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中成
6月28日,阿坝县求吉玛乡黄河干流边,种下几个月的高山柳和云杉,已绿意盎然。加快黄河干支流域生态防护带建设,为母亲河筑起绿色屏障,正成为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行动自觉。
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功能区、重要水源涵养地,阿坝州如何深刻把握在国家生态大局中的特殊角色定位,维护安全稳定,实现高质量发展?近日,记者专访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阿坝州委书记刘坪。
记者: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四川视察指导,为四川发展把脉定向。阿坝州如何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落实?
刘坪: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来川,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三次到四川视察调研,充分体现了对四川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四川人民的深切关怀。近年来,我们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定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坚持以“盯住抓、抓到底”的韧劲,一项一项落实、一件一件推进。
我们将严格按照“努力建成推进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脱贫奔小康典范”的重要要求,认真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一屏四带、全域生态”发展新格局、“三地共建、五业同优”产业新体系、“四向通道、全域拓展”开放新态势,高质量建设“一州两区三家园”,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记者: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吹响了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时代号角,阿坝州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刘坪: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结合阿坝州实际情况,我们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聚焦“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定践行“两个维护”。二是聚焦“巩固实现稳藏安康的战略要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五个认同”教育。三是聚焦“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屏障”,深入实施生态“七大保护”行动和“七大治理”工程。四是聚焦“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的战略基地”,以主动服务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主线,着力深化“三地共建、五业同优”发展战略,加快打造面向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优质产品供给基地。五是聚焦“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不断增强公共服务供给,着力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农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六是聚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同步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抓细森林草原防灭火,抓实安全生产工作,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七是聚焦“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推动党员干部常态化进藏乡羌寨、入草原田间,竭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记者: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屏障,落实“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等重要要求。阿坝州如何担负好这一战略使命?
刘坪:近年来,我们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七大保护”行动、“七大治理”工程,系统推进人草畜三配套综合平衡,全州林草综合覆盖度达到85.5%,“两化三害”面积年均减少137.92万亩。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持续深化生态“七大保护”行动、“七大治理”工程,创新推进黄河干支流域生态防护带建设行动等,全力构建“一屏四带、全域生态”发展新格局,坚决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记者: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如何做好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刘坪:阿坝州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我们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动服务、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着力深化“三地共建、五业同优”发展路径,努力建设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聚焦突破产业瓶颈,加力推进现代农牧业产业示范园、县域中小微企业产业园建设,积极打造更多A级旅游景区、名镇名村名寨,大力培育消费和工业规上企业,加快构建“6+N”高原特色农牧业、“5+N”生态工业、“1+6”现代服务业产业新体系。聚焦破解交通瓶颈,紧盯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重大民生等领域,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交通、电力、信息三条“高速通道”建设,着力畅通融入新发展格局人流物流信息流通道。聚焦破解创新瓶颈,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摒弃“民族地区”“雪域高原”意识,加快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合作格局。
记者:马尔康这次6.0级震群地震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如何快速恢复群众生产生活,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刘坪:马尔康市6.0级震群地震共造成5个县(市)11余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0.05亿元。万幸的是,这次地震中无一人失踪失联、无一人遇难。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们从未放松防灾避灾知识宣传和应急演练,群众形成了较强的防灾意识和避灾能力。
在取得抢险救援阶段性胜利的基础上,我们正加紧编制实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坚决确保受灾群众生活得到保障,确保灾损的基础设施全面修复、正常运行,确保农牧业和工矿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确保灾后恢复重建科学全速推进,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完成。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完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排查治理机制,不断提高“三防一安全”综合监测、早期识别、预报预警能力,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