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新闻>>头条推荐

来源:四川日报 责编:丁真尼玛 发布时间:11-16

矢志不渝 开发性金融砥砺十年谱新篇 弘扬团结奋斗精神 踔厉奋发助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开发银行四川分行支持的古蔺县德耀镇万亩“稻鱼共生”示范园区项目。

开发银行四川分行支持的沿江高速项目宁会隧道段。

开发银行四川分行支持的“一带一路”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项目。

□蒋鸿泽 钱程 (图片由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提供)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隆重开幕。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走过百年光辉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正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可逆转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十年,是四川砥砺前行的十年,绘就了美丽的天府新画卷。这十年,是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以下简称“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奋勇拼搏的十年,参与和见证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奋斗历程。
  这十年,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在发展攻坚期迎难而上,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十年间

奋力跑出开发性金融“加速度”
  过去的十年,四川经济总量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总量跃居全国第六位,正由经济大省稳步迈向经济强省。开发银行四川分行扎根川蜀大地、乘势奋进,践行“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拳拳初心,累计投放资金1.78万亿元,从成都平原到大凉山深处,为全省4000余个项目提供了大额、长期、低成本的金融支持。过去的十年,该行的年信贷投放量均超过千亿元,信贷资产从2012年的2388亿元,到现在的7855亿元,划出一条昂扬向上的曲线,展现出以超常规力度,倾力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开发性金融使命担当。

坚持人民至上

开发性金融汇聚力量
  2015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进军的号角吹响后,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坚持奋斗在全省脱贫攻坚第一线,累计投放扶贫资金1236亿元,覆盖全部88个贫困县,惠及38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该行共派出扶贫干部32人,平均每10名员工就有1名员工在脱贫攻坚前线留下了奋斗的足迹。
  地处川黔交界的泸州市古蔺县,是国家开发银行的6个帮扶对象之一,开发银行四川分行作为属地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总行党委领导下,始终将定点扶贫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倾力支持古蔺县各项事业发展,发放贷款78亿元(其中扶贫贷款53亿元),为古蔺县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罢亚肥”。拨开水稻秧苗,一条条鱼儿正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在古蔺县德耀镇凤凰村,“稻米+田鱼”的生态种养模式帮助当地村民增收,过上了脱贫致富的好日子。2022年,国家开发银行成功整合资金4670万元,在镇上建起了万亩“稻鱼共生”示范园区,实现以特色种养为纽带,通过田面种稻、水体养鱼,建立鱼和水稻“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生态循环链,构建起“一水多用,一田两收”的良好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处一隅而观全局,除倾力支持古蔺县发展外,该行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服务“三农”工作,全力保障全省农村污水治理、人居环境改善、乡村卫生体系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助推现代种业、国省级农业园区等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累计发放乡村振兴贷款457亿元:支持国家级制种基地——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产业提升项目,支持当地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推动民族种业做大做强;依托“农业+”新业态,支持蒲江县田园综合体项目和邛崃市白沫江水美乡村生态综合体项目,探索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开发银行四川分行成立了高标准农田专项工作组,聚焦全省14个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单位集中发力,快速实现眉山市仁寿县、泸州市古蔺县、内江隆昌市、巴中市恩阳区等五地31万亩高标准农田授信14.5亿元、发放3亿元,助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以“天府之国”优质资源为本底,支持打造高水平“天府粮仓”。
  在乡村的另一头,四川城镇化的步伐越走越快,城乡面貌变化日新月异。
  这背后,开发银行四川分行的成绩值得书写。2014年,四川省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加快推进危旧房棚户区改造省级平台融资合作备忘录》,一个月内将棚改资金省级统贷机制建设到位,两个月内实现第一批51亿元棚改统贷资金到位,六个月内落实三年600亿元意向融资总额,助力全省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该行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规划先行在城市公共设施领域的统领作用,不断加大对各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向全省21个市(州)发放贷款7001亿元,改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城市的承载力、融合力和发展力,加快四川城镇化进程。期间,该行在成都试点,成功探索出片区开发、城市更新的“成都模式”,带动了超千亿元的投资。努力支持实现住有所居,成功推动全省首个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项目——成都轨道双凤桥项目落地。
  这些年,该行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做好助学贷款、应急支持抗震救灾等金融服务,不断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曾经我也是一名贫困学生,在读书期间深受国家资助政策的帮扶,所以我就坚定信念一定要回报社会,将‘爱’传递下去。”李忠是通江县涪阳中学的一名教师,现在在学校从事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他大学期间险些辍学,后得到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资助,顺利毕业。李忠只是数十万名学子中的一个缩影,近10年来,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努力帮扶贫困学子,累计办理助学贷款合同188万份,发放141亿元助学贷款共惠及78万人次。
  危难时刻显担当,2022年夏末秋初,四川经受高温干旱、本土疫情和“9·5”泸定地震等接踵而至的超预期困难挑战,开发银行四川分行以攻坚克难的毅力,汇聚开发性金融力量,全力服务四川应对困难挑战。据了解,今年该行已累计发放应急贷款49亿元,坚决以金融服务支持全省统筹发展与安全。
  这十年里,四川还经历了“4·20”芦山强烈地震、“8·8”九寨沟地震、洪涝灾害等,在坚韧的四川人民众志成城、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开发银行四川分行的应急和灾后重建资金在背后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

坚持问题导向

开发性金融破题“四川突破”
  四川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纽带与核心腹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但是四川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高低悬殊。交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开路先锋。
  十年前,四川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只有4334公里。今年10月,随着泸州至永川高速公路入网,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915公里,“蜀道难”加速变成“蜀道畅”。这其中,开发银行四川分行支持项目通车里程超过6000公里,占比近70%,遍及全省21个市(州),深度参与了四川交通强省战略的全过程。
  宜攀高速公路(G4216线)是目前国内高速公路建设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项目,施工条件艰苦,生态环境脆弱,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发放74亿元,助力让天堑变通途。这些年,从雅西高速到汶马高速,从雅康高速到沿江高速,在一批超级工程、示范工程的背后,该行不断贡献着开发性金融力量。
  开放突破之路不止于此,这些年,随着四川向外向型经济加快转型,构筑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开放合作实效不断增强。
  开发银行四川分行作为全省最大的外汇贷款行,坚持为全省对外开放提振新动能,累计发放外汇贷款145亿美元,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局,持续为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贡献开发性金融力量。
  2013年,首列通往欧洲的蓉欧快铁【简称“中欧班列(成渝)”】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发出,进一步改变了四川对外开放格局,成为成都向西向南开放的前沿阵地。成都市青白江区是“一带一路”物流枢纽、蓉欧国际铁路通道、自贸区立体口岸,同时也是成都传统重工业基地,以前在成都次圈层区县排位靠后,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开发银行四川分行率先为成都市青白江区发放贷款107亿元,支持其综合保税区等支撑性项目建设,助力青白江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带动该区成功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中巴经济走廊(CPEC)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工程,是一条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经济大动脉,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巴互联互通,促进两国共同发展。2015年以来,作为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主力融资行,开发银行四川分行深度参与了中巴经济走廊项下能源等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为当前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贡献了坚实的开发性金融支持。目前,CPEC项下能源合作项目(走廊口径)共有19个,总装机容量1301万千瓦,开发银行四川分行支持了其中7个项目,支持项目装机总容量427万千瓦,支持的项目近80%已实现商业运营,在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上结出了累累硕果。
  这十年,四川不断打破瓶颈,突破自我,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补短板、强弱项。今天的四川,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创造活力不断迸发。
  这十年,开发银行四川分行主动作为、积极行动,从产业规划入手,全力融资支持,优化产业结构,引领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发展,对德阳二重、长虹集团、成飞集团、九洲电器集团等重点企业,以及各地的支柱产业、骨干企业给予重点支持;融资助力成都、自贡、达州、攀枝花等14个市(州)53个产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据了解,该行已累计发放产业贷款997亿元,有力支持了全省产业经济发展。
  同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积极探索支持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5G商用等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主攻方向,率先向京东方六代线项目授信230亿元,投放20亿元专项基金支持吉利新能源、海威华芯,积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守正创新

开发性金融勇挑“四川担当”
  回首这十年,四川的发展动能不断转换,高质量发展之路蹄疾步稳。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决策部署、全省战略布局紧密联系在一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小康”,更重要的是“全面”。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市群建设,开发银行四川分行以“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为重要支撑,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用实际行动助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市域(郊)铁路成都至眉山线工程(以下简称“成眉线”)是成都与眉山的同城主通道,今年9月,开发银行四川分行投放基础设施投资基金22.14亿元支持“成眉线”项目建设。作为成都西部交通枢纽辐射和城市轨道交通向外延伸的重要项目,“成眉线”建成后,将助力打造高效率、高水平轨道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为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开发银行四川分行与重庆分行联合发布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要点,快速搭建“规划对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项目共建”工作机制,深化双圈金融支持。该行累计向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范围的地区发放贷款2083亿元,全面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成势。
  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围绕五大片区“十四五”规划,全面深化市州“银政合作”,支持绵阳、宜宾、德阳、南充、泸州、达州、乐山等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助力绵阳科技城新区、宜宾三江新区等省级新区建设。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成都市量身擘画的发展蓝图。
  号令即出,动若风发。开发银行四川分行迅速与多家单位通力合作,共同谋划成都公园城市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的融资模式选择、项目实施路径,历时两年推动这一标志性工程百亿融资落地。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净吸收二氧化碳54万吨,有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成都修一条地铁”,曾是成都人的一个梦想。从2005年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到现在超7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开发银行四川分行支持了成都全部18条轨道交通线路项目建设,覆盖率达到100%。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累计为成都轨道交通项目发放贷款1115亿元,发挥了绝对主力融资行作用。现在,引导绿色低碳出行,轨道交通已成为成都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的“重头戏”。数据显示,仅在2021年,成都由私家车出行转换到轨道交通出行的人群超过5万人,减少碳排放量超过7万吨。
  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千秋。四川号称“千河之省”,有大小河流1300余条,水电资源丰富,水电占电力装机的80%,占实际发电量的90%,水能资源蕴含量居全国第二。
  以为我国水电建设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二滩水电站提供各类信贷资金逾200亿元为起点,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始终发挥全省能源领域中长期信贷主力银行作用。该行以水电流域开发为重点,围绕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三江”水电基地的开发建设,重点支持雅砻江锦屏一级、二级水电站项目,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项目,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等项目。不断拓展风电、光伏、天然气能源等领域,贷款支持的安宁河谷德昌风电场一期项目的投产运营,改写了四川省无风电电源点的历史。该行累计发放能源贷款1816亿元,全力支持我省加快建成全国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发银行四川分行聚焦绿色重点项目,不断深化银政企合作,与省发改委等部门,以及成都、广元、宜宾等市(州)签署一揽子合作协议,涉及158个绿色金融重点项目;作为唯一金融机构,参与了省住建厅组织的污水和垃圾处理三年推进方案联合课题组,主动为德阳、广安、南充等垃圾污水项目提供融资方案。

站上新起点

昂首阔步迈向新征程
  十年成就鼓舞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四川的跨越式发展也遇到过不少“雪山”与“草地”,这一路走来,饱经风雨,特别是今年6月以来,四川接连遭遇本土疫情、地震灾害、高温干旱等多重困难,经济稳定增长面临极大挑战。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全行职工在疫情防控期间值守攻坚,国庆期间金融服务不断档,担当作为、争分夺秒,高效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等重要专项任务,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额度居全国第一,充分发挥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全力服务扩大有效投资,前三季度信贷投放量创历史新高。积极助力全省有效应对各类超预期因素冲击、稳住经济大盘。
  新征程呼唤新担当,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将立足四川实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立足基础设施银行职能定位,服务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定服务绿色发展。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力服务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倾力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做好金融助企纾困。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努力奋斗,奋力谱写新时代开发性金融服务四川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