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江县江西片区俄托地区,几乎每户藏族牧民家中都有一种特别的“针线包”,不仅可以盛“针头线脑”,还可以作为装饰品。
藏式传统针线包,有实用性也有装饰性。根登降措 摄
这种藏式传统针线包的诞生,与藏族牧民的生活方式有关。过去牧民逐水草而居,需要经常迁徙,为方便携带针线,轻巧、精美的传统针线包应运而生。据说,其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这期间逐渐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款式和细腻多变的针法。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抽屉式传统针线包——一根绳上系着两个小包,分别收纳针和线。两个小包分为包套和包舌两部分,大小尺寸不同,但制作技艺相同。制作包套,要选出两块大小合适的皮革,经过制皮(硝鞣)、上色、画图、裁剪、粘合、熨烫等步骤后,利用不同针法、各种彩线,缝制成两块宽为6厘米、长为9厘米的“外壳”,再挑选一张宽为1.5厘米的皮革,两张制好的“外壳”连接在一起,顶部留出缺口,包套就制作成型了。包舌的形状根据包套而定,塞满羊毛(便于插针),上端有一条带子与包套上端相连,下摆坠着纯色流苏,只要拉紧包舌上方的带子,就能将其收纳于包套之中。
如今,藏式传统针线包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甘孜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牧区儿女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