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地域文化>>涉藏地区

来源:甘孜日报 【原标题:《康定转山会》 节选】 作者:紫夫 责编:顿珠曲珍 发布时间:08-11

木雅藏戏

流传于康定折多山以西农牧区的“木雅藏戏”一直是康定转山会上令中外游人交口称赞的藏民族精湛的表演艺术。

木雅是一个古老的称谓,我国汉语文献中的木纳、弥娥、米纳、穆纳、母纳、明雅等都说的是木雅。它既是一个古老部落古老王国的称谓,又是一个地域名称。木雅地区狭义上就是指的康定市、道孚县以南,九龙县以北,雅砻江中游以东地区。这一地区居住的藏族称之为“木雅人”。《藏族传统文化辞典》记载:木雅戏,系四川康定木雅地方藏族剧种。本世纪(20世纪)初,康定木雅居里寺的一世活佛格桑云登,根据巴塘人“降呷冉”传人的藏戏唱腔方法,以特殊的木雅语和木雅山歌音调,创造了20多个唱腔,开始编演传统藏戏剧目。格桑云登编演的剧本,除全部的“八大传统藏戏”以外,还根据民间故事编创了《国王冉玛拉》。 居里二世法海喇嘛除编演戏班原有剧目外,还编创了《和气四瑞》《六长寿》《蒙人驭虎》以及改编的《郑宛达娃》等新剧目。1954年,康定农历4月8日转山会上,居里寺戏班演了《诺桑王子》和《朗萨姑娘》(即《朗萨雯蚌》)。“文革”中被迫停演。1979年,营官区瓦泽乡恢复组织了戏班,由法海喇嘛回忆编写了剧本,演出《卓娃桑姆》《诺桑王子》和《智美更登》。 1980年,开始培养一批年轻演员,并根据县文化馆干部收集的藏族民间神话故事编创了《琼达和布秋》,与老演员共同编导,男女演员分别扮饰角色,大胆创新,掺入木雅锅庄、弦子,道白全用木雅语,演出分场次,加上适当的置景,注重室内舞台剧效果,在巴塘举行的省州藏戏调演会上演出一举获得成功。 1984年,又根据当地民间传说编创了《尼玛和达娃》。1985年又与法海喇嘛合作,根据传记编创了历史传说剧目《汤东杰布》,对继承发扬木雅戏特色作实验性的排练演出。

木雅地区广泛演出的藏戏,在唱腔方面融入木雅山歌,道白韵白方面使用木雅语的木雅藏戏独具特色,形成了具有木雅地方特色的木雅藏戏流派,演出剧团也由此更名为木雅业余藏戏团。与其它流派的传统藏戏一样,藏语也叫“阿姐拉姆”,是歌、舞、剧有机结合的产物。演出时连台演出,唱多说少,动作舒展。一出戏一般分出场仪式(降呷冉)、正剧(所演剧目)、演出结束后的祝愿仪式(扎西)三个部分;伴奏主要用鼓、钹。化妆、道具也很简单。但因地方习俗的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与各地方言的区别,同各流派的其它藏戏一样,木雅藏戏今天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有自己独特的身段程式和丰富的表演组合。历年来,在康定转山会期中,无论是在跑马山上的表演,还是在康定情歌广场的表演,抑或是在木雅本地区内的农区牧埸表演,都受到广大农牧民群众和外地游客的交口称赞。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