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正如阿基米德说过的这句话一样,近年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一笔撬动地方发展活力的金融扶贫资金正在注入,一个个发展机遇正在高原农牧民群众中散播。
2014年,海晏县作为青海省全省金融扶贫试点,率先开展了以金融扶贫资金带动地区发展的创新模式。海晏县将300万滚烫的金融扶贫资金分配给哈勒景乡哈勒景村和金滩乡新泉村,作为全县的扶贫试点。
就这样,一场金融资金撬动牧区发展的探索之路开启。
这不是一步简单的借贷。
在选择扶贫示范村的过程中,海晏县采取“竞争入围”的方式评选,要求参选各村通过竞争发言、领导点评和委员会评审等方式,全程公平透明,保证了群众的参与和监督。同时,在金融机构的选择上,也平等对待,采取“竞争入围”的方式,从海晏县信用联社、县农行、青海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公平衡量,做出选择。
在此基础之上,海晏县将300万扶贫资金平均分配给两个村。其中,哈勒景村哈勒景乡以分配到的150万为担保基金在银行抵押,按1:10的比例撬动银行贷款1500万元。借贷到的1500万金融扶贫资金如何用,如何促进发展,这是更为关键的问题。
在哈勒景乡哈勒景村,为保证全村163户人家都能享受到金融扶贫资金的帮扶,当地因地因人而异,采取三个层次的分配。
首先,对85户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群众,给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采取10户联保和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的方式,对大户贷款在额度上放宽条件,帮助他们扩大生产养殖规模,并明确他们帮带贫困群众的任务。其次,对经济条件普通的家庭,帮助他们取得发展机会。促成农户之间联保或者由大户担保,帮助他们取得发展资金走向发展致富。再者,对条件特别贫困的15户左右群众,对其进行资金扶持,为其购置农具牛羊等生产资料,扶持生产发展。通过层层明晰的责任划分和资金落实,帮助所有群众发挥所长,共同致富。
海晏蒙德生态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由当地8户人家筹资200万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00万元,共同组建的专业养殖场。据了解,去年这个养殖场共贩运2万只羊,客户市场遍布新疆、四川等多地。
诸如此类的养殖合作社,不仅整合了扶贫资金,凝聚了农牧户的力量,还促进了当地牛羊养殖规模化发展。
同样的扶贫形式和发展机会也降临到了当地企业的身上。
记者在走访当地龙头企业青海夏华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的时候了解到,自从2011年夏华公司入驻海晏县以来,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极大支持和帮扶。
2012年,海晏县3乡16村910户贫困户与夏华公司共同组建了海晏县夏华肉牛羊产销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将600万元扶贫资金以入股的形式注入夏华公司,用于牛羊半舍施养殖。按协议夏华公司每年给农户分红697元,并将逐步解决400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正准备午休回家吃饭的王发海是海晏县三角城镇三连村的村民。在夏华公司,王发海主要负责开压缩制冷机。他说,之前家里的收入只有放牧,自己偶尔在附近打零工。现在有了稳定的工作,不但比干农活、放牧轻松得多,每月还能有3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家里喂的牛羊、种的饲草料也能收购给夏华公司,多方面保证了收入。
金融扶贫资金的注入,不仅为企业发展增强了动力,也为当地群众找到了增收渠道。老百姓每年可以领取分红,可以在企业打工就职,可以将自己养殖的牛羊、种植的饲草料以签订单的方式收购给企业,多种渠道合力并举,为群众带来了多方的实惠。
如今,金融扶贫不再是以往的单纯“输血”,给农户给钱给牛羊,而是用“输血”助推“造血”,在金融扶贫资金的基础上,以滚雪球般的形式,不断发展壮大,为农牧民群众争取更多的增收渠道和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