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康巴作家群>>涉藏地区

发布时间:12-12

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阳光的温暖

——丹巴县推进教育优先、跨越、均衡发展纪实

  丹巴,深藏在横断山脉中的世外桃源,从卫星上看,她就像一朵旋转的梅花,丹巴县城就是这个旋转体的中心。 早在五千年前,生息于斯的先民就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这里有神秘莫测的墨尔多山,有集雪山草甸、海子温泉、原始森林为一体的党岭、莫斯卡风光;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千年古碉群,有被誉为“藏区童话世界”的藏寨建筑群落,有独特的传统节日和民间习俗,有色彩斑斓的嘉绒歌舞文化……其“刚柔相济、聚散相依、美美相融”的丹巴嘉绒文化既是养育丹巴儿女成材报国的厚土,也是丹巴教育赖以发展的沃壤。

  丹巴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州东部,全县幅员面积5649平方千米,辖13乡2镇、185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6.99万人,有各级各类学校38所,学生8705人教职工805名、工勤人员182人,(其中,县域内有义务教育学校25所,学生6576人,教师681人)。长期以来,丹巴教育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体系。2011年,全县实现“两基"目标,并高标准通过了国家“两基”过程督导评估。甘孜州、四川省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现场会相继在丹巴县召开。2015年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201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督导组评估认定,丹巴县已经达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要求。2011年、2012年及2014年被甘孜州委、州政府评为全州教育目标考核先进县……一项项殊荣诠释着丹巴教育发展的真实轨迹。

 抢抓历史机遇,绘筑宏伟蓝图。坚持科学发展,共促教育公平,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丹巴儿女以大山的坚定和流水的执着,乘着教育信息化的翅膀,用大魄力、大智慧、大手笔构筑起惠及后代的盛世基业,民族教育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丹巴教育工作,省、州各级领导多次亲临指导,切实解决丹巴教育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县委、政府高瞻远瞩,坚定不移地把教育发展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放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优先推动和发展。按照“创建藏区一流教育强县、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定位,提出“两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十年新跨越”的跨越式发展思路,先后出台 “一纲要、四意见”等文件及实干兴教措施,科学构建“全域丹巴儿女上好学、读好书”的“一圈、三点、五线”校点布局,秉持“用高端方式解决低端问题”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理念,大力实施“123” 甘孜智慧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了教育会商、调研、联席会议、挂乡联校、年度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等保障机制,全县上下多措并、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合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扎实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全面、均衡、纵深发展,充分保障了每个孩子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藏区一流教育强县”的航船已经扬帆起航。

  “在穷不能穷教育,在苦不能苦孩子,我们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让“优先发展教育”成为全县人民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为,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和更多的投入,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充分体现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优质的、公平的义务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在全县教育发展大会上,丹巴县委书记陈天康掷地有声。

  “让每个家长心悦诚服的将孩子送进自己的学校,让每个孩子兴高采烈的走进自己的校园”是丹巴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校舍建设标准化、技术装备现代化、校园文化特色化、学校管理精细化、教育教学优质化、保障服务人性化”,是丹巴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做法。

自2012年以来,丹巴县利用 “十年行动计划”、“农村校舍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项目,共争取和投入各类资金2.2亿元,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75个,新建、改扩建校舍9.1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运动场2.5万平方米,新增教育用地200余亩,硬件方面促进了县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一校一品”、“爱国、守法、感恩”教育及高品质的“植入式”的校园文化在各学校逐渐形成,学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文化育人水平极大提升。
  学校越修越漂亮,教学质量越来越好,升学的孩子越来越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圆了入学梦……一项项教育民生工程的逐一建设,一位位受益学子,一张张师生与家长的笑脸,成为丹巴教育民生惠民的一个缩影。
  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最有效便捷的手段就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丹巴县秉持“用高端方式解决低端问题”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理念,共争取和投入资金3600余万元,大力实施“123” 甘孜智慧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县15个乡(镇)学校全面实现光纤到校,计算机教室、RBL教室、电子备课室、LED显示屏、校园安全系统、主播教室、听课教室、远程师培室、校园电视台等走进校园。全县218个教学班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堂堂用。远程网络观摩式教学、植入式教学、录播式教学、直播式教学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网上教学观摩、电子备课、网络教研、名师课堂、未来课堂深入运用,县级、学校两级智慧教育中心已经建成,数字化校园基本覆盖。信息化教育真正开始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教育信息化“祥云”飘荡藏乡山寨,惠及每位学子。
  在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会上,县委副书记、县长何文才同志强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抢抓历史机遇,全力抓好教育民生工程,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不断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切实提高教育的普惠度,为老百姓办实事,让教育成为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为确保农村、牧区学生接受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义务教育,丹巴县采取适度集中办学方式,推进城镇或片区规模优质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升寄宿制规模优质办学水平。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在寄宿制办学中广泛受益。丹巴高中、丹巴县第二初级中学的单设,城区第二小学及三岔河幼儿园的设立,扩大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供应量,进一步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在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压力的同时,有效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就学问题。
完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学前教育免费、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普通高中“两免”政策、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大学生生源地贷款等教育惠民政策全面实施。2012年以来,为30508名学生补助公用经费2272万元;为18751名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3028万元;落实营养改善专项资金1977万元,受益学生达30067人次,实现营养午餐覆盖率100%;兑现了“不让一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庄重承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县坚持把优化师资配置、促进专业发展、提升整体素质作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城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制度,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农村薄弱学校发展。加大教师培训力度,2012年以来,共补充教师194名,并全部调配到农村学校,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积极组织校长、教师参加省、州、县各类培训,并以康巴网校为依托,坚持每天1小时对各学科教师进行培训,培训覆盖率达100%。
  全县秉持“把常规做到极致就是特色”的管理理念,狠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推行“局领导包片、局机关股室包校”制度和“每周一督查一通报”制度;加大激励奖励力度,县政府每年拿出60万元专项经费重奖教学成绩优秀的学校和教师;与对口支援县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共同研发嘉绒藏区丹巴地方教材;大力开展”三个一”阳光体育文体活动;采取建立医校共建、警校共育、家长接待室、师生服务部、学校应急物资储藏室、学生爱心服务包等形式创新寄宿制学校管理,让他们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
  丹巴中学校谢红梅老师告诉笔者,“以前的教学,就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教师上起课来非常刻板、枯燥,学生学起来没兴趣。有了电子白板后,上起课来很轻松,课堂效果比较好,学生的成绩也提高了。现在,校园里不仅书声朗朗,而且歌声嘹亮,充满了活力。”
  在离县城18公里的半扇门中学,同学们告诉笔者:“现在,我们在丹巴就能同步享受到成都七中等内地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并且听得懂、能理解,这对促进我们的学习、掌握更丰富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我对明天充满了信心!”
  中路乡学生家长汪丹高兴的说:“现在学校越修越漂亮,老师们认真负责,而且还能享受内地优质教育资源,教学质量越来越好,我们家长把子女放在本县读书非常放心。”
  如今,丹巴教育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校容校貌焕然一新,群众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高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这无不体现着各级党政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更凝聚了教育战线上广大教职员工的心血和汗水。
  行走在美人谷藏乡山寨,随处可以感受到“最漂亮的建筑是校舍,最亮丽的环境是校园,最快乐的人群是学生”,朗朗读书声是校园里最美的风景,孩子背着书包在藏寨山间小道上蹦蹦跳跳的身影,以及那欢乐的笑脸,是丹巴教育发展的最好见证。
  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今朝的丹巴教育人,驰骋在教育均衡发展的通天大路上,用信心、智慧、奉献和敬业
  继续书写着丹巴教育新的篇章、新的辉煌!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