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发展的“大动脉”,良好的交通环境和发达的路网结构是城乡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丈量群众幸福指数的标尺。
过去的一年,黑水县路网建设成效显著,交通事业发展硕果累累。在2022年11月24日四川省推动“四好农村路”和乡村运输“金通工程”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黑水县被命名为第六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也在这一年,黑水县交通“大动脉”——国道347线全面贯通,农村路网提质升级 ,标志着黑水县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打通“大动脉” 纵横通行畅八方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翻开黑水县最新版交通地图,峡谷大道穿山越河、国省干线纵横串联、农村公路通组到户……便捷高效的现代立体交通网基本形成,成为黑水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国道347线提升改造完成,达到了改建整治和强化养护管理的目的,提高了公路等级、增强了公路抗灾能力、改善了行车条件,基本实现了公路全天候、全线顺畅通行。此举,打通了茂县、黑水县与红原县产业发展“大动脉”,串起了成都、汶川县、茂县、黑水县、红原县、若尔盖县等地旅游环线,对推动黑水县乃至全州全域旅游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今,黑水县的交通路网连通城乡,缩短了群众出行的时空距离。“过去,黑水到成都要一天的车程,路面狭窄、交安设施欠缺;现在,公路建好了,只需要4个小时车程,道路宽敞、出行安全。”成都至黑水客运司机杨初高兴地说。
当前,国道347线茂红路主体工程全面完工,省道446线扎红隧道也于去年12月26日全线贯通,黑水县通车里程达1487公里,畅通了农产品运输通道,推动了黑水县交通从山水阻隔到连线成网。按照“畅出口、强骨架、织网络”的思路,围绕路网布局六大主导产业,黑水县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要素,强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构建起“四向通达、快进漫游”的旅游通道,游客总流量及旅游总收入稳步增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2年,全县通车里程达1487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033.914公里,实现了村组户100%通硬化路、建制村100%通小型客车。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畅,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黑水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王茂告诉记者。
畅通“微循环” 乡村振兴在“路”上
在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中,国道347线是黑水县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农村公路则是向“大动脉”源源不断输送营养的“毛细血管”,带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在沙石多镇羊茸村,整修一新的公路蜿蜒而上,道路两旁,碉楼式的民居错落有致,三三两两的村民悠闲散步,和美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过去,路难行严重制约了村里产业发展。自从这条路提档升级后,村里游客络绎不绝,民宿生意火爆,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村民俄木感叹道。
随着国道347线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完工,沿线村落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提升村容村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特色民宿接待游客,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民宿业主仁青说:“公路通到家门口,就是把游客请进家里坐。”从弯曲狭窄的盘山公路,到宽阔平坦的沿山路,出行越来越便捷。雪山下颂红歌,民宿里赏美景,纪念馆里忆长征……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沙石多镇昌德村,追寻红色记忆。
铺设的是路,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农村公路的新建改建,让黑水县各乡镇(街道)路网更加完善,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一些偏僻的小村庄也焕发出新的生机。
路畅产业兴。乘着农村公路改善提升的东风,黑水县瞄准农旅融合发展,初步实现乡村资源景观化,全域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每到深秋,80里彩林层林尽染,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处处风景如画。
如今,黑水县依托“大冰川、大彩林、大雪山、大长征”旅游资源,把达古冰川、长征文化主题公园、七彩甲足串联成片,一幅路畅景美的画卷已然呈现。
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一条条乡间公路,就像一把把打开山门的“金钥匙”,畅通了乡村振兴“微循环”,拓宽了群众致富路,为农村经济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年,我们将积极扩大交通有效投资,牢牢牵住抓项目促投资这个‘牛鼻子’,增强大抓项目、狠抓项目的信心和决心,聚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交通+产业’‘交通+旅游’‘交通+民生’深度融合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黑水县分管交通副县长彭长江告诉记者。
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黑水的答卷正在写就。下一步,黑水县将充分发挥交通先行作用,深入实施“美丽农村路”建设,加强新型农村社区、现代农业园区、规模农业基地连线改造,实现以路串联产业基地、美丽乡村、旅游景点,倾力建设产业致富路、生态旅游路、幸福小康路,阔步迈上交通强县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