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戏" 亦称门巴拉姆、门巴藏戏。门巴族戏曲剧种。流行于喜玛拉雅山东南坡西藏门隅地区,即以达旺为中心的原达陇宗、德让宗、申格宗、江卡宗和现在墨脱县南部,错纳县的勒布。这是一片从海拔四五千米一直下落至二千米左右的森林峡谷地区。门巴族是古门隅土著居民与渗入门隅的藏族和其他部族血统长期融合而成。其文字用藏文,在门巴族语言中举凡政治、宗教、天文、历法和金属等都是藏语词汇,藏语借词占门巴语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门巴戏的剧本也是直接用藏戏的藏文剧本,所以民间习惯称呼这种戏曲为"门巴拉姆",即门巴藏戏。
门巴戏与藏戏相比较有六大特点:
1、门巴戏共有演员10名,其中主要演员6人,陪衬演员3人,鼓钹手1人。而演员全是男性。
藏戏演员共有27人左右,其中温巴7人,甲鲁2人,仙女7人或9人,鼓钹手1-2人,其他人员5-7人。
2、门巴戏只有37种唱腔,而藏戏唱腔有100多种。
门巴戏《诺桑法王》的36种唱腔为:⑴温巴唱的我的来源;⑵歌舞供品;⑶夏巴平措的唱腔;⑷大臣贡噶阳培唱腔;⑸众巫师的唱腔;⑹大巫师卓那康卓的唱腔;⑺龙王祖那仁钦唱腔;⑻温巴唱给房东老俩口唱腔;⑼房东老俩口的唱腔;⑽隐士洛追惹舍的唱腔;⑾云卓拉姆的唱腔;⑿隐士洛追惹舍的唱腔;⒀云卓拉姆的唱腔;⒁云卓拉姆新年第一天的唱腔;⒂诺桑法王的唱腔;⒃两千五百王妃的唱腔;⒄安曲哈瑞的唱腔;⒅诺桑法王的父王头戴马头的唱腔;⒆诺桑法王的母后的欢送的唱腔;⒇诺桑法王对米桂的唱腔;(21)嘎玛拉姆的唱腔;(22)云卓拉姆畏桑、敬茶时的唱腔;(23)鸟的唱腔;(24)两个隐士对房东老人的唱腔;(25)北国国王的唱腔;(26)两千五百王妃之一的登珠白姆的唱腔;(27)米桂野人王的唱腔;(28)诺桑法王的唱腔(短调);(29)两名背水姑娘的唱腔;(30)仙鹤"宗宗"的唱腔;(31)云卓的母亲赛吉玛的唱腔;(32)嘎玛拉姆的唱腔;(33)结婚进云卓拉姆的唱腔;(34)洛桑法王从北面归来的时的唱腔;(35)跳吉祥舞之前的唱腔;(36)跳完吉祥舞之后回去时云卓拉姆的唱腔;(37)跳完吉祥舞后,温巴手持旗帜的唱腔。
外人听起来,这些唱腔很象当地的"沙玛民歌"--一种酒歌,但当地门巴戏的民间艺人认为与沙玛民歌截然不同。
据藏戏团权威人士介绍,藏戏唱腔有100多种,其中,《诺桑法王》的唱腔中只能供本剧专用;其他七个藏戏的唱腔可以互相借用。
3、门巴戏的基本表演动作与藏戏完全不同。门巴戏的基本表演动作组合是19个:⑴尼玛准羌(意为阳光之舞);⑵然塔果目(意为自转圈舞);⑶拉外扎折(意为獐子攀岩);⑷朗钦白日亚(意为大象之舞);⑸朗钦年巴(意为疯子大象);⑹次仁卓杰(意为长寿六八);⑺夏娃闭祖(意为鹿下跪);⑻森格梗亚(意为狮子显威);⑼岗嘎日替格(意为雪山滴水);⑽卢古帮冻(意为羊羔踏青);⑾娘目秋秋(意为鱼在水中游);⑿顿杰百果(意为七八次转);⒀达步茶亚(意为马儿攀岩);⒁果布学将(意为英鹰展翅);⒂泼入白亚(意为乌雅之舞);⒃罗布崩亚(意为宝贝堆蒲);⒄扎西古折(意为吉祥九重天);⒅扎西强平(意为吉祥敬礼);⒆芒西霞卓(意为基本舞步)。
以上动作中,有很多模仿动物的动作组合。如:"朗钦年巴"意为"疯子大象";"拉外扎子"意为獐子攀岩动作;"夏娃闭祖"意为鹿下脆的动作等等。这些动作设计,都是门巴族根据居住地自然环境中野生动物动作的再现。藏戏中动作组合众多、复杂。其中温巴的恰珠表示雄鹰展翅;甲鲁晋拜表示一家人中,男家长的威严;扎克日是一种转的技巧动作;帕千是指○大小蹦子的意思等等;基本动作,男女演员均可用。
4、门巴戏报幕人,每次表演前一次性地将全天的剧目简短地一次性报完;而藏戏是每出场一个人物之前,报幕人报一次幕。
5、门巴戏演《珞桑法王》时,分7段演出,每段演一天;而藏戏《珞桑法王》演出时,可以高度浓缩成2-3个小时,或4个小时,最多一天演完。还可以改成"折子戏"演出。
6、与藏戏相比,门巴戏的服装也不同。
如:演《珞桑法王》剧中,有个叫"顿珠白姆"人物的服装完全与门巴族妇女服装一样;该剧中的"王母"--甲嘎拉姆的服装也与门巴族妇女服装一样。而藏戏中,剧中上述两位人物服装则是藏族服装。1986年我们对门巴戏的压缩和改进的四个方面进行:
一、门巴戏原来,每个人的一首唱腔里,曲调只有一首,而词很多,所以一个唱腔反复重复唱;改进后,对每段唱腔仅选择一首最精彩的词只唱一首。
二、门巴戏原来每个动作组合重复多次,改进后,一套动作组合只上一遍。但这组合动作是完整的一套。
三、门巴戏原来人物很多,改进后,人物只用了14人,如用1、翁巴(渔夫);2、夏巴迅努(南国新王);3、伦布贡嘎亚养(大臣);4、曲杰诺桑(诺桑法王);5、云卓拉姆(女主角);6、伦姆(龙女);7、阿巴(大巫师);8、阿穷(小巫师);9、安曲哈日那布(反面人物之一);10、登珠白姆(王妃之一);11、亚钦、达果杰(马头父王);12、玉姆甲嘎拉姆(王母);13、米贵(野人王);14、老人。
四、原来道白不多,改进后处理唱词,先用口头朗诵,以便更清楚词意,这样再唱唱腔效果更佳。
1987年8月14日门巴戏在当地演出,反响巨大。比如,门巴族老艺人拉嘛次仁(图20),麻麻乡党支部书记仁增同志等都说:"这次不仅抢救了门巴戏,而且进行了改进,改得好,门巴戏《洛桑法王》在1小时50分钟大概可演完,比过去更通俗易懂,我们门巴族老人看到了自己的民间艺术,也培养不少业余演员,这都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落实到我们民族的艺术中的具体体现。"参阅资料:1、《我的家乡-门隅》2、《门巴史》3、《中国戏曲志·西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