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中旬,香港警方依法对绵延两个月之久的非法“占中”进行强制清理;倍受关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勾画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清晰的经济战略;国际油价持续下跌,跌破60美元大关;中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25号;国产歼-20战机再次进行了成功试航;中印、中越出现小规模军事对峙。所有这些新闻事件,揭露出一个清晰的信号,中国不会过度理会西方大国推动下的“围剿中国发展”阴谋,而是在确保尖端科技和武器总体平衡的格局下,坚定不移地走“融入欧亚、团结拉美、国际协同”的世界崛起之路。在此背景下,四川成为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引擎,四川的生态高地阿坝州陡然面临前所未有的产业发展机遇,尤其是基础厚重的旅游业,一个千亿规模的产业航母正在川西北高原呼之欲出。
在老虎石上俯瞰五花海,海子如一只巨大的绿孔雀栖息于山林之间。 尤紫璇摄
一、传统龙头“九黄”面临历史再定位
1998年,中央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从此代替“木头财政”和“砍树经济”。随后,生态效益被写入国家整体战略,低碳、环保上升为与GDP同等重要的时代名称。深处长江上游的阿坝州,历史上第一次全面领会“生态经济”的国家意义。同年3月,213国道全线贯通,从成都至九寨沟的行车时间从过去的几天几夜突然缩减至一天。仅有数百个旅游标准床位的茂县来不及反应,即被旅游市场自然选择为九寨沟旅游环线的中转集散地,出现一床难求的盛况。而与此同时,曾经的阿坝旅游门户汶川县城,游客过汶川而不住汶川的尴尬局面无法阻止的形成了。仅仅过了三年,茂县县城旅游标准床位数从几百个猛增至1万张以上,九寨沟沟口、松潘川主寺镇的旅游接待服务业空前火爆。从1998年到2007年,九寨沟的游客量增长了十倍,突破300万人次大关,旅游年综合收入及拉动效益达数十亿元,带动黄龙等景区和整个九环线旅游迈入了产业高速路,在四川乃至中国创造了令人震惊的发展成绩,成为中国自然生态游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名片”。
2003年9月28日,四川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专线机场九黄机场正式通航,铁道部副部长、四川省省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国家民航总局副局长以及阿坝州的主要领导悉数出席通航仪式。80万阿坝藏羌儿女没有失望,这个最初设计吞吐量仅数十万人次的九黄机场随后几年几经扩容提能,为雪域高原每年输送了120万以上的的旅客量。不仅如此,九黄机场还让民航业和旅游商们对专线机场和支线机场有了重新的认识——那些国际热点景区的专线机场,市场的火爆是可以期待的!
在九黄机场夜以继日输送远端游人从空中进入九寨黄龙的同时,从陆地进入九寨沟的交通状况继1998年西线213国道贯通后,东线经绵阳前往九寨沟的道路、连接线从茂县到绵竹和从松潘往平武的道路也相继贯通提升,九环线终于完成了陆地的“环”形线路,游人可以选择从汶川和绵阳两个方向进入九寨沟。但以工业为重的绵阳从来对旅游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措施实际上多停留于纸上,这使整个九环东线德阳、绵阳错过了过境旅游和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最佳时机。在旅行社主导的黄金十年里,广大旅行商对绵阳旅游的配套环境和市场政策一再失望,九环线“西边日出东边雨”的历史格局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爆发,极重灾区基本上位于九寨沟环线的西线和东线。受地震影响,九寨沟、黄龙等核心景区出现了三年的艰难期,游人直线下降,曾经为世人所向往,日进数万的九寨沟竟然出现了罕见的门可罗雀现象,有个别的天数甚至景区空无一个游人。但阿坝州人却并没有闲着,借着灾后重建的绝好契机,在中央、省和援建单位的关心支持下,进入九寨沟的西线主干道公路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建成了汶川至都江堰高速公路,广大重灾区的区间公路和农村设施也极大改善,一大批独具特色的羌寨、藏寨和景区景点焕然面市。
整个九环线,以前主要以九寨沟和黄龙为目的地,现在东西两线的各市州和区县都有了充当旅游目的地的条件,一时间,汶川、茂县、松潘、理县、黑水、都江堰、北川、平武、绵竹、什邡,十八“罗汉”轮番上阵,掀起了灾后旅游发展和推广的历史大幕。这些各个节点的细河支流又汇向九寨沟、黄龙,从2010年到2014年,短短四年时间,九寨沟的市场再次出现大幅增长,2014年一举突破400万人次已不再是悬念,黄龙突破300万也将创下历史新高。
发端于1998年的阿坝州旅游“一次创业”,缔造了以“九寨沟和黄龙”为代表的“龙头景区”产业神话,也构建了以龙头景区拉动沿线第三产业高速增长的奇迹,但“九黄模式”的种种弊端也在逐步显现,迫使阿坝州重新思考和定位全州的旅游发展新格局,这个总基调便是“转型升级”,总思路便是“全域旅游”,总战略就叫“二次创业”。“二次创业”从提出、完善到如今的全面成熟,历经几届州委、州政府的努力。在新的历史时期,阿坝州委、州政府深入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总体战略,深刻领会四川省构建生态经济强省的发展思路,立足于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的全局高度,就阿坝旅游的转型升级和“二次创业”提出了鲜明的“全域、全时、多元”三大路径。
事实一再证明,当九寨沟游人达到300万人次以上时,九寨沟、黄龙两大景区在旺季时不仅交通压力和接待压力巨大,而且生态压力和环境压力也十分巨大,单靠游人数量增长来提高产业收益的作法显然已经难以为继,即使景区门票提价,也挡不住游人加快涌入九寨、黄龙的脚步。不仅如此,游人的过度涌入也让旅游秩序出现失控,供需的失衡让参与旅游服务的设施提供者尤其是个体商家出现诸多乱象,2013年国庆九寨沟游人滞留事件便是这种供需矛盾的某种体现。深层的隐患还在于,高原旅游是有季节性的,旺季时市场的过度火爆会刺激接待服务业的非理性扩容,进而在淡季时造成供远大于求,形成恶性竞争的种种不良后果,近年来九环线屡禁不止的“零住宿”、“零团付”、“低价团”便是有力的证据。
针对全州提出的“全域、全时、多元”旅游思路,到底该怎么落地,却是摆在九寨沟景区、黄龙景区和九寨沟县、松潘县当局面前的一大难题。游人是冲着两大核心景区来的,假期也就那么多,长途而来的客人会接受我们的“全域布局”、“全时线路”、“多元玩法”吗?在这一区域的神仙池、牟尼沟、松州古城等其它景点能够有某种平台真正分享“九黄”的世界性市场蛋糕吗?
事实上,要达到这个目的,单靠一个县或者一个景区做不到,但若全州统筹来做,却未必不可能。过去很多年来,市场以团队游为主,旅行商是游线和消费的主导者,如今,自驾游、自助游兴起,旅行社对游人的主导性削弱,游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游人通过智慧游实现游程已渐成主流,加之九寨沟县和松潘县本身的旅游景点打造也初具雏形,政府统筹“九寨旅游”线路,主导市场消费模式的历史机遇已经来临。中介商引领市场的时间太久了,是时候由资源方说了算了,关键是我们现在敢不敢做?会不会做?马云用互联网和支付宝改变了传统的零售业模式甚至金融业模式,作为地方政府,对自控旅游资源的零售模式进行改变,应该比马云做得更权威,更方便,不是吗?
今天,“九黄”旅游已让阿坝州迈入“百亿旅游”产业时代,构建千亿航母,无疑,“九黄”依然是旗舰,那么,这个庞大舰队还有哪些主角呢?
在黄龙,水中富含的碳酸钙凝聚,发育成固体的钙化埂,使流水瀦留成层叠相连的大片彩池群。 晓勇摄
二、新兴权贵“环红”迎来最大机遇期
2014年8月28日,位于川西高原草原腹地的红原机场建成通航,这标志着,阿坝州的红原、若尔盖、阿坝、壤塘、黑水、马尔康、小金、金川、理县等9个非九寨环线景区迎来了另一个属于自己的航空旅游时代,其中红原、若尔盖、阿坝、黑水则是这个机遇的第一圈层受益者,依托于红原机场而形成的空中和陆地相交织的旅游交通沿线区统称为“环红”旅游圈。“环红”旅游圈有众多的旅游资源,核心圈层的花湖、九曲黄河第一湾、月亮湾、莲宝叶则、神座、达古冰山、客龙沟、花海等广为人知;外围圈层的世外梨园、观音桥、四姑娘山、毕棚沟、桃坪羌寨、古尔沟、米亚罗、财神故里、梭磨河大峡谷等也声名远播。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红原机场”的通航会带来“环红”旅游圈多大的机遇?“环红”对整个阿坝州旅游格局会有何革命性的促进和改变?这个改变对政府、投资者、当地民众以及游人意味着什么?
总的来讲,“环红”旅游圈的形成使得整个阿坝州旅游的“二次创业”特别是“全域”思路得以真正实现,赋予了草地旅游未来几年突飞猛进的巨大市场机遇,外围圈层的五县旅游也将因此而吸引大量的投资和快速增长的市场,全州广大民众将从中寻找到众多意想不到的创业就业机会,广大游人也将在川西北彻底告别“单一九黄”时代而进入“百花齐放”时代,若尔盖等新兴地区可望紧随九寨沟之后成为阿坝州第二个“百亿旅游”产业高地,未来十年,“环红”旅游圈各县旅游收入相继将进入十亿时代,综合收益进入数十亿元时代。在由九黄机场、红原机场、亚丁机场、康定机场以及汶马高速、绵九铁路等构建的新型交错综合交通网络格局下,以“大九黄”和“大草原”为主角的阿坝州“千亿旅游产业航母”正呼之欲出。
2014年,不到1万张旅游床位,年旅游适宜季仅5个月的若尔盖县,年游人量轻松达到150万人次,综合收入大幅增长至10亿元以上。若尔盖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们县的接待能力总体上是高负荷甚至满负荷运转的,而且这个数据是没有明显受益于红原机场的,因为红原机场8月底才通航,而若尔盖的旅游旺季到9月就进入尾声,因此,未来几年,若尔盖旅游市场的超速增长是充满信心的,唯一的担心,是接待能力的投资和建设能否跟上。草地景区与山地景区最大的不同,就在接待容量上,因为草地有无边无际的用地条件,也有不计其数的帐篷设施,应对游人爆发式增长,草地比山地显得更有办法。
对四面八方的游人而言,草地景区那种海阔天空、蓝天白云、无边花海、碧绿湖水、万马奔腾的独特感受具有无法抗拒的诱惑力。九寨沟从30万到300万,用了近十年时间,如今,今非昔比,国人生活水平、旅游观念和交通进入条件早已脱胎换骨,从30万到300万,若尔盖可能只需要5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政府永远不用担心民间资本投入接待设施的能力和速度,只要“汶马高速”通车,且红原机场扩容够快,500万人次的年游人量在若尔盖就将逐步变为现实。
另一个草地主角红原,虽也有一流的草地景观,也是“红原机场”的所在地,但要与若尔盖县比翼双飞,则可能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更高的智慧,毕竟,“花湖”和“第一湾”的集中性和震撼性太独特了,如何走与若尔盖“同质景区、不同形态”的差异化之路,红原任重道远。而阿坝县也启动了莲宝叶则景区创4A工程,进入条件、景观打造、接待设施可望在短期内有巨大改善,这是一个山地景观与草地景观相结合的景区,特色的市场感召力值得期待。更为重要的是,草地县旅游业做大做强了,不仅能解决发展问题和民生问题,而且有利于稳定,是藏区长治久安的根本之法和可行之路。这正是省藏区旅游工作会强调旅游是“和谐产业”的深刻内涵。
大熊猫是阿坝的国际名片,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四姑娘山在利用上并未发挥到极致。反思过去,关于四姑娘山,社会知道得最多的似乎总是“四个姑娘”的美,而“大熊猫”的主题声音则明显不足。近年来,雅安碧峰峡、成都都江堰先后争得大熊猫的落地权,其“熊猫”牌的运用大有喧宾夺主、后来居上之势。
冰雪是高原的一大特产,也是南方人追捧的关键所在,但随着旅游开发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仅靠冰雪观光来支撑景区品牌已不为大众所推崇。在冬季旅游市场,西岭雪山和九鼎山的火爆并不是因为冰雪资源更好,也不是因为推广更用力,而是因为她们有大众喜爱的游乐设施特别是滑雪场。没有更多元丰富的参与体验,在空中可以免费观无际雪地景观的新形势下,高原景区以冰雪为主题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这就是达古冰山虽竭尽所能仍难有历史性突破的根源所在。而今,红原机场通了,那些来自南方的航空团能否青睐达古冰山和客龙沟、奶子沟,给黑水一个迟来的“旅游之春”,尚需时间来证明。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高度市场化的景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改变,关于冰山的梦想可能仍将是梦想。
在“环红”旅游圈所营造的巨大商机中,广大农牧民必将会成为最后也是最广泛的受益者。在核心景区与主要交通口岸之间的广袤土地上,到处都是兴建乡村酒店、农家乐、牧家乐、购物点、自驾服务点、特色餐饮点的黄金海岸,曾经是放牛赶马的农牧民中,一大批人将会成为又一批因从事旅游而发达的百万、千万甚至是亿万新贵,西部牧场业已成功的先行,不过是未来牧民成群结队致富奔小康的一个缩影。
柔美的达古湖。 宋晨曦摄
三、成都近邻“羌地”将成汽车散步区
20年前,都市人出二环路都觉得远,向往居于内城,玩于城中;10年前,都市人出三环已很普遍,热衷于1小时旅游圈;现在,国人出国出省已成家常便饭,连农村大爷大妈都开始旅游的时代了,成都人去2小时外的汶川、茂县、理县旅游,实在已不是昔日旅游的概念了,就是开着汽车散散步的事。所以,汶、理、茂未来几年休闲游的持续增长是必然的趋势,这也是近年来汶川三江、理县毕棚沟、茂县九鼎山一“点火”就“爆炸”的主要原因。
汶川、理县、茂县是全国主要的羌族聚居区,也都是5.12大地震的极重灾区,灾后重建让这三个县的进入条件、景区景点、接待能力有了极大的改善提升。这些年,三个县在旅游上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也取得诸多的实效。以往,在汶川境内交通拥堵多因为九寨沟或米亚罗的游人太多,现在,汶川一个樱桃节、茂县一个羌历年、毕棚沟一个红叶季都会形成不同程度的交通压力。这说明,都市人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把“羌地”当过境地,而是目的地了。
都市人喜欢高原什么呢?归根结底有四个,一是生态环境,阳光、气候差异是主要卖点;二是生态景观,大山大水、春花秋红是主要卖点;三是生态物产,汶川的樱桃、茂县的李子、理县的核桃都是游人的最爱;四是参与体验,汶川的漂流、茂县的滑雪节以及各种羌族特色的文化活动都深受游人钟爱。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起,很多到“羌地”散步的自驾车并非主要是为旅游,相当一部分人是冲着购买高原特色农产品或特色商品去的。都市人的大量涌入让这一地区民众的农产品销售收入大幅提高,仅靠“一亩三分地”而年收入上十万、二十万、三十万的农民家庭比比皆是。围绕农产品的都市近邻高原旅游模式日益成熟,那就是“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年货”,但实际上,这个四季产业在上述地区还有巨大的拓展空间,有待政府的进一步行动。
汶川是川西北高原的地理门户,也是气候门户,“康养旅游”的品牌顺应了市场的呼声,但光有品牌是不够的。作为“康养汶川”的先行者,三江、水磨片区即将迎来过境公路“汶崇路”的全线开工,而以麻柳村鹞子山养生园为代表的庄园旅游即将于2016年新年之际震撼面市,三江曾因漂流玩水而闻名,此次又将以“康养农庄”而令人刮目。让汶川人又爱又忧的映秀镇,是都汶高速的重要站口,又是大地震震中,发展以农产品为主的门户经济潜力巨大,何不在生态食品这个领域大作文章呢?让都市人到映秀去购买整个高原的生态食品和农产品,构建生态农品贸易区,给悲壮的地震遗址更多的温暖气息,让小镇真正“温情”起来,不失为“农旅统筹”的可行之法,成都人已经开始开车散步到汶川、茂县去买农产品,这个大市场还会远吗?
中国古羌城是整个羌族文化的展示体验中心,投资10亿余元建成的这个庞大的文化设施无疑是中国民族文化保护的高大上之作,自去年开业以来游人众多,反响甚好。不过,在投身于旅游的实践中我们逐渐发现,单靠文化要傲立群雄是有难度的。如果把宽窄巷子和锦里原封不动地摆到高原上,也是要死的,所以,没必要吹捧这几条成都翻修老街,那只不过是因为居于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中而已,这才是其成功的主要法宝。反之,如果把中国古羌城现有的任何一幢大建筑搬到成都内城,会更火的。要把中国古羌城做大做强,要么进行彻底的旅游化改造,要么与茂县境内的自然景区捆绑经营,前景一定会更加辉煌!
毕棚沟和九鼎山都是距离大都市最近的高原山地综合景观区,都汶高速路建成后直接导致了两大景区的短期火爆,火爆的速度和程度超出了当地政府、投资商的预想。更大的意义在于,证明了“汶马高速”几年后通车的阿坝州“全域旅游”会有多大的产业空间,毕竟,越往高原深处走,越有更多的惊喜。
资料图
四、嘉绒瑰宝“东女”引领中部新崛起
位于川西高原腹地的金川、丹巴、马尔康、小金、壤塘等县,是嘉绒藏族的主要分布区,隋唐时期,一支名叫“东女”的部落自北方南迁至嘉绒地区,历经几百年的纷争,最后“东女”与“嘉绒”和谐相处,相互融合,成为中华民族史上“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光辉典范。东女部落最鲜明的文化特征便是“女权”,“尊重女性”的习俗保留至今。
2012年,金川县携手两州其它四县,共同启动打造“大东女国阳光旅游度假区”行动,并得到四川旅游发展集团的支持和参与。2014年11月底,以东女文化为题材,在金川县主拍摄的大型3D故事片《东方女儿国》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盛大开机,“中国文化+好莱坞技术+跨国多地合作发行”的新模式令人期待。而在此前,由潇湘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取材于金川县的东女文化电影《马奈新娘》已摄制完成并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
东女文化所依托的嘉绒藏区,多位于高原山地与草地的过渡带,自然风光雄秀相映、人文历史刚柔并济、生态气候宜居宜旅,是阿坝州“大九寨”、“大草原”之外的又一主题旅游片区——“大东女”。在整个四川藏区旅游“北有大九寨”和“大草原”、南有“大香格里拉”的既有格局上,“大东女”居于其间,有望成为未来十年“中部崛起”的新势力。
东女文化片区在自然生态上既远离四川盆地的闷湿雾霾,又不像高山草地那样春冬寒冷,终年阳光普照之下,又冬暖夏凉。汶川至马尔康、映秀至小金、金川至丹巴、马尔康至壤塘等高速路和干支线公路全面建成提升后,这一片区必将成为未来国际度假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度假人居和度假旅居业会日益壮大,产业规模不可估量。不可忽视的是,几年以后,成都至马尔康仅要3小时左右,这是到时候都市人汽车散步的新标准距离。
小金不仅有世界遗产景区四姑娘山,还有两河口等众多著名的红色景区,在提倡文化强国,大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前,小金的文化旅游软实力潜力巨大。马尔康作为州府所在地和汶马高速的终端,包括旅游产业在内的各类产业的综合凝聚力、辐射性不容置疑,《尘埃落定》中的卓克基土司官寨、与米亚罗一水相连的梭磨河大峡谷,若干景区的开发价值和市场预期终究会被重新发现和评估。
壤塘大力推销的是财神文化,大概是觉得草原景观不如若尔盖,山地景观不如九寨沟,事实上,壤塘的山水同样神奇诱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景区,只有雷同相似的开发。同样一个人,不同的梳妆会有不同的外在,而壤塘,又何尝不是一个可以妆扮出不同魅力的绝色美“旅”。
金川嘎达山有一座天然形成的人形巨石,矗立于群山之间,日出、云海、佛光、彩虹相映左右,宗教界认为这是苯教大师东巴的化身,故取名东巴石佛。该“佛”高达241米,是世界第一大人工佛像乐山大佛高度的三倍,堪称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自生石佛”。但从旅游的角度,苯教的石佛显然不如汉传佛教的观音更有市场影响力,因此,这一巨石又被旅游界命名为“天下第一石观音”,改名很简单,但背后催生的产业却有天壤之别,这便是思路的生产力。
总之,不管你是否相信,阿坝州这艘“旅游航母”已经悄然打造,在这个航母战斗群中,“大九黄”、“大草原”、“大羌地”、“大东女”分别是四大主角,她们粉墨登场,次第绽放,分别代表中国乃至世界山地观光、草地观光、都市休闲、气候度假四类旅游形态的产业标杆,在未来五到十年将逐渐形成上千亿元的产业高地。最后一个问题是,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