的表现,坚决完成任务。”
2012年6月,属马的刘洋代表中国女性驰骋苍穹、高飞九天,成为我国首位飞天的女航天员,她出征时的靓丽身影、遨游太空的潇洒身姿至今令人难忘。
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节,刘洋迎来二度飞天的机会。她说,10年来,她静心学习训练,一直为飞行任务做着充分的准备,为的就是“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
2010年5月,属龙的蔡旭哲正式成为航天员大队的一员。12年来,他始终苦练不辍,时刻为执行飞天任务准备着。首次出征太空,这位“航天员新手”期待体验太空失重的感觉,更期待着看到“太空家园建成的那一刻”。
合力铺就飞天路
问天阁5公里之外,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105米高的发射塔架在蓝天下伫立。
“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零号指挥员邓小军的口令清晰坚定。
发射塔架缓缓打开,乳白的船箭组合体巍峨耸立,静待腾空而起的时刻。
用于发射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目前我国唯一 一型载人运载火箭,自1999年首飞至今,已成功发射13艘神舟飞船和2个空间实验室,其中包括8次载人发射任务,成功率100%。
“目前,长二F火箭的可靠性评估值达到0.9894,安全性评估值达到0.99996这一国际先进水平。”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常武权介绍。
空间站任务中,航天员在轨飞行时间长。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从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开始,采取“发射一发、备份一发”及“滚动备份”的新发射模式,给航天员生命安全加上了“双保险”。
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就是神舟十三号任务的应急救援火箭,也是第二枚执行应急值班“站岗”任务的运载火箭。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成功返回,遥十四火箭由应急状态转入正常任务状态,再加上发射准备时间,站立时长近10个月,这也刷新了此前遥十三火箭创下的站立纪录。”常武权说。
此时,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显示大厅巨幅电子显示屏幕上可以清晰看到,3名航天员正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检查。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应急救援飞船。
空间站任务实施以来,为了确保任务顺利展开与航天员绝对安全,神舟飞船要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研制人员采用“滚动待命”策略,即“一船发射、一船待命”,并使飞船具备8.5天应急发射能力。
“各号注意,1分钟准备!”口令声中,扶持火箭的摆杆打开,发射塔架上与火箭相连的各系统设备自动脱落。
此刻,发射场安静了下来,现场所有人屏住了呼吸,只有倒计时的口令声在天地间回荡——
“5、4、3、2、1,点火!”橘红色的火龙从火箭底部猛地喷射出来,火箭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在蓝色天际划出一道壮美的弧线,朝向刚刚飞临发射场上空的空间站组合体飞去。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新华社记者 李砺寒 李国利 米思源
(据新华社酒泉6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