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既然享用了这一资源,就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它。”9日,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所冬虫夏草研究室主任李玉玲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冬虫夏草可持续利用走社区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牧民的主动性。
“从1995年研究虫草至今,冬虫夏草的蕴藏量虽然年际间可能有小的拨动和反弹,但总体趋势在持续下降,如果照这样的采挖速度,冬虫夏草资源的枯竭是必然的趋势。”李玉玲说。
为此,李玉玲建议冬虫夏草可持续利用要走社区管理模式,并对其下了定义,强调牧民的自主、自觉、自治,即由牧委会进行宣传引导,以牧民为主体的,自觉地进行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杜绝外来人员以纯盈利为目的行为。
“牧民对自己草场的特点最清楚,他们知道什么时间昆虫(冬虫夏草由寄主昆虫与真菌构成)在飞翔,他们可能说不上原理,我们通过系统的研究告诉他们这个现象是干什么的,如何去保护这个现象。”李玉玲同时强调,“我们教会牧民用科学的认识去了解他身边的现象,这样他才能明明白白地去保护,实际上宣传到个人,宣传到牧区是大的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
李玉玲表示,“2011年,我们在玉树国营农场建立了一个500亩的核心保护区,把以前一些实验室的理论放到这去实践。事实证明这一模式在核心保护区是比较成功的,通过人均采挖量的对比,以及人为干预的管理模式,冬虫夏草资源的可持续体现得很明显。”
据了解,这一模式是李玉玲负责的“玉树冬虫夏草核心保护区建立及可持续利用研究”项目的研究内容之一,并于日前通过了青海省科技厅的成果验收。李玉玲研究团队在该项目中还提出了冬虫夏草保育区大小、保育区流动更替机制、合理采挖强度及寄主幼虫密度与冬虫夏草产量的形成具有正相关性等冬虫夏草的保护原理。
“将这些原理教给管理部门,再由管理部门教给牧委会,牧委会向牧民进行宣传,那么冬虫夏草就可实现可持续利用。”李玉玲说。
冬虫夏草素有“软黄金”之称,主产于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青海省是冬虫夏草的最大产区,产量占中国冬虫夏草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