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晴朗的午后,在寺院内念经完毕,僧人才旦都会到大经堂后的班玛仁脱雪山,看看可爱的小岩羊,看着黄河水从班玛仁脱山脚缓缓流过。
51岁的才旦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夏日乎寺僧人,15岁进入寺院,他是寺院中里最早加入协议保护项目的村民。2006年,一项旨在保护三江源生物多样性的协议正式签署,夏日乎寺协议保护项目也正式启动。
“寺院后的雪山上有雪豹、藏野驴、猞猁等动物,数量最多的当属黄羊和岩羊。在我眼中,这些小羊就是雪山的精灵。”才旦说,他相信这些“小精灵”给寺院带来吉祥。
班玛仁脱,藏语意为“莲花山”。跟随才旦,记者来到了海拔近4000米的班玛仁脱雪山,山上奇石嶙峋,远处还有厚厚的积雪。从山上俯视,能看见几只小岩羊在黄河岸边闲适地饮水。
根据协议内容,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周边牧地交由附近牧民和寺院僧人村进行资源监测巡护与宣传。
据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科长巴桑介绍,在三江源这样地广人稀的地方,离开公众的积极参与,仅靠政府单方面的努力显然不能对保护区实行有效的保护,管理局视社区为保护生态的主体,弥补政府主导型的生态保护成效的有限和不足。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李若凡说,三江源是当地牧民赖以生存的地方,他们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再加上藏传佛教重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使得崇拜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深入人心。
“目前,协议保护项目实施村实现了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李若凡说,该项目也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夏日乎寺活佛加阳东云介绍,该寺目前已组建52人的监测巡护队,实行野生动物保护、资源监测、协助政府进行打击盗猎活动等。
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河乡多秀村也是参加协议保护项目的村之一。据多秀村支部书记江巴次成介绍,目前村里已有70多人参与到协议保护项目中。
江巴次成说,根据协议内容,牧民们自觉履行着对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的监测、巡护工作,村里还会对保护生态环境作出突出贡献的牧民给予适当奖励。
据了解,协议保护项目启动实施以来,青海省林业厅已与措池村、多秀村、玛沁县雪山乡阳可河村、甘德县夏日乎寺村以及久治县年宝玉则等6村签订了协议,目前项目累积投入资金达100余万元,累计培训社区群众达3000人次。
“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协议保护项目的覆盖范围,让更多的牧民群众参与三江源生态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久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