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阿坝州>>汶川县

来源:阿坝日报 记者:韩玥珑 朱旭富 梁万玲 责编:顿珠曲珍 发布时间:06-20

野化放归大熊猫生存技能养成记

“熊猫妈妈带着幼崽来到水源地,幼崽正跟着妈妈学习如何寻找水源、饮水等基本生存技能。”

“听到熊猫妈妈发出的声音,熊猫幼崽便知道周围没有危险,于是回到妈妈身边。”

“你看,熊猫幼崽正在和妈妈玩耍,妈妈会带着它探索周围的环境。”

……

6月13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基地饲养员周季秋换上熊猫服、戴上熊猫头套,化身“熊猫人”,悄悄走近一对大熊猫母子培训园区,了解它们的生活情况。

6月的卧龙夏意萌动,满目青葱,阳光透过竹林间隙洒下粼粼的光影,园区显得格外宁静。这对大熊猫母子时而在草丛间玩闹打滚,时而爬上树枝享受高处的风景。

据周季秋介绍,目前,野化放归采取“母兽带崽”新野化培训方法,即让有野外生存经验和育幼经验的大熊猫妈妈在自然环境下设立的培训圈内产崽,并让幼崽跟随妈妈共同生活,学习野外生存技能,再将幼崽放归野外,融入自然栖息环境。整个过程需要减少人为干预和影响,保持幼崽的野性,所以饲养员在接近幼崽时,会穿戴涂有大熊猫尿液或粪便的熊猫伪装服,化身“熊猫人”。

为什么要采取“母兽带崽”的野化培训方法?饲养员告诉记者,人工圈养的大熊猫对人类的依赖性较强,圈养大熊猫的生活习惯和特性与野生大熊猫有很大区别,圈养大熊猫野外生存能力不足,无法自行找到足够的食物、水源,不懂如何避险。

因此,野化训练成为能否将圈养大熊猫放归野外的关键,而野化放归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培训大熊猫野外生存技能,比如野外觅食的经验、寻找水源、与伴生动物相处、领地意识强化、规避风险等。“母兽带崽”模式应运而生,且十分必要。在幼崽满一周岁后,大熊猫母幼会被转移到面积更大、自然环境更复杂的野化圈舍环境中进行培训,目的是让野化个体能够在野外艰苦的环境下存活下来。

科学选择放归地,同样关系野化训练与放归的成败。野化放归地的立地条件要经过严格的勘察,研究人员需详细、清楚地了解放归地的生态系统、竹子种类和数量、水源状况、人为干扰情况、寄生虫与微生物情况等信息,科学选择放归地,并充分考虑受训个体的血缘、性别等因素。放归后的跟踪监测也必须科学、有效,应最大限度避免伤害大熊猫和影响放归进程。

“和大熊猫朝夕相处16年,一次次见证培训后的大熊猫回归野外,我衷心希望它们能在大自然中健康快乐地生活和成长。”谈及多年来的野化放归工作,周季秋不禁感慨道。

放归,是复壮和重建野生大熊猫种群的重要手段,可增加小种群野生大熊猫的数量,改善其遗传多样性,消除大熊猫小种群灭绝的风险,是对大熊猫最好的保护。

相信未来,越来越多的大熊猫在野外健康成长、自由活动,与人类和谐共生。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