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四川省环保厅对《西昌至香格里拉(四川境)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批复决定。根据环评文件显示,四川将建西昌至香格里拉(四川境)高速公路。工程全线长176.62km,全线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80km/h。该工程计划于今年底动工,2020年底建成通车。届时,西昌到泸沽湖,走高速2个多小时就到。同时,成都市民开车经成雅、雅西高速转上西香高速,大约7小时就能到达泸沽湖。
据了解,工程全线长176.62km,其中主线西昌-川滇界长162.1km,泸沽湖延长线长14.52km;全线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80km/h,路基宽24.5m,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全线共设桥梁35019m/118座(其中特大桥3929m/3座、大桥30120m/92座、中桥490m/7座、小桥480m/16座)、隧道72435 m/38座(其中超特长隧道33290m/4座、特长隧道6720m/2座、长隧道23615m/13座、中短隧道8810m/19座)、涵洞5797m/191道、人行通道33道、人行天桥12座、渡槽9座、互通式立交9处,分离式立交14处,停车服务区5处(预留西昌服务区)、养护工区4处、收费站10处以及5个综合管理中心。
环评文件对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作出批示。根据环评文件要求,工程施工期生产废水经沉淀、隔油处理后回用,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用作农肥;生活垃圾送当地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置,弃渣送渣场堆存;通过优化沥青拌合场位置,控制和减小沥青烟气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桥梁施工宜在枯水期进行,并设置钢护筒围堰,采用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方式,以减小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隧道施工过程中按照“以堵为主、限制排放”的施工原则,采取有效的超前探水预报、封堵控制措施,隧道排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用于农林灌或达标排放,并采取预留隧道及深挖区域居民用水补偿费,避免隧道及深挖区域漏水对该区域居民饮水造成不利影响;通过采取洒水降尘、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优化施工场地布设等措施控制和减小施工扬尘、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结合四川省水利厅《关于西昌至香格里拉(四川境)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批复》(川水函〔2012〕1976号)批复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恢复及补偿措施,控制和减小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在线路沿线营运近、中期噪声预测超标的黄联镇移民村、陈家小堡(马营村)、孟家湾(老街村)、山头(老街村)、摩挲沟、堰塘湾、狮子包等敏感点临公路侧安装隔声屏(高2m,长约2250m),青天铺、砖房工区等敏感点处安装隔声窗(约25m3),沙坝桥(马营村)处建设绿化降噪林等措施,减缓和控制近、中期交通噪声对其声学环境的影响,并预留噪声监测和治理费用,控制远期交通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停车服务区、养护工区、收费站以及综合管理中心生活污水采用一体化二级生化处理装置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用于农灌、绿化或道路洒水;生活垃圾送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工程采取在安宁河、雅砻江、阴山河、江家寨、黄水河、小南坝、大河、麦地堰、徐家河、红卡河、卧罗河、三家村河、永宁河和盖租河等跨水桥梁桥面设置连续的防撞墩、桥面径流收集系统、事故池等风险防范措施,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制定风险应急预案,降低和控制交通运输带来的环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