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传统习俗>>生产习俗

发布时间:11-02

射箭·达顿·拉伊

 

 

   位于青海东部、黄河岸边的尖扎县,被誉为“万灵的天堂”、“高原的江南”。这里气候宜人、山水灵秀、民风淳朴、文化绚丽,是“中国夏都”旅游圈和黄河上游水上旅游带的重要节点,是青藏高原文化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其中孕育于此的集历史、宗教、民俗、体育、艺术于一体的“五彩神箭”文化及其“达顿”、“拉伊”更赋予这块沧桑土地鲜活的灵气,赋予这里的民族文化腾飞的翅膀。

    弩张矢飞逞英豪
    在尖扎县,每当农闲时节,广大农牧民群众,尤其是藏族群众常以射箭为乐,他们个个练习射箭,村村互邀比赛,对射箭有着特别的爱好和讲究,是名符其实的“射箭之乡”。尤其是2007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中国民族传统射箭之乡”以来,尖扎县按照“文化带动旅游,旅游促进文化”的思路,依托当地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倾力打造“五彩神箭”文化品牌,年年举办“五彩神箭杯”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使射箭竞技活动日益活跃,射箭传统文化日益光大。
    2010年的首届“五彩神箭杯”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暨“达顿”节的成功举办,更使来自国内外的射箭健儿和社会各界人士品味和领略了尖扎民族传统射箭文化的独特魅力,极大地提升和扩大了“五彩神箭”的赛事级别和文化传播,标志着“五彩神箭”文化从遥远的山村飞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据当地藏族民间传说,尖扎的射箭习俗源于公元九世纪中叶。尖扎等地在古代称大小榆谷,曾是唐蕃之间反复争夺的前沿阵地,不同种族、不同语种的征战将士,曾在这里潮来潮去,上演过无数次挥动戈戟、弓箭的悲壮博弈。吐蕃王朝灭亡后,所属转战该地将士由军而民,成为繁衍于此的尖扎藏族先民,而射箭武艺作为在兵荒马乱时代自卫和狩猎的需要,也始终被其后代子孙继承下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渗透到当地藏族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精通武艺、尤善骑射的西藏山南桑耶寺武僧拉隆·贝吉多杰(藏传佛教宁玛派祖师莲花生的得意弟子)将射杀吐蕃末代赞普——达玛的弓箭带到这里成为此地供奉圣物的传奇故事,无疑给这里的射箭风俗增添了几多神秘豪侠的色彩。时至今日,源于古代征战、狩猎的射箭技艺,历经千年的沧桑变化而发展成为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富有娱乐性质的民间竞技赛事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并演绎着淳朴的藏族人民对和平、正义、吉祥的向往和追求。
    尖扎人对射箭情有独钟,一旦闲暇,便侍箭弄弓,练习矢射。这里的人们特别讲究弓箭的精良,每个箭手都会制作弓箭,其弓箭工艺独特而繁琐,堪称安多地区独一无二的绝活。每逢较长的农事间歇,如春节、端阳、六月六前后,常以村为单位,积极组织射箭比赛,集体对弈,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射箭以及竞技的规矩。
    射箭比赛往往历时数日,甚至十数日。届时,当地群众扶老携幼,穿戴一新,犹如赶集一般,齐聚赛场观战助威;箭手们更是个个携箭背弓,精神抖擞;随着嗖嗖如飞的中靶之箭,喝彩声,蹦跳声,欢声雷动,此起彼伏。箭场内外,勇猛善射者,受到人们的爱戴和赞扬。比赛结束后,东道主一方箭手还将在赛场上结识的“对雅”(汉藏混合语,意赛场上一对一矢射的朋友)或“戈雅”(新结识的挚友)请到自己家中,殷情招待,互致祝福。最后还要按照村里的统一安排,在全村活动中心——嘛呢康,集中邀请客方箭手,举行隆重而热闹的“达顿宴”。
    欢天喜地达顿宴
    尖扎的射箭活动,一般由祭祀诸神、预习射箭和箭技比赛以及最终的达顿宴会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箭技比赛和达顿宴会。
    在射箭活动的最后一天,尖扎地区有统一邀请对方箭手设宴款待的习惯,当地称“达顿”。“达顿”是藏语,意为“箭宴”,是安多地区特有的一项隆重的祝贺箭赛的庆典活动,是双方箭手们在紧张、激烈的箭技比赛结束后,为达到和睦相处、友谊长存之目的而举行的一种宴会。“达顿”时节,双方一改箭赛场上“箭拔弩张”的对抗气氛,表现出相互尊重、团结、友好、亲密的和谐关系,双方互相尊称“夏尼”(亲人)。尖扎的“达顿”自成体系、最具特色,是一个以民间射箭和对唱情歌为主要载体,将切磋箭技、民间歌舞、说唱艺术、美酒佳肴融为一体的藏族综合性文体娱乐活动。特别是尖扎藏族群众的对歌,形象、对仗、明快、隽永,在当地颇有名气,如:如意的宝弓要会弯哩,断了时不能结扣子/漂亮的缎衣要会穿哩,破了时不能打补丁/好听的歌儿要会唱哩,唱完时不能忘旧情。
    “达顿”一般由门歌、问候、敬酒、对歌、演说、则柔、祈福等节目组成。首先“喜哇仓”(接待方)的姑娘们对“夏尼仓”(客方)提出演唱“门歌”的要求;其次,“喜哇仓”向“夏尼仓”问候,然后由“夏尼仓”演唱开场歌;紧接着“喜哇仓”的姑娘们和“夏尼仓”的箭手开始对唱;此后双方表演则柔,并进行“说箭”等演说,最后,双方箭手和“喜哇仓”的姑娘齐颂吉祥。
    “达顿”往往在迎接客方箭手的清脆悦耳的歌喉声中开场,在象征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睦相处、吉祥如意的“扎西”(颂吉祥)声中落下帷幕。其中充满着歌颂家乡、赞美生活的激情演说、民歌对唱、则柔表演,正如那首悠扬甜美的《尖扎赞》,这样唱道:
    在这八辐轮式的天空下,
    在这八瓣莲花般的大地上,
    南瞻部州的人们哟,
    听我唱来听我说。
    在碧绿的青海东南角,
    在汹涌的黄河右岸边,
    有一块宝地叫尖扎,
    它富饶美丽又神奇。
    ……
    可以说“达顿”盛宴是一场交流箭技之宴,增进友谊之宴,弘扬文化之宴,展示才艺之宴。
    激情飞扬拉伊会
    尖扎射箭比赛期间,常常也是举行“拉伊”大赛之时,而且“达顿”宴会上有一项最引人兴致的节目就是“夏尼仓”(客方)的箭手和“喜哇仓”(接待方)的姑娘间一来一往的民歌及情歌对唱。情歌就是一种抒情民歌,汉语称“花儿”或“少年”,藏语称“拉伊”,是“山歌”、“野曲”之意。是以爱情为主要表现对象的青年男女之间的对唱,它是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文艺。以往它一般多在户外、山野吟唱而回避长辈及家人,偶尔也在重大庙会节日喜庆集会中兴唱拉伊。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拉伊”活动场所已由田间地头走向大庭广众。尖扎流行的“拉伊”声调婉转、语言生动,有着自由的节奏和悠扬的旋律,有一套传统的歌词,也可触景抒怀,借物喻意,歌词里常出现蓝天、白云、孔雀、杜鹃、虎、豹、龙和农业生产以及自然风光等的内容。往昔,尖扎等地的拉伊演唱活动常在历史悠久的“尖扎嘛呢会”(又名昂思多嘛呢会)上举行。“尖扎嘛呢会”是黄南乃至青海海东一带的一个大型庙会,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起,历时五天。尖扎、化隆、同仁、循化、贵德、乐都、湟中等地的各族僧俗信众,特别是藏族群众汇聚在距尖扎县城十几公里的化隆县昂思多乡境内的“尖扎水转嘛呢康”附近河谷,举行盛大的转经法会(历史上的尖扎,除现今尖扎地区外,还包括黄河北岸的化隆部分地区。现今尖扎地区过去叫“尖扎斯布达”黄河阴面尖扎之意;现今黄河北岸化隆的德恒隆、沙连堡、群科和昂思多等地区过去叫“尖扎宁达”,即黄河阳面尖扎之意)。法会期间,周围四面八方的各族男女歌手们身着节日盛装纷纷前来,参加一年一度的歌舞盛会。所唱歌曲从形式到内容,以男女对唱情歌即花儿、拉伊为主。人们一圈圈席地而坐,左手端着酒碗,左右旋转着身子放开歌喉,以各自独特的曲调,唱出优美动听的情歌(花儿、拉伊)。成千上万的听众,静静地听着他们的歌声。通过连日来的男女对歌,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民间歌手,激动的听众给他们准备有各种礼物,以前多是腰带,优秀歌手会收到几十条腰带,人们夸他们是“尖扎嘛呢康的勒哇”(歌手)而誉满会场。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尖扎群众参加“昂思多嘛呢会”的人数逐年减少。
    随着近些年尖扎民间射箭浪潮的高涨,尖扎县在县城马克塘举办射箭大赛的同时,应势利导,举办拉伊大赛,昔日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拉伊盛会又在尖扎兴起。当然拉伊中必定有与射箭有关的歌词,如:
    “尕马骑上弓背上,桦木的翎箭哈带上;纯钢的箭头安顶端,九股的鹿弦哈今天开/一张弓来三根箭,射不上双飞的大雁;阿哥是箭手里的人尖子,射穿了尕妹的靶子”。
    “拉伊”歌唱着“五彩神箭”,歌唱着美丽的尖扎,歌唱着幸福的生活……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