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哈拉玛村已然成为红原这片大草原上一张靓丽的名片。
当地妇女居家就业,制作出精美的茶具装饰品。
星空帐篷体验点以最贴近大自然的度假方式,成为游客们的新宠
■彭明燕 记者 时群
每年6至9月,正当许多城市酷暑难当,红原大草原却上演着气候宜人、百花盛开的清凉一夏。沿国道248线上行,月亮湾景区游人如织,离月亮湾景区最近的安曲镇下哈拉玛村便成为游客安营扎寨的好去处,在山野花丛中,在绿茵茵的草坪上,跳锅庄、品美食,追逐嘻戏、迎风而歌。
下哈拉玛村地处国道248线,毗邻月亮湾国家4A级景区,2018年以来,通过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乡村旅游综合服务水平等举措,凭着优良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曾经不起眼的贫困村庄已然脱胎换骨。如今,乘着“乡村振兴”这股东风,科学的牧业养殖、主题民宿等项目在下哈拉玛村找到了适宜的发展空间,实现了从传统藏寨到美丽新村的华丽“转身”。
如画美景添游人 共享幸福好生活
“以前,村上的路布满大坑小凼,基础条件不太好,养殖牦牛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牦牛少的村民就外出打工去了。”谈及下哈拉玛村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拿波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他告诉笔者,近年来,依托月亮湾国家4A级景区,菜鸟露营地、牧星空野奢民宿和月亮湾度假村等集休闲自驾、户外露营、房车体验、绿色餐饮、草原婚礼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度假旅游自营企业入驻下哈拉玛村,乡村旅游运营步入正轨,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务工,还可参与集体经济分红,真正实现了留住乡村特色、留住当地居民、留住投资企业、留住特色产业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仰首可观览群山妩媚,白云缀蓝天云巻云舒;俯身可细赏花草虫鸣,蜿蜒河水如丝带漫游。远处搭建的帐篷外,自驾游客正在沐浴灿烂明媚的阳光,在青青草地上嬉戏玩耍……迷人的草原风光和藏乡风情,如梦如幻的美景让下哈拉玛村成了自驾游游客的天堂。
白河穿境而过,蜿蜒曲折、水流平缓,南北纵穿下哈拉玛村,给全境牧民群众和牲畜带来了丰盛的水草和生存环境,牛肥马壮的美丽景象孕育而生,为大美湿地风光增添了几分温柔。
吸引游客的不仅是美景美食,更是下哈拉玛村独特的人文景观。安多藏族华丽的服饰,美味可口的手抓肉、酥油茶、糌粑等美食,条块鲜明、装饰精致的牧民新居成为该村独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一年一度的雅敦节、插箭节、赛马节更是安多藏族风情的集中体现,著名的格萨尔王以及齐尕尔李、唐妃的故事源远流长,赋予了下哈拉玛村深厚的文化底蕴。
产业升级新业态 拓宽增收新途径
为促进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发展,下哈拉玛村积极组织村里的妇女参与传承藏式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实现牧民居家灵活就业,推动下哈拉玛村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在达泽克巴民间牛毛手工艺品制作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以村办企业的形式,投入40万元成立红原县好手艺工艺品有限公司,并吸纳该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月增收1500元。
碗套、花瓶、果盘、吊坠、耳环、帽子、香包、挂件等工艺饰品琳琅满目,游客在游览美景、品尝完藏族美食后,还可购买或制作体验这些民间工艺制品,带走一份属于这里的文化纪念。
此外,下哈拉玛村在牦牛标准化养殖产业上狠下功夫,投入1000万元建成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探索建立合作方利益共享的产业振兴长效互利机制,拓展养殖规模,引导村民自愿以牦牛、草场、劳力等形式,参与入股村级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63万元,初步形成“党支部+企业+集体经济+牧户”的产业发展格局。去年,下哈拉玛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沃野桑田绘巨变,乡村振兴谱新章。如今,下哈拉村正以昂扬的姿态开启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美丽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