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新闻>>头条推荐

来源:四川日报 责编:丁真尼玛 发布时间:10-14

喜迎二十大|草原增绿 生态增效 甘孜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两手抓

修复后的德荣玛乡江秋河畔,夏季绿草如茵。 石渠县委宣传部供图

10月12日,记者一行来到“黄河入川第一县”——石渠县。在查曲河的支流哥得尔给曲岸边,只见1米多高的黄色隔离保护网十分显眼。“2020年开始,我们在哥得尔给曲沿岸建起了全长5100米的生态缓冲带和隔离网,开展多样性建植,改良土壤、重建植被群落……”石渠县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徐远洋介绍。
  查曲河是黄河源头重要支流,黄河四川段干流长174公里,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在甘孜主要涉及石渠县。近年来,甘孜州针对境内黄河流域13条支流制定了相关保护制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有序管理草原,让草原增绿、生态增效。

□张莹 洛绒尼玛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珍

还草复水 生态修复换新颜
  当下,德荣玛乡江秋河畔的黄河流域和平村生态修复示范点已星星点点地覆盖了冰雪。曾经的挖砂工,如今的环境管护员次称格拉一边沿着步道扫雪除冰,一边查看冰雪对植被的影响。
  “以前,这里因为挖砂,灰尘特别大,每天感觉都是雾蒙蒙的。”次称格拉介绍,该点位的前身是开采砂石后遗留的荒地及部分沙化草场,“由于没有植被覆盖,时常黄沙飞扬”。今年4月开始,石渠县对这里开展专项治理,恢复植被1.8万平方米,并配套建设了观景平台、步行道、生态护坡等附属设施。如今,这里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群众称赞不已。
  还草复水,修复湿地。近年来,石渠县持续在多个乡镇实施黄河上游水源涵养综合治理项目。记者从甘孜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近年来,石渠县内退化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草原生态状况持续向好——较2019年,该县退化草原面积减少95.03万亩,草原植被盖度达82.6%。
  “这两年综合治理面积超过5.2万亩,治理后,原沙化区域植被盖度超过60%,原退化草地区域植被盖度超过85%,将逐步恢复和提升高寒草地系统的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石渠县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泽仁旦朱说。

现代化养殖 发展绿色畜牧业
  石渠县同样也是甘孜州黄河流域重要畜牧县,正准备将牦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壮大县域经济的最大支撑。保护生态的同时,当地又如何兼顾牦牛产业发展?
  “破题的关键,在于整合‘人、草、畜’资源要素。”石渠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曲多表示。
  “今年3月开始,石渠分别在6个乡镇新建了6座集体牧场,实施牦牛放牧、饲养‘分区’管理。”石渠县委农办专职副主任阿坝西热介绍,此外,每个乡镇还建设优质牧草种植基地,保障牦牛草料供应,引导牧民从“靠天养畜”向科学利用草地资源转变。
  当下,长须贡马乡日美村的优质牧草种植基地,4500亩混合播种的燕麦和披碱草已成熟,预计可收割450吨鲜草。不仅如此,由于披碱草是多年生植物,今秋收割之后,无需重新种植,明年春天会继续发芽生长。
  现代化科学养殖也在推进。
  在长沙干马乡虎热村,今年7月开园的现代牦牛产业园区内,960头牦牛分散在6个温暖的圈舍内。“与传统散养牦牛不同,园区采取‘放养+圈舍补饲’养殖方式,实施标准化、科技化、现代化养殖和管理,让牦牛走出以前‘夏饱、秋肥、冬瘦、春亡’循环的同时,还最大限度降低了草场的承载压力。”园区负责人熊孝斌介绍。

亮点

高原“种草人”见证草地修复

□杨孟双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珍
  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石渠县是我省草地生态重点区,如何高效快速地种草复草,是石渠县生态保护的重点之一。一片片绿油油的草地、一串串增长的数据,倾注着高原“种草人”的心血。
  “我在石渠工作了23年,也种了23年的草。”石渠县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站站长唐伟是高原“种草人”之一,23年,唐伟见证了石渠草原的巨变。
  “由于过度利用草原,超载放牧,草场生产力逐年下降,草地鼠虫害化、荒漠化、板结化面积不断增多……”回忆往昔,唐伟深感痛惜,“所幸,2003年起,我们开始退牧还草,给草原‘疗伤’。”
  踏过河道、穿过森林,骑马徒步……唐伟与同事一起在石渠“跑南闯北”,逐渐将种草地从一块扩展到一片,再到一座座山峦……“我们一次次尝试,反复实验,终于确定了科学的种草方式——每年4月20日到5月20日温度最为适宜,草籽盖土厚度3厘米至5厘米,发芽率高。”
  草发芽了,还有后续的维护。
  蹲点进行技术指导,苗期、中期、后期进行观测,都有唐伟和同事们的身影——披碱草遇到连续的烈日容易大面积死亡,要保障充足的水源;燕麦生长快,可以起到遮阳保水的作用,混播有利于披碱草顺利生长……
  经过多年努力,如今石渠县的草原复种工作已颇有成效。
  “随着大家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现在更是人人都当上了高原‘种草人’。”唐伟说。据统计,今年以来,石渠全县3.9万余名干部群众参与全民种草活动,种草面积达4万余亩。
  “下一步,我们将实验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能够自繁自育的品种。”唐伟介绍,“我们选好了一块实验地,采集本地优质草种与引进草种进行比对实验,还得到了四川农业大学和甘孜州草原工作站的技术支撑,有望在5年内出成效!”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