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甘孜州>>炉霍县

来源:四川在线 记者:徐莉莎 刘莉 吴忧 高杲 宁蕖 何海洋 吴聃 古单宇 甘孜观察 张黎萍 洛绒尼玛 海报制图 汪银 责编:姚金花 发布时间:09-11

向云端·寻路记丨鲜水河畔 众人拾柴

路标名片

炉霍,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甘孜州中北部,清澈的鲜水河穿境而过,国道317线从东南至西北贯通全境。是甘孜州的北路重镇,也是川藏路北线进入西藏以及青海省、甘肃省的交通要冲。因特殊的地理条件,大自然赐予了炉霍梦幻般的美景和深邃的文化,被誉为“崩科之都”“唐卡之乡”。

森林茂密,草地广袤,旦都喀雪山婀娜多姿,河谷迂阔多变……沿国道317自西北向东南穿越炉霍县,所经之处,风景各异。奔腾的泥曲河和达曲河在炉霍相遇,交汇成鲜水河穿境而过,为这片沃土增加了江南般的诗意。

美丽的炉霍,也是四川省39个欠发达县域之一。2023年9月四川省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启动,在过去帮扶机制的基础上,多支力量进一步在炉霍集结。

8月20日,“向云端——寻路川藏线上的中国”采访组抵达炉霍。当地干部说,现在流行“city walk”,推荐你们“country walk”寻变化、看发展。在这次特别的采访体验中,我们不断地追问,炉霍如何“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不掉队、赶得上”?众多帮扶力量,为炉霍带来了什么呢?

产业项目是帮扶重点

从炉霍县城出发,熊猫大道与奔腾的鲜水河并行。

天光云影徘徊在虾拉沱镇上空,极目四望,天高地广,心驰神荡。这里是当地著名的粮种生产基地,此时几台收割机一字排开,穿梭在热固村的青稞田里,快速翻滚之间,扑鼻而来青稞收割后的清香。

刘海婷在一众工人中不咋起眼,皮肤晒得黝黑,提到收成眼睛笑得眯成缝。“平均亩产500斤,今年保准挣钱啦!”

2021年,山东人刘海婷从青海来到炉霍,成立鲁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川公司),在这里种青稞,流转土地连年增加:2022年2000亩,2023年8800亩,今年达到1.2万亩,还连带种了几百亩油菜和饲草,被当地人称为“青稞大王”。

鲁川公司这一套不简单:3500吨青稞秸秆粉碎后作为粗饲料,和饲草一并养活了800只羊,600头牛;3000多吨牛羊粪便高温发酵,形成有机肥还田,偶尔还能对外出售。“目前只收了1/3,预计种养循环年产值能达到2000万,利润约莫500万。”

吸引他来炉霍“淘金”的,除了炉霍县真金白银的土地流转激励政策,还有托底性帮扶的力量。成都市锦江区利用援建资金500万,帮企业建起了1500平方米,年处理能力4000吨的粪污资源化利用处理车间,今年1月顺利投产,为种养循环补齐了关键一环。四川省种子站、四川农业大学等也在不断提供智力支持,寻找当家品种,“从种到收,不断有专家来指导”。就在记者采访时,另一家帮扶国企四川联通,正为基地安装监控设备。

“众人拾柴”的托举,还烧旺了当地的俄色产业。鲜水河谷间,一幢幢白色厂房与满园格桑花相映成趣,这里是炉霍俄色茶现代林业产业园区。

“啥是俄色?”炉霍雪域俄色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雷敏指指眼前,茶叶随着沸腾的雪水,在玻璃杯中旋转。“就是你们来的路上看到的树。”俄色树,雪域高原地区独有的稀有树种,它生长在青藏高原东缘鲜水河谷的悬崖和河岸边,部分树龄达到百年。在社交媒体上爆火的“俄色花海”就是本尊。

这也能做成茶?雷敏说,不仅是茶,8月中旬在杭州直播,新产品俄色果肽卖了1.4万盒。还有俄色雪菊茶饮、俄色果原浆果汁、俄色果酒、俄色果中药饮片……“一株俄色,在我们这儿浑身是宝,去年公司产值达到2000万,今年有望突破3000万。”

从前,园区只有二三十亩,仅三条俄色茶的生产线。浙江省玉环市投入1450万元,在园区建起了俄色叶中药饮片GMP生产车间、实验室及相关配套;锦江区也为园区投入500多万元。如今,园区从种植到生产,再到展示功能一应俱全;产品扩展到7个大类,从食品到药品,涉及20多个系列。

择优选择、化零为整、充分整合、集中力量,是炉霍在实施托底性帮扶中的一大特点。炉霍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峰告诉记者,产业结构不优、现代产业体系不全、新兴产业支撑不足、缺乏引领发展的大项目是最突出的县情。面对来自各方的帮扶力量,炉霍县成立托底性帮扶工作专班。目标,主要围绕“五张清单”的工作任务来;机制,每月召开专班联席会,确保月月有任务,月月有目标,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更确保帮扶资源落在关键处。

资源开发利益共享

39岁的其吉是炉霍县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元老级员工,如今已经成了基地管理员。

过去,炉霍县农牧业“小、杂、散”,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2015年,炉霍县整合全县88个贫困村援建资金,在虾拉沱镇流转土地1500亩,建设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盛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运营。

301个有机温室大棚次第舒展,碧透于蓝天之下,一望无垠。走进大棚内,黄亮的小番茄、翠绿的水果黄瓜挂满枝头。在“土地集中、各村飞地、龙头经营、入股分红”的思路下,每个大棚每年兑现3万元分红收入,并为群众创造务工收入和土地流转收入。

其吉在2018年进入园区工作。一开始,她在棚里干活,种植、拔草、摘果,一天的工资是100元。三年后,她晋升管理层,工资涨到150元,更多负责技术指导、员工管理。村里有20多人在此务工,得益于高原蔬菜和俄色产业,周边的村里的妇女大多有了工作,农忙时就请假,闲时就务工。

回到317国道,青山环绕,河流蜿蜒。离县城半小时车程,有一处新晋网红打卡地。温泉泡池,崩科藏房错落散布在高山河谷,掩映于山林,与自然相融,更有牛群、露营帐篷、篝火堆嵌在画中。这是位于上罗科马镇山野之中的热窝塘·高原民俗体验村。

自打在牧民定居点修建时打出温泉,上罗科马镇的镇长次召多吉就开始折腾搞文旅。打捆的衔接、帮扶资金,将13栋藏式建筑改造提升为民宿,还建起了两层楼的餐厅和服务中心。这里的房间,70%是藏族崩科式的建筑,30%融入了现代元素。

民宿除了管理员,服务人员都是当地居民。次召多吉透露,今年7月开始运营,至今的收入已达到50万元。

最让他津津乐道的是运营模式——“租赁运营”。房子,是老百姓的;运营,由专门的企业来。他们将资产按照100股确权到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脱贫户、监测户优先,全民受益、共享红利”的原则,第一年为项目培育期,免收租金;第二年分红20万元,第三年至第四年分红40万元,第五年开始分红60万元。每年在项目盈利后,提取30%用于村集体提留,70%用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红。按照脱贫户、监测户2股,一般农户1股的分红模式,分红覆盖全镇602户、2727人。

李峰说,资源变资产、温泉变景区、村民变股民,设计利益链接机制,就是为了努力让老百姓的致富之路变得“宽又阔”。

这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并行的选择。锦江区第七批对口支援工作领队,炉霍县委常委、副县长张情说,省里对托底性帮扶考核三个关键指标之一,就是看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帮扶资金投入产业,最后的目的是鼓起老百姓的荷包,这也是检验工作的最终成效。

炉霍县交纳村。

从被帮扶到走出去

县城以西,达曲河在与泥曲河“相拥”前,在这里转了最后一个大弯,将炉霍酪蛋白产业园环抱其间。走进康巴圣德牦牛产业有限公司的厂房,奶香扑鼻。这是四川唯一一家酪蛋白关联产品生产企业,也是全县第一家规上工业企业。

牦牛奶渣,是熬煮酥油茶产生的副产品。过去的奶渣,往往被牧民丢掉。实际上,其中富含的酪蛋白在工业、食品行业都有用处。2011年,炉霍县瞄准当地奶渣原料充足的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启动酪蛋白生产项目,成立了康巴圣德牦牛产业有限公司。

过去,有知名食品企业用过当地的酪蛋白原料,但囿于能源成本、交通成本,价格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为进一步提升酪蛋白产能,让炉霍的产品进一步“走出深闺”,2023年,锦江区投入200万元,为该公司新建一条年产2000吨的生产线,还引进京东方艺云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炉霍县牦牛产业集群酪蛋白深加工园区农产品交易中心。

张情说,今年锦江区投入400万元,用于酪蛋白新生产线设备定制采购、“智改数转”设备数字信息系统建设。通过与供应链管理系统相连,可实现原料从种植、收获、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追踪和管理,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帮助炉霍产品走出大山,锦江区在知名商圈春熙路建了一座“崩科”藏房——“锦绣炉霍”展馆。这是帮助当地发展强农富民特色产业的重要“窗口”。雪域俄色茶、青稞系列产品、霍尔番茄、郎卡杰唐卡、华彩水晶唐卡、藏香等炉霍农特产品和文创产品,把“鱼鸟天堂”卡萨湖、“七色花海”宗塔草原等大美风光带进春熙路时尚商圈,让“鲜水首城·和美炉霍”的自然魅力在成都绽放。

托底性帮扶,带来了与发达地区的天然纽带,也为当地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当地人不止“被”帮扶,也在利用这一纽带,积极寻求新的资源和渠道。

雷敏的目标,是2030年要让俄色中药饮片占总产值一半以上,关键就是要撬开全国市场。“下一步就是利用浙江对口帮扶的机遇,撬开医保渠道。”

在“七色花海”宗塔草原,著名的康区狮狐神山满载着历史的印迹静卧于草原中心,四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从高空俯瞰,宛如一朵盛开的“八瓣莲花”。宗塔乡正以此为重心,倾力打造总体旅游产业发展集群规划。

但是宗塔草原不在国道省道沿线,应该如何获客?乡干部们不懂网络营销,怎么在社交平台上运营?这些依然困扰着当地。“成都锦江区有不少MCN机构。我们打算到锦江区拜访,召开网络推广座谈会,引进新资源带动我们发展。”乡政府办公室主任李杨说。

帮扶的力量,浸润到个体。在炉霍县中学,来自锦江区教科院附属中学的帮扶教师夏雪梅反复提到格然根噶翁姆。她印象深刻:帮扶之初的一次调查中,这个男孩主动提出基础不好,但是喜欢英语,希望在课堂上得到老师更多关注。课下也会预约时间,找老师请教。两学期下来,他的英语成绩从年级96名,提升至15名。

“不仅要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他们灌输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只要孩子们有自信肯努力,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夏雪梅说。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