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新闻>>头条推荐

来源:四川在线 记者:唐泽文 责编:姚金花 发布时间:09-27

向云端·天路命脉丨跨越天堑的交通要道,何以繁荣发展?

向着世界屋脊挺进。过去一个多月,四川日报全媒体“向云端——寻路川藏线上的中国”采访组从成都出发,沿川藏线一路西行,感受最深刻的,莫过于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越野车、电动车、大卡车……“此生必驾”的国道318线上,每日车来车往,集齐31个省(区、市)的车牌号并不是一件难事。道路两旁,是美妙极致的雪域风光,是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游客在雅康高速天全服务区内打卡。记者 李强 雅安观察 黄刚 摄

一个问题也同时萦绕在我们心头: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生态环境的改善,沿途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生活在雪域高原的人们,又在如何奋进自己的新征程?

随着行走的深入,一个答案逐渐清晰——

打造“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和“一极一源”是中央赋予四川的使命任务;“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则是中央治藏工作中的四件大事。而“使命任务”与“四件大事”之间,繁荣发展是共同关键词。

绵延4000多公里的川藏线,不仅是跨越天堑的交通要道,更是事关民生福祉的经济命脉。

航拍鲁朗小镇。记者 李强 摄

流动的价值

天路命脉,首先是连接雪域高原与国内国际大市场的物流大通道

美,可以用什么衡量?

在西藏林芝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答案可以量化为让人意想不到的数字:一年接待游客97万人次,这里还成为中国西藏“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的永久举办地。而在七八年前,这个数字仅有两三万人次。

国道318线穿鲁朗而过,人们沿火热的川藏线而来。在“此生必驾”的召唤下,今年“五一”假期,仅甘孜州进出州车次就超过23万辆,游客接待总量超124万人次、同比增长近15%。

一个细节耐人寻味。甘孜县来马镇丹霞小镇,一家粤菜馆居然成为镇上最火爆的餐厅之一。敢在高原开粤菜馆,物流的通畅是经营者李丝丹的底气——离来马镇20公里远,就是甘孜格萨尔机场;甘孜县域内,还有完善的物流园区,能实现冷链运输——粤菜制作需要的高端海鲜运输不成问题。

天路命脉,首先是物流大通道,它将雪域高原的城市乡村与国内国际大市场连通,既把当地特色农牧产品销往千家万户,又源源不断运入生产生活所需物资,帮助涉藏州县紧跟现代化的步伐。

“时代楷模”其美多吉是中国邮政四川省甘孜县分公司长途邮车驾驶员,他在“雪线邮路”行车30多年,邮车载重量从最开始的4吨,换到5吨、8吨,一直到12吨,车厢内装载着越来越多来自海内外的电商包裹。

麦宿镇距德格县城100多公里,行走在镇上,几乎每家工坊门头上都印有“麦宿手造”标识。他们做成的具有鲜明藏式风格的项链、戒指,卖到了美国、墨西哥。“我们留在家乡也能连接全世界。”本土手艺人降拥格乃感叹。

数据显示,2023年,甘孜州快递业务量完成473.68万件,同比增长56.18%;阿坝州快递业务量完成688.65万件,同比增长32.36%。

如油画般的丹霞小镇。记者 吴聃 何海洋 摄

相比内地,雪域高原交通基础“留白”仍然较多,但正加快补齐短板。在红军曾经艰难跋涉的大草原——红原县,久马高速刷经寺段48.5公里具备通行条件,带动红原步入“高速”时代;川主寺至红原高速公路项目、郎木寺至川主寺高速公路项目,获省发展改革委核准批复,红原高速公路版图一鸣惊人,呈现“三箭齐发”局面。

越来越顺畅的通道连接下,文旅产业成了川藏线经济命脉中最重要的组成之一。早在2011年,甘孜就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通过全域资源、全面规划、全境打造和全民参与的方式,全力构建文化和旅游业新发展格局。如今,甘孜州拥有116家A级旅游景区,第三产业占比超过50%。

不仅要发展,还要精品化和多元化——仍以民宿为例,去年,康定市印发支持旅游民宿发展九条措施,其中提到鼓励精品建设,对新建成运营1年以上且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元的精品民宿给予奖励。

精品化能为产业纵深发展带来更高附加值,多元化则能为产业横向发展吸引更多客流量。在金川,有人把目光聚焦到小众的户外探险人群。归山牧云民宿创始人田洋,把民宿建到了需要开8公里盘山险路的“荒芜之地”。偏僻不仅不让他担心,反而成为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把人留住,“好颜值”带来了“好价值”。

升级版的农牧业

雪域高原的传统特色产业,通过“品牌化”“规模化”提升附加值

虾拉沱镇是炉霍县的“粮仓”。8月底,云影在天空徘徊,大地上等待收割的青稞一片金黄。炉霍鲁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达到1.2万亩,负责人刘海婷被称做“青稞大王”。

鲁川公司不一样的种养模式,令当地群众啧啧称赞:3500吨青稞秸秆被粉碎后作为粗饲料,和饲草一并养活800只羊、600头牛;3000多吨牛羊粪便经高温发酵,形成有机肥还田,偶尔还能对外出售。如此循环下来,预计年产值达2000万元,利润约500万元。

炉霍县虾拉沱镇的高原青稞田。C视觉摄影师 李旭

农牧业是雪域高原传统特色产业,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把优势真正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我们此行看到了许多动人的场景。

牦牛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家畜品种,其驯养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但随着生态意识的逐步提升,如今的高原人已意识到,牦牛养殖并非越多越好:要控制数量,还要提升质量。

在红原,牧民把体重100公斤左右的牦牛交给企业集中育肥,经过3到6个月科学饲养,牦牛出栏上市。同时,牧民还能从中得到两份收入:牦牛以高于市场价出售给企业的收入,以及牦牛增肥部分三成的收入。

理塘县提升附加值的方式则是:一根“牛毛”都不放过!通过牦牛精深加工研发中心,开发出系列牦牛肉产品、乳制品、牦牛绒加工品、牦牛皮具品、牦牛角文创产品等多个门类。这种方式,让每头牛的价值从1万元提升到3万元。

一系列提升附加值的手段,不仅使牦牛品质得到提升,也为各地打造区域品牌带来了底气——理塘已认证“理塘牦牛”“理塘牦牛肉”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注册“高城鹏飞”等商标3个。“红原牦牛奶”“红原牦牛奶粉”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截至去年底,红原县牦牛现代农业园区已入驻企业25家,实现总产值32.2亿元。

理塘县牦牛产业。记者 华小峰 摄

通过“品牌化”提升附加值的思路,延展到了更多农牧业细分领域。

理塘县玛吉阿米花园农庄,每周都要发走一车3000公斤的小番茄,销往成都的多家大型商超。由山东寿光引入的冬暖式大棚,让高原果蔬破“寒”而生,叠加高原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的优势,小番茄售价是常规品种的3倍以上。

去年,整个庄园年产果蔬约300吨,产值600余万元,邻近32个自然村在此入股,实现分红收益251.4万元。

金川县大金川河谷,绵延百余里,梨树也蔓延百余里。树有4万亩、110余万株,年产3万吨,综合产值4.5亿元。规模化种植的梨树在这里成为“金果果”的秘籍有两条:改良品种和精细化管理。当地村民季永康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较早进行树体降冠和新品种嫁接,家里的1000多棵老梨树有近800棵“发新枝”;精细化管理包括“灌冬水、清园、涂白、修剪、病虫害防治”,实施还能领到政府补贴。去年,老季的20亩梨园销售收入近20万元。

“品牌化”“规模化”已被写入《甘孜州有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根据规划,到2030年,全州18县(市)均成功创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有机认证产品数量超420个,“有机+”产业总产值超120亿元。

高原的“新风光”

有清洁能源、特色产业,还有欠发达县域越来越强的自我造血能力

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光照资源,源源不断的阳光,被转化成电能。

在雅江县柯拉乡,海拔4600米的扎拉托桑雪山上,一排排由光伏板组成的“光伏海”在崇山峻岭间逐光发电,与远处奔流不息的雅砻江遥相呼应。

一静一动间的水光共舞,点亮山河:柯拉光伏电站的200万块光伏组件每年可提供2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可供70万个普通家庭使用1年。

柯拉光伏电站。记者 李强 黄潇 肖雨杨 摄

呼啸的山风,则带来另外一种转换方式:大唐八宿10万千瓦保障性并网风电项目所在地,海拔约5200米,与珠峰大本营高度齐平,这一数字刷新了世界在建风电项目的新高度,预计10月份项目投入使用,一年可新增清洁能源2.23亿千瓦时以上。

有意思的是,这里的“绿电”就近通过电解工序制备成“绿氢”,在制氢过程中,又能产生氧气、暖气,回馈青藏高原,形成一个神奇闭环,成就产业领域的“新风光”。

柯拉光伏电站还与华为开展合作,研发智能运维驾驶舱,像“玩游戏”一样,在数字孪生的地图上排兵布阵,对电站运营管理进行从宏观到微观的调控和运维,这使得电站的整体运维效率比传统方式提升了至少50%。

用“比特”管理“瓦特”——如果不到现场,很难将这里发生的一切,和记忆中的高原发展路径联系起来。

类似的故事,并不鲜见。

甘孜州首府马尔康正在建设“夏繁硅谷”,做强种子“芯片”。与专家到三亚“追太阳”培育大春作物不同,天府夏繁(马尔康)现代种业园发挥夏季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等优势,为小春作物育种提供一个凉快的“窝”,一年多种一季,从而将育种周期缩短一半到三分之二。目前,已有20多个团队入驻园区,并呈现全国育种力量向此集聚的趋势。

去年9月,四川高规格启动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动员各方面资源力量加快补齐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最大短板,形成协同帮带、携手共富新格局。川藏线沿线许多县域就是托底性帮扶的对象,因此,雪域高原上又多了一种新风光:“众人拾柴”。

漫山的俄色花。甘孜观察 洛绒尼玛 摄(资料图)

俄色树,雪域高原地区独有的稀有树种,浑身是宝。对口支援炉霍的浙江省玉环市投入1450万元,建起俄色叶中药饮片GMP生产车间、实验室及相关配套;成都市锦江区为园区投入500多万元,将俄色产品扩展到7个大类、20多个系列。

从投入资金到援助人才,从发展特色产业到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欠发达县域的自我造血能力越来越强。

越来越多的新风光,正孕育出雪域高原越来越好的生活新光景。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