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马高速连接川青界50公里即将通车。 蜀道集团藏高久马公司供图
安装光伏支架。 雅砻江公司供图
●今年1至10月,70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979.9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08.3%,超时序进度25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443个续建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109.9%,257个计划新开工项目中232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90.3%
●川渝两地开足马力抓项目、竭尽全力促投资,推动160个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加快实施。截至10月底,已累计开工157个、完成投资5201.7亿元,其中今年完成投资1889.5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03%,提前完成全年投资计划
●截至10月底,本年度700个省重点项目中已有21个建成。已建成的重点项目均为续建项目。具体为德阳中江至遂宁高速公路、天府农博园、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四川段)、绵阳高强超薄耐摔玻璃智能制造等
●今年前10个月,全省73个民生工程及社会事业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最高,达112.6%;269个基础设施项目、334个产业项目和24个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的年度投资完成率均超过100%
临近岁末,天气渐寒,而四川各地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依旧一派火热景象。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建设者们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来自省发展改革委的消息显示:1—10月,70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979.9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08.3%。全省重点项目投资提前两月完成全年任务。
成果来之不易。记者日前走进交通、电力、水利、数字经济等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现场感受这击鼓奋进的拼搏氛围和坚定发展的必胜信心。
重点项目建设之交通
久马高速首通段:
奋战雪域高原 有望提前通车
□徐也晴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眉灵
“滴滴滴……”11月28日上午7点多钟,阿坝州阿坝县境内,工作人员刘洋驾驶着垃圾清运车,驶上久马高速(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至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即将通车的50公里路段,他负责清理路上的残留垃圾。
这里离阿坝县城不远,海拔3000多米,早上的温度只有1℃左右,吐气成雾。亮蓝色的天空下,是一片白茫茫的雪原,只有刘洋脚下的路是黑色的。渐渐地,这条路上的工作人员多了起来——清扫垃圾的、清理路面的、平整边坡和水沟的、调试机电设施设备的……每10公里左右就有二三十人在干活。
蜀道集团藏高久马公司阿坝代表处现场负责人周礼也开着车上了路,边走边停边看。“通车进入倒计时,现在的调试关乎着通车后的运营状况,马虎不得。”
即将通车的是久马高速从四川青海交界处至阿坝县城的50公里路段,也是全长200余公里的久马高速的首通段,于2020年8月开工建设,计划今年12月通车,较原工期提前整整13个月。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道,久马高速是我省首条高原高速公路,全线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而接近川青界的首通段,平均海拔更是高达3550米,严寒、缺氧不说,年均气温只有4℃,极端最低温达零下29.3℃,年有效施工期仅6个月,11月至来年4月都有雪,不适合室外作业。
这样的自然环境,连生活都艰苦,之所以能提前完成建设,离不开建设方的精细化施工组织——把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时间节点,同时资源配置落实到位。尤其今年,建设者们主动放弃休假,人员“三班倒”,人停机不停,24小时不间断作业,在有效施工的6个月内,完成了路面、交安、机电等主线建设任务。
智能建造,也帮助久马高速的建设大大缩短了工期。2021年,久马公司在四川高速公路建设中率先投用智慧梁厂,将梁板预制的生产周期,从高原地区15天压缩到5天,实现了单月最高产量602片,总体生产效率提升40%。
在高原上修高速公路,还面临软基难题。久马高速阿坝段沿线软土分布于河谷处及山体斜坡低洼处,岩性多为粉质黏土,由于长期浸水,排水不畅,造成土体饱水,形成淤泥质软土。“这15.89公里的软土路基,如果处理不好,会导致路基失稳和不均匀沉降等,影响正常使用。”久马高速阿坝代表处处长马环宇介绍,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项目部组织专家进行处治方案研讨,最终选择了承载力高、变形小、适应性强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加固方式,同时建设过程中实行隐蔽工程视频管理,所有工序全部留存视频资料,确保建设质量。
今年8月22日,久马高速50公里试通车段(首通段)最后一片梁板架设完成;10月23日,试通车段主线路面全部铺筑完成;11月20日,试通车段完成第三方交工验收,进入收尾准备阶段……建设者们一步一个脚印,即将实现年内通车。
据了解,久马高速全线已累计完成路基工程95%、桥梁工程76%、隧道工程55%、路面工程26%,正朝着早日全线建成通车的目标大步迈进。
重点项目建设之电力
柯拉光伏电站:
赶在 12 月底前打好 52.7 万根支架桩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忆
11月28日,海拔4000多米的川西高原,全球最大水光互补电站——柯拉光伏电站建设正酣。电站于今年7月在甘孜州雅江县开工建设,计划明年上半年建成投运。
入冬后,电站施工现场最低气温仅零下15℃,工区昼夜温差达30℃,冻土暗冰遍布,人员、机械降效愈加严重。为了奋战全年目标任务,2000多名建设者抢抓施工窗口期,大家要赶在12月底前,把52.7万根支架基础桩全部打入土中。这些支架基础桩的覆盖面积将达到16平方公里,相当于80个“鸟巢”体育场的面积。
“这些光伏支架的基础桩看着不起眼,却是光伏板的‘脊梁’,每根承重超过25公斤。”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柯拉光伏项目部经理杨志伟介绍,目前已累计完成打桩近20万根。
柯拉光伏电站处于高寒高海拔地区,风力强、降雪多、昼夜温差大,意味着光伏支架要承受多种复杂载荷。“这对光伏支架基础施工质量及其连接部件强度有着很高的要求。”杨志伟表示,需要攻坚克难闯过三大关卡——
闯“设计关”。柯拉光伏电站装机规模达100万千瓦,光伏支架需求量极大,需采用最节省钢材的设计方案;同时,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支架的设计需要留有足够余量,才能保证支架不会因复杂的载荷而被毁坏。
闯“供货关”。柯拉光伏电站支架全部安装完成将使用2.5万吨钢材,其重量相当于490节动车车厢。平均每天进场支架重量超过160吨,这意味着每天仅光伏支架就需进场5辆拖车。318国道弯道急、路面窄、有暗冰等,加之叠加运输其他设备进场的车辆,每日现场供货压力不小。
闯“施工关”。每组固定式光伏支架近300颗螺栓,柯拉光伏电站有约8万组固定支架,全场需要紧固的螺栓超过2000万颗。在相对短时间内要完成如此庞大的安装量,并且还要保证质量满足载荷要求,难度可想而知。
“我们正在全力抢进度!”杨志伟说,目前采取了增加人员、增加机械设备、三班倒等方式抢抓施工窗口期,预计施工人员下月将达4000人,春节后将超过5000人,达到人员使用最高峰。
最近,柯拉光伏项目部完成了冬季施工方案编制,并开始着手制定防寒措施、冬季施工工艺和储备物资清单,以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确保能够充分利用宝贵的施工时间,持续推进光伏支架、光伏组件和集电线路等施工,锚定明年上半年全容量并网发电目标不动摇。
记者从四川省能源局获悉,不仅是柯拉光伏电站,今年以来,四川积极扩大能源领域有效投资,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级立方米产能基地等多个能源重大工程建设提速,1至10月累计投资778亿元,同比增长9.1%;力争全省能源项目全年完成投资950亿元左右。
重点项目建设之水利
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
川东北老旱区“解渴工程”建设全面铺开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邵明亮
11月27日,位于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的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李家咀隧洞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隧洞内掘进施工。出渣、运输、立架、挂网、锚杆、喷浆……掘进、运输和支护三个班组的30多名工人,循环交替作业,忙而不乱。
“隧洞最大直径约9米,由于地质条件较差,每天仅能掘进约50厘米,目前已进尺35米。”施工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Ⅰ标项目经理陈朝江介绍。从7月23日该隧洞施工以来,他就和同事们坚守一线,全力拼项目进度。
亭子口灌区工程是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其中一期工程地跨广元、南充、广安、达州4市11县(市、区),设计灌溉面积135.94万亩,供水人口245万人,是川东北老旱区名副其实的“解渴工程”。目前,一期工程全线4个标段的建设已全面铺开。
在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Ⅰ标陵江镇范围内11.9公里的渠道建设中,有3个隧洞、两座渡槽,李家咀隧洞是其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全长4.8公里,是陵江镇范围内最长的隧洞;此外,特殊的岩层结构,也给隧洞掘进带来很大阻碍。
“这算个施工‘堵点’。”陈朝江告诉记者,陵江镇范围内多为浅丘地貌,地下岩石以砂岩、泥岩等低硬度岩石为主。岩石硬度低,相当于在泥土里钻洞,岩体承载力不足,每开挖一小段就要紧接着做加固措施,否则隧洞很可能变形失稳。
此外,李家咀隧洞还要从地下穿越兰渝铁路、兰海高速及一条天然气管道,为避免爆破施工给上述工程带来影响,目前选择使用悬臂式掘进机施工。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赶进度的措施也跟上:李家咀隧洞正在建设一个施工支洞,待明年春天打通后,就可以让现在的两个施工工作面增加到四个,掘进进度将显著提升。
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主要由总干渠、东干渠、西干渠等17条渠道和2座提灌泵站组成。其中,渠系工程合计总长375.6千米。工程总共需要建设隧洞157座,长度286.3千米,占总长的76%。
“Ⅰ标陵江镇范围内总长11.9公里,李家咀隧洞长4.8公里、何家梁隧洞长2公里、小梁咀隧洞长4公里,隧道占比高达91%。”陈朝江说,“由我们承建的7个工作点正铆足干劲在施工。”
“像这样的施工场景,我们灌区工程全线有很多。”亭子口灌区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参建各方树立了“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意识,确保项目有序推进,保证完成年度投资。
自9月1日以来,4个标段资源投入不断加大,累计进场管理人员549人,作业人员1621人,大型机械设备388台套,不到3个月时间,累计开工工作面达103个,工程建设稳步进入施工高峰期,关键线路上多个主体工程全面开工。
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全线开工作业面将有两三百个,深基坑、高边坡、长隧洞、高大渡槽、穿越工程施工全面展开,一场场面更加壮观的水利建设“攻坚战”也即将展开。
重点项目建设之数字经济
中国移动四川南区枢纽中心:
这里正在为“东数西算”积攒“能量”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泽文
“这道工序就是尾纤链接,用这些尾纤把服务器串联起来,它们彼此之间就能进行内部通信,从而协同工作。”11月28日,成都市双流区麓山大道二段666号,中国移动四川南区枢纽中心的一栋楼里,四川移动计划建设部云网主管徐杰指着一排黑色的服务器和正在忙活的工作人员娓娓道来:“这排服务器跟普通服务器不一样,它们是AI服务器,将主要负责人工智能计算……”
与中国移动在四川的其他数据中心不同,这个数据中心将重点用在川滇黔渝地区的人工智能计算应用。从外部看,整个枢纽中心很安静。“两个月前,建筑主体工程就已完工。”四川移动计划建设部基建主管王泉介绍,整个项目于2020年12月开工,一共4栋,规模4万余平方米,能容纳近2万架机柜,是中国移动在川布局的重要数据中心。
进入到建筑内部,热火朝天的氛围马上显现——在中心一栋楼里,记者看到,数十名工人来回穿梭,密密麻麻的黑色机柜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规划,被整整齐齐放置到各个机房内。黑色机体上,红、绿、黄等颜色的指示灯在工作人员的调试下不断闪烁。
“马上就进入试运营阶段了,这几天要把首批机柜都安装到位。”徐杰介绍,这里将负责IT云、网络云、移动云三大业务。川滇黔渝的“热数据”,将主要往这个数据中心输送。
所谓“热数据”,即相对于调用频率较低的“冷数据”,是需要实时进行调用运算的数据。“热数据”运算,附加值更高。“之所以专门在这里装1700台AI服务器,目的就是探索‘热数据’,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热数据’业务。”徐杰说。
当下,成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火热。前不久发布的《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成都全部人工智能企业共实现营收413.9亿元,同比增长107%。
几天前,在2022天府数字经济峰会上,四川全面启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建设。徐杰认为,计算川滇黔渝“热数据”只是初步目的,在运营成熟之后,枢纽中心还将进一步承接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热数据”,持续扩大影响力。徐杰说:“1700台只是初始试点的服务器数量,运营成熟后还会成倍增加。”
服务器内部的数据“火热”滚动,外部的环境却需要降温。在中心一处机房,记者发现有数十个黑色机柜并排放置,但机柜与机柜间的走廊却没有封闭,而是面对面通道封闭、背对背通道敞开排列。“这是封闭热通道方案,这样排列将更好地降低服务器运行温度。”对此,王泉给记者解惑。据了解,为了提升效率降低能耗,枢纽中心采用了微模块、封闭热通道、高压直流、冷水机组、列间空调和热管背板等多种先进节能技术,PUE值(数据中心总能耗/IT设备能耗)控制在1.3以内。
按照规划,中国移动四川南区枢纽中心年内就将投入使用。“‘东数西算’背景下,这里将成为天府数据中心集群的一个重要支撑,将为新应用提供更优质的算力服务。”王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