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名人档案>>历史名人

发布时间:09-11

博甲悦登坚

《汉书》等古代汉文史料中记载传说中的古羌领袖人物无弋爰剑,是公元前5世纪左右雪域高原东部藏族先民领袖人物。王洲塔的《甘肃藏族通史》认定是古代藏族领袖博杰盈甲(བོད་ཀྱི་གཡིག་རྒྱལ)的音译,即藏族首领。黄奋生的《藏族史略》中说是藏语布易博甲 (བུ་གཡག་བོང་རྒྱལ། )的音译,并解释“无弋”是藏族语布易 (བུ་གཡིག)的音译,爰剑是藏语博甲(བོད་རྒྱལ)的音译,安多音为乌甲。其意是藏王或藏族首领。马旭《古代民族领袖无弋爰剑》(《西藏研究》1998年第3期)认为是藏语悦登剑 (ཡོན་ཏན་ཏན)的音译转写,即智慧人或有技能之人。共同观点是职位加尊称的音译字。

根据《汉书·西羌传》记载无弋爰剑的身事来看,他是公元前五世纪,中原战国时期西北藏族首领。由古代藏族即汉文史料中的西羌人或西戎人建立的义渠国的国王。于秦厉共公23年即公元前454年秦国攻打义渠国时兵败被俘虏后押回秦国贬为奴隶,后来脱逃返回后,与路遇的女人结为夫妻逃往黄河上游、湟水和赐支河流域,大家得知他是从秦国逃到多康的义源渠国王,他有超人的本领和各种神通奇特工夫,将他推举为部落首领。随着藏民大迁徒运动,他把古老义渠国的农耕文明传授给今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区的藏民,同时,通过一夫多妻制,大力发展人口,众建以血缘为基础的部族诸国政权,成为远近闻名、智慧超群、造福子孙的民族领袖。

汉文史料中的无弋(音同易)爰(音同援)剑不是姓名,而是部落名、国名与尊称为一体的转音别写。

《汉书》中记载的无弋爰剑,认为指的是泥曲甲布(རྙི་ཆུ་རྒྱལ་པོ),有些史料中为泥曲洞巴(རྙི་ཆུ་འཁོད་པ),他是古代多康先民的领袖人物。

由冉长生、胡宗彦、余登云著,四川民族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的《积淀炉霍的远古文明——鲜水河上游石棺文化探源》39页中说:“传说三千五百年前,位于巴颜喀拉山东南麓的泥曲河畔,有一个义门六地的”泥曲阔巴(རྙི་ཆུ་འཁོད་པ  ),属《汉蕃文库》(汉藏史集)、中所记甲(རྙ)、霍儿(དོར)、门(མོན)、蕃(བོད)四大先祖之一门氏六部中的一个小邦,他是玛卿万邦西王母的属部“。该书40接着记载:“这个门(མོན)的含义本来也有野蚕之意,是从事农耕广大区域的定居民族,包括门本部、门木雅、门贡布等族团。门义六部和阿窝色霍尔部都是汉文典籍说的西戎人。他们发达富有、凶悍顽强,是中原的心患。据藏学大师多识(西北民族大学教授多识·洛桑图丹琼排,引者注)引典说:远在公元前12世纪“商武乙三十年伐义渠(泥曲)。公元前四世纪左右,西戎古羌各部强盛,曾与义门六部发生著名的“董色大战”(董色是藏族四大原始种姓色、木、董、东中的阿伯董与色琼哲二大部族,引者注),中原的先秦国也准备征伐西羌(指秦厉共公23年,即公元前454年秦攻打义渠戎国,引者注),于是,义门六部在东西夹击下,内部门氏本部、贡布氏等部逃往西藏、不丹等地、剩下的门氏木雅氏并入阿窝色霍尔部。远古义门六部的“义渠国”从此消失。”

汉文史料中的无弋爰剑与藏文中的泥曲国王认为是同一个人。汉文史料记载藏事是通过传闻、战争等间接记载,由于受语言的障碍,记录的人名、地名、国名等名词素语都是译音转写,而且与原音差距甚大,记载有误也是难免的。

《后汉书·西羌传》卷86中详细记载了无弋爰剑的身事:“羌无弋爰剑者,秦厉共公时为秦所拘执,以为奴隶。不知爰剑何戎之别也。后得亡归,而秦人追之急,藏于岩穴中得免。羌人云:爱剑初藏穴中,秦人焚之,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以不死。既出,又与劓女遇以野,遂成夫妇。女耻其装,被发复面,羌人因以为俗。遂俱亡入三河(黄河、赐支河、湟河)间。诸羌见爰剑被焚不死,怪其神,共畏事之,推以为豪。河湟间少五谷,多禽兽,以射猎为事。爰剑教之以田畜,遂见敬信,庐落种人依之者日益众。羌人谓奴为无弋,以爰剑尝为奴隶,故因名之。其后世世为豪。至爰剑曾孙忍时,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迹,兵临渭首,灭狄戎,忍季父卯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众羌绝远,不复交通。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牦牛种,越巂羌是也;或为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忍及弟舞独留湟中,并多娶妻妇。忍生九子为九种,舞生十七子为十七种。羌之兴盛,从此起矣。及忍子研立,时秦孝公雄强,威服羌戎。孝公使太子驷率戎狄九十二国朝周显王。研至豪健,故羌中号其后为研种。及秦始皇时,务并六国,以诸侯为事,兵不西行,故种人得以繁息。秦即兼天下,使蒙恬将兵略地,西逐诸戎,北却众狄,筑长城以界之,诸侯不复南度。”同书李贤注引《续汉书》记载说:及至后汉,爰剑“子孙支分凡百五十种。其九种在赐支河首以西及蜀汉儌北,前史不载口数,唯参狼崽武都,胜兵数千人。其五十二种衰少,不能自立,分散为附落,或绝灭无后,或引而远去,其八十九种,唯锺最强,胜兵十余万。其余大者万余人,小者数千人,更相钞盗,盛衰无常,无虑顺帝时胜兵合可二十万人。发羌、唐旄等绝远,未尝往来。牦牛、白马羌在蜀汉,其种别名号皆不可纪知也。”

现就对此汉书中的记载作如下解读和分析:爰剑被秦国俘虏后作了奴隶。不知道他是那个西戎部族之人。后来他逃脱被秦人追赶时躲进洞中,秦人放火烧洞口多时以为烧死,等秦人走后,他安然出洞向故里赶路,途中遇上割鼻之女相遇结为夫妻。那女人因羞耻无鼻而披长发来遮掩面部。羌人以长发盖脸成为习俗。爰剑路遇长发盖面之“鼻女”不一定是无鼻女人,可能是一位见生人怕羞的少女以发盖脸而遮羞,这是藏族少女的习俗。秦人不了解此俗,误认为因无鼻子而遮面。无弋爰剑夫妻向黄河、赐支河、湟河流域奔走。那里的人们得知他有火绕不死的神奇本领,大家十分敬畏所从,推举他为众多部落的共同首领。说“河湟间少五谷”之说不大符史实。我们从安多地区发掘的地下考古资料中得知远古藏人在新石器时已进入农耕文明。那里飞禽走兽很多,狩猎业发达是可能的。爰剑把农耕畜牧技术传授给当地各部族邦国,各地部落及民众顺从他的日益增多。“羌人谓为奴为无弋”记载有误。 “无弋”认为是藏语博甲(བོད་རྒྱལ)的转音,安多语是“无甲”,无弋可能是“无甲”的转音字。《汉书·西羌传》说因他当过秦国的奴隶,因此大家称他为奴隶无弋。这是一种误解,也不符合藏族传统礼俗。他原来是义渠国的国王,现在依然是众多部落国的共同国王,因此大家称他“无甲 བོད་རྒྱལ”,即藏王。

接着记载说:爰剑世世代代成为众多部落的领袖,并且很强大。到他曾孙忍时,秦国献公国王(公元前384——前362)为了恢复祖辈称霸中原的宏伟事业,进兵渭河上游,征灭兼并了生息在那里的民族(狄戎)。到忍的季父卯,即忍的叔叔卯时,为躲避秦人不断的暴力威胁,卯率领他的部众,离开赐支河曲,即今青海果洛州、阿尼玛沁神山角下至贵德县东延甘南州沿玛曲流域,向千里之外的西南方向迁徒,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断绝了与同根部落的联系。

卯被迫迁徒到西南大地后,繁衍出各自为政的、自由宽松、随心所欲的不同名称的许多部落分布在各地。有些称牦牛国,分布在今凉山州越西县为中心的地带;有些称白马种,白马是藏语本玛(བོན་དམག)或博玛(བོན་དམག)音译,意为信奉苯教的军队或藏人军队,他们分布在今四川广汉为中心的地带;有些称参狼国,分布在今甘肃武都为中心的地带。《汉书》对藏族部落的上述称谓是依据藏人饲养畜种而称。

忍和其弟舞,他们不畏秦人的暴力,仍留在故里湟中一带过着多妻社会制度,有利于发展人口,忍有9个儿子,成为9个部落,忍的弟弟舞生有17个儿子发展成17个部落。羌人的兴盛从这个时期开始。研时代整个部族国家强盛,人民力量状大娇健,他们自称是研的种姓传人。秦始皇嬴政时,(有藏学家说秦国是羌戎国,秦始皇嬴政因灭华夏文化用羌戎文化来一统中原夏族文化遭到华夏民族文化人的坚决反对而采取“焚书坑儒”。从广汉三星堆遗址发现大型青铜人群祭祀场面与秦兵马桶是否有必然联系?是否是祖宗遗传文化的一种延续?有待考证研究。)。一心想兼并周边六国,没有精力向西扩张,因而羌人有了安宁平静、休养生息的环境,他们得到繁荣状大。即到了忍的儿子研执政时,秦国孝公国王称雄强盛,经常用武力威胁羌戎,即对藏族先民进行军事扩张。秦孝公派大儿子驷作使者,率戎狄92个国家的使巨访问周朝显王(很多藏族学者认为周国是藏人政权,周是藏语朱(འབྲུག།)的同音字,即传说中的龙,与炎帝人面龙颜有关,即龙的传人)。 到研执政时,部国强盛起来,羌的后代都叫做研的种姓,秦国兼并六国,派蒙恬向边疆其他民族地区扩张,驱逐西部的各少数民族,占领他们的故地,并修长城隔绝,羌人再也无力向中原迁徒。到汉朝后期,爰剑的后代已发展到150多个部落诸国,其中有九个部落在赐支河上游西部和四川北部,他们的情况以前没有详细数目而不很清楚,唯一的参狼部落中心地在武都,有强兵几千人。他们中有52个部落势力很弱小,不能独立自决,因而成为强势部落的下属,有些逐步被消亡,有些迁徙到其他地方,另有89个部落中,名叫锺的部落实力最强盛,这个“锺”应该是指藏族四大种姓中的“董氏ལྡོ་རུས།”部落,“锺”是“董”的同音另写,锺部落有强兵十多万,其他部落的兵力大的有几万多,有些只有几千人,他们为争夺势力,抢劫财物而相互征战不断。汉顺帝刘保时(公元127-144),锺部国有联军20多万,发羌、唐旄等国与中原没有联系交往。牦牛、白马、羌在四川(今成都市),他们的名称、族属和种姓等情况,因没有记载而无人知晓。

上述就是《后汉书·西羌传》中记载无弋爰剑的略传。这个记载虽然是通过传闻所记而有一些失真,但总的来看,资料极为珍贵,而且较全面详细。应该说是介绍古代藏族部落诸国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综合藏汉资料和藏族民间传说,《后汉书》中的无弋爰剑与藏文史资料的泥曲甲布或泥曲阔巴讲的是同一件事,古代藏族领袖集体智慧在汉藏史料中的不同记载。《后汉书·西羌传》中记载得比较详细,反映了藏族第二次大迁徒的时间路线。

《汉书》中无弋爰剑及其子孙、忍、卯、舞、研等人名,是指具体人名、还是部落名加地名国名合称有待考证。但这些名称肯定是转音字的音译。部落国名牦牛、参狼、白马、发羌、唐旄、锺等是藏语音译转写和形象他称。牦牛、参狼是指饲养牦牛、狗的部落国。这些转音字与藏族古代木、董、冬、噶、哲、达和本、བོན།辛、གཤེས།博、བོང།本米、བོན་མི།辛米、གཤེས།博米、བོད་མི།米纳མི་ནག།等的转音有关。白马、发羌、唐旄、锺是博的转音。

史料中的羌、戎、氐、僰指的就是远古时代生息活动在今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和西南广阔大地上的今藏族先民,因他们突然进入中原地区时,中原夏人只知他们是从西边来的游牧民族,与羊或动物有联系,故被抽象地辱称之为羌、姜、戎、狄、发羌等他称。藏与羌是同根同源同一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汉文史料中的不同他称而已。藏人古今如一自称为本(བོན)辛(གཤེས།)博(བོད)。汉文史料中“僰”、“濮”、“蕃”字是藏人自称“博”字转音中最接近的音,僰字读bō。

藏族(汉史中的羌、戎、狄、僰、蛮、夷)在距今5——6千年前在黄河、湟水、渭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岷江、雅砻江、安宁河流域创造了石器、陶器、骨器、金属器、玉器、木器文明和农耕、畜牧、冶炼、纺织、建筑、医药、绘画文明,这些文明在甘青马家窑、马厂、柳湾、卡约,昌都卡若、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丹巴中路、炉霍、甘孜、乡城等地地址古遗中得到证实印证。无弋爰剑(泥曲甲布或泥曲阔巴)把先祖创造的远古文明传授给他的子子孙孙们,成为藏族历史上一代杰出领袖形象。他不仅传播农耕、畜牧文明,而且大力发展藏族人口,不断拓宽生息活动地域,建立以血缘关系和地域加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众多部族邦国政权,以状大藏民的势力,他的子孙们世世代代自强不息、迁徒游走、扩疆拓土,为创造黄河长江上游文明,为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多康藏族的二位杰出领袖炎帝(悦登)和无弋爰剑(泥曲阔巴)在藏族史书中没有记载,本书中的这二位人物传记,在藏族史学领域内算是第一次探索性的重大补缺填空吧!我坚信后来人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完善和圆满。




39.7K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