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拉太,男,藏族,中共党员,1977年1月出生,青海省兴海县人,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藏医院院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药“德子色曼”药物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5年来,周拉太一心扑在治病救人的事业上,以满腔的热忱和活力,竭力为这座边远、高寒小县城的各族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诊疗服务,从最初的简陋门诊到现在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青海大学校外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医院发展至今,就医人数从最初的每年3000人到如今的近10万人,周拉太以一颗诚挚的医者仁心孕育着民族团结进步的繁荣之花,2018至2020年连续三年获评青海省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
医者仁心,竭力提供优质诊疗服务
兴海县地处三江源腹地,平均海拔近4000米,地广人稀,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绝大部分村(社)、乡(镇)距离县城较远,农牧民群众看病就医普遍面临着出行难、成本高、不及时等问题,生病就医成了大难题。
周拉太深知农牧民就医难,他曾说:“特别是老人腿脚不便、不识字,又听不懂汉语,就医更是艰难。”2019年,在医共体“大礼包”政策支持下,他抓住机遇,整合4所乡镇卫生院、32个村卫生室,形成县、乡、村三级紧密型联动服务,业务协同齐步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
为确保藏医药优质资源下沉基层,他创新医共体“科包院”的管理模式,用活县、乡、村3级网格56名基层村医,检验设备全部实现与县藏医院信息平台对接,并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人员进行诊断,审核完毕后的诊断结果报告即时返回至乡镇卫生院。同等质量的诊疗服务,医疗费用却降低15%以上,真正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享受到“全过程、持续不断、优质便捷、便宜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了“一般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的目标。
因病设科,打造地方重点特色科室
青海省委省政府有个远景目标,到2025年,每所县级中藏医医院至少建设完成1个省级中藏医重点(特色)专科。周拉太因地制宜,因病设科。哪种类型病多,就设置哪类病科室,极力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提前完成任务。
因身体常年与潮湿的高山草甸接触,高原风湿性关节炎成为困扰牧民的常发性慢性病,让众多群众苦不堪言。在周拉太主导下,县藏医院成立外治科,以承担并结题的省级医疗科研项目木烙疗法为主,采用藏医外治下泻等32项疗法,主治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椎间盘突出、产后风、足骨神经疼、颈椎炎、腰肌劳损等20多种疾病,成效显著。年诊治服务1.2万余人次,而全县总人口也仅有8万左右。
骨病,是高原常见的地方性疾病。周拉太又设立骨科,聘请民间名医坐诊名医工作室,治疗各类骨伤,藏医骨科具有疗程短、愈合快,损伤小、疼痛小,成本低、费用少等特点,慕名而来的患者遍及西宁、海西、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省内市州,逐渐在省内小有名气。
藏医药有个特色治疗手段——药浴。周拉太适时成立汤剂科。采用煎汤疗法,用工业蒸汽机替代燃煤炉子,药浴病床以中藏医加热板替代传统热炕,此举成为藏医药浴一项发明和创新,治疗效果明显,深受患者好评。2020年7月,国家专利局为其颁发专利证书。
守正创新,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者
兴海县拥有得天独厚的中藏药材资源优势,每到周末周拉太总会带人上山找药。他带领科研团队充分利用绿绒蒿、高山辣根菜等430余种藏药材,探索开发出了红景天等17种稀有藏药优势品种,共有123种自制中藏药通过青海省中藏医药管理局审核备案,并全部投入临床使用,效果良好;复活了疗效极佳的中老名医验方、名方,尤其是藏药“德子色曼”,疗效显著,使梅毒、各类皮肤病及疑难杂症得以治愈和巩固,2019年“德子色曼”泡制技艺被评为中国民族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周拉太还带领团队制作收集藏医药古典文献,本土藏医名家临床手稿、秘方等百余件,动植物类标本、古藏医传统医疗器械千余件。并精心打造建成县藏医院中藏医药文化馆,被评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基地、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每次带领参观团队讲解时,周拉太总会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姹紫嫣红,犹如枝叶;而藏医又是中华民族百花园中鲜亮的一朵……
为了能让各民族的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在周拉太的带动下,每到一个传统佳节,医院就会组织人员为每一位没能回家过节的患者送去节日的问候和关爱,或是热气腾腾的饺子、或是香气四溢的粽子、亦或是香喷喷的酥油糌粑。
因此种种,兴海县藏医院架起了一座牢固的医患真心桥,患者治愈率更是逐年上升,各族患者对医院服务满意度屡创新高。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周拉太勤勉务实,醉心中藏药事业,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串闪亮的光辉,在县域医改工作方面作出了傲人成绩,实现了医共体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双提升,为服务一方百姓,提升各族群众健康水平,繁荣发展地方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