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彧希
时钟的指针“滴答”迈过午夜零点,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叶片加工无人车间内机器轰鸣,机械臂上下挥舞,正在加工叶片。
晨曦微露,成都先进功率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就接到消息,“头一天下午提交的增值税留抵退税申请通过了。”
午休时分,在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机芯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匀速转动,每一秒钟就生产出3333个元器件。
……这是四川进入11月以来的普通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奏响拼搏的旋律。
这是四川的节奏,这是四川的旋律。
进入下半年,在多重压力与挑战下,四川经济发展处在爬坡上坎、不进则退的关键节点。困难面前,四川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响亮提出“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动员全省上下进一步紧起来、动起来,拿出拼的劲头、搏的勇气,努力把时间抢回来、把进度赶上来、把损失补起来,争取实现最好的成绩。
“稳”与“拼”
在一季度实现平稳开局后,四川经济陡然遭遇疫情“倒春寒”;承压前行,四川经济“半年报”增速仍延续了高于全国的态势,发展韧性不断增强。
然而,进入下半年,疫情、高温干旱、突发地震等多重困难挑战接踵而至,矛盾问题异常错综复杂,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是“顺”势躺平,等靠要?还是“逆”势把进度赶上来、把损失追回来?
科学研判“时”与“势”,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智慧:对于全国大盘而言,6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作为其中之一,四川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对于经济总量刚迈上5万亿元台阶的四川而言,保持经济合理增速,也是作为西部内陆省份追赶跨越、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现实要求。
正确应对“危”与“机”,非常时期必须非常作为:刚刚进入第三季度,省委就明确: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决稳住经济大盘,是当前全省的重要任务。要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做好经济工作,加快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千方百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与疫情竞速、和困难赛跑,锚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力与信心,四川全力以赴。
7月23日,省委工作会议召开。这是一次特别的会议:顶住酷暑的考验和疫情的阻隔,通过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利用周末时间把会议开起来,显示出一份急切和紧迫。
会议透露出清晰的信号:主动对标对表全年目标任务,不遗余力、不留余地,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争取全省经济发展达到较好水平。
击鼓催征、奋楫扬帆,时间不等人,任务不等人!
就在同一时间段,《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意见》印发。《意见》约8000字,提出27条措施。其中,“想方设法稳定经济增长”部分约3500字,提出11条措施,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相关专家评价,“从内容看,这11条措施围绕市场主体牵引、‘三驾马车’并进、三次产业协同、创新驱动引领、民生保障兜底展开,提出抓好下半年重点工作、冲刺全年目标任务的‘战法’。”
时间行至9月中旬。在顶住各种困难压力之后,离完成全年目标只有3个多月时间。
“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关键时刻再加力,省委提出“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目标很明确:“就是希望通过拼搏冲刺,努力把进度赶上来、把损失追回来,尽快实现经济止滑回升,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决战,就应该有决战的气势;大干,就要勇于拼搏、敢于担当。全省各地各部门自我加压、奋发有为,拿出非常手段、超常举措,“拼”的势能不断凝聚——
稳投资,继全省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全省项目投资工作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现场会、四川省2022年重点水利工程集中开工后,四川省于9月底相继举行2022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四川电网重大工程项目推进会,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分秒必争抓好项目建设,想方设法扩大有效投资。
稳消费,7月初,《四川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印发,提出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建设行动,暑期文旅市场强势回暖;8月,《建设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实施方案》印发,九个方面22项主要任务目标直指国际消费目的地。
稳外贸,中欧班列“牵手”中越班列,首趟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班列发车、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投用……四川全力打造全国落实RCEP先行区,帮助企业稳住出口订单、拓展出口渠道。
稳产业,经信厅印发《支持工业抢进度拼速度保安全全力冲刺2022年目标任务的若干措施》,从七个方面提出措施,奋力推动工业经济尽快回稳上行。
稳市场主体,一方面,7月底以来,四川借鉴东部沿海地区极速审批模式,省级层面接连出台项目审批提速的政策措施,不仅“三步并作一步跑”,还要减少“折返跑”;另一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前9月,金融机构累计对全省921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偿还,累计延期率35.1%。
“决战”与“大干”
一组令人兴奋的数字穿破寒冬,带来热度——
11月23日,全省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第二季)报盘:累计签约项目941个,总金额8337亿元,金额较第一季增长33.7%,其中100亿元以上的项目16个,比第一季多5个,新增实际投资1450亿元,同比增长495.4%。
进入下半年以来,在四川拼搏的各个战场上,这样的兴奋点并不少见。
投资是“基本盘”,要拼项目招引、拼落地见效、拼项目储备。
从盛夏到初秋,四川“云端”招商不停,通过“线连线”“屏对屏”“云洽谈”,四川—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合作网络推介会、四川—广东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合作网络推介会、四川—上海外资企业服务线上对接会等系列活动陆续举办。一大批企业明确意向,在川投资或继续增加投资。
从8月30日第一台设备进场,到9月16日第一片电池片下线,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二期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仅用18天。在南充,总投资330亿元的永盈新材料年产80万吨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项目,签约78天就实现开工。
“签约是铜,开工是银,满产达效是金。”在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看来,拼投资落地见效,就是要推动签约项目尽早开工,在建项目尽快投产达产。8月,四川省重大项目分级协调机制成立,被看作补上了四川重大项目建设提速的最后一块“补丁”,实现了四川抓项目促投资从审批到建设的全过程提速。
产业是“发动机”,“争分夺秒”“拼搏冲刺”成为主旋律。
9月,全省多个市(州)因疫情被迫按下“暂停键”,但工厂的机器轰鸣并未因此停歇。
成都天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提前储备轴承特钢2.5万吨、密封圈2400组……开启完全闭环生产后,月产能达到1600套轴承;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的生产车间在全闭环模式下,平均1.5分钟就有一辆新车下线……
1400家、3300家、1万家……自9月1日以来,进入“防疫泡泡”闭环运行模式的成都企业数量不断攀升。截至9月13日,全省先后有10个市(州)4500余户规上工业企业实施闭环生产。
在工业领域全面推广“防疫泡泡”闭环运行模式,从7月开始,四川就印发工作指引,对原料物资如何准备、闭环生产如何运转、员工生活如何保障等提出指导性意见,确保疫情来袭时重点工业企业防疫不松、生产不停、链条不断、秩序不乱。
高温干旱恰逢全省大春作物收割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尤为明显。9月1日,在连续多年粮食总产量居全省第一的中江县,抢收与抢种并行,田地里机器轰鸣,田坎上人机协作,将收割来的谷子装进蛇皮口袋。
“全力推进撂荒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和水利灌溉设施等工程,在做好秋收的同时做足秋种准备,确保全年粮食稳产增产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截至11月初,全省小麦播种进度已过七成,将奋力夺取明年夏季粮油生产“开门红”。
消费是“催化剂”,要在多重压力下实现消费重点领域多端发力。
决战四季度,成都迎来一轮商业新地标的开业潮。近日,位于成都交子公园商圈的招商大魔方开门营业,吸引不少消费者与新晋网红“小熊猫”雕塑照相打卡。
成都SKP项目也即将竣工。有业内人士称,这是成都传统消费场景的又一次升级。
用足政策“工具箱”,打破传统消费模式,创新升级消费载体,正成为四川打破消费困境的新思路。截至8月底,21个市(州)今年共发放消费券8亿元,直接拉动消费超60亿元;全省共组织10万家次企业开展惠民促消费活动9000余场次,实现销售额605亿元;首届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开幕,163项消费活动,深受消费者追捧。
新能源汽车排队订购,绿色智能家电升级换代需求在农村持续释放,乡镇成为各大家电商积极布局的重要市场……一段时间来,四川大宗消费走出强劲拉升线,成为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一抹亮色。
市(州)是“主战场”,21个市(州)以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拼出一股合力,拼出冲刺节奏。
首位城市成都责无旁贷。摆脱疫情阴霾后,成都多地随即举行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不少项目都与“建圈强链”有关;11月,成都市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召开,提出坚定不移推动新型工业化,锚定制造强市目标,着力打造成都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力争到2025年成都实现制造业规模总量跃升、创新能力跃升、产业集群跃升、产业生态跃升。
川南宜宾,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结束后,工业攻坚工作加快开展,推动项目落地开工,加快开工项目建成投产,成为当地的重要工作;川东北达州,加快项目投资,把着力点放在破解项目审批的卡点、堵点、难点上。
“重装之都”德阳喊出“重返前三”口号。借助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平台,德阳促成签约合作项目92个,金额2200余亿元。
历经“9·5”泸定地震的雅安,化压力为动力,一手抓灾后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开展招商引资、跑项目争投资大会战,加快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推动投资量、实物量、工程量“三量齐增”。
这,就是一个拼搏的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