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阿坝州>>马尔康市

发布时间:12-29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康养之城马尔康 正向你我走来

马尔康城市全景。 周乐天 摄

眼下,我国很多城市遭雾霾侵袭。一路向西,离成都300多公里外的一座城却天蓝云淡,阳光明媚。
    这里,年均日照2000小时以上,绝对无霜期120天,森林覆盖率59.97%,林草综合覆盖率96%以上,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国家Ⅰ级标准。在今年全省的空气质量排名中,11个月就有9次荣登榜首,号称“最清新之城”。
    这,就是马尔康市,阿坝州的“首位城市”,川西高原上的明珠城。“去丽江晒太阳,享受慢生活,还不如到马尔康。”阿坝州委书记刘作明多次为马尔康舒适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站台。在他看来,马尔康是夏秋避暑观光、冬春沐阳养生的好地方。
    其实,早在10余年前,在卓克基官寨拍摄的电视剧《尘埃落定》,剧中独特的土司文化就引来“粉丝”无数,也让“深闺”中的马尔康被世人所知所识。而一场万人参与的嘉绒锅庄大展演,不仅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更是让马尔康声名远扬。
    马尔康,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引申为兴旺发达之地,是以原嘉绒18土司中卓克基、松岗、党坝、梭磨4个土司属地为雏形建立起来的,又称“四土地区”。1956年马尔康成县建制,并成为阿坝州政府驻地。如今,这座城开始步入崭新的历史节点。
    继去年11月汶马高速公路全线开工,今年11月,马尔康再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马尔康县,设立县级马尔康市。
    从“县”到“市”,虽一字之差,但意味深远,这不仅预示着马尔康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更承载着马尔康将面临更高的发展要求。
    未来5至10年,将是马尔康发展的重大机遇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登高望远,展望未来,马尔康市任重而道远。
    “抢抓西部全面开发开放、中央和省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撤县设市等重大政策机遇,立足阳光、空气、嘉绒文化等资源集成优势,加快汶马高速公路建设,推动川青铁路、马久高速、川藏高速、川青高速公路等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并通过不懈努力,把马尔康建成川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川西北区域性交通枢纽、川西北最佳生态康养度假宜居地和阿坝州最强商贸物流集散地。”“十三五”规划中,马尔康市委、市政府响亮提出未来发展目标。
    这是中央和省委、州委对马尔康的新要求,也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及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对建设新马尔康的铮铮誓言。
大发展:昔日帐篷街变脸全国文明城
    冬日马尔康,灿烂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洒在每个人身上。大街上车水马龙,街边长凳坐满老人、妇女、儿童,或转珠祈福,或闭目养神,或品芬香清茶。“马尔康生活安逸得很。”居民泽朗老人深有感触。
    以前在马尔康梭磨河畔散步,泽朗老人就感觉有缺憾——街上人行道狭窄,散步高峰拥挤;人行道与路面距离近,汽车往来不安全,还尘土飞扬。
    马尔康城建在高山峡谷间,街道宽度有限,如何弥补不足?2013年,借阿坝州建州60周年之机,马尔康遵循“民本城建”理念,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和功能提升。人行道改造中亮新招,沿河人行道向河面腾空挑宽1.5米,用300%的强度整体浇筑钢筋混凝土确保安全。人行道部分地段从仅1米多宽变成最少3米宽,最宽达10余米。让市民茶余饭后有个好去处,在嶂恰岭生态保护治理植被恢复工程和婆陵甲萨遗址公园建设中,栽树和修步道、亭子、公厕,建成前后山公园。
    湍急的梭磨河将城市一分为二,为方便两岸居民往来,马尔康不仅对原有4座大桥进行加宽加固,还新建了2座桥。同时,贯通“断头路”、拓宽“鸡肠路”、疏通“颠簸路”、修复“泥泞路”,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0多公里。
    此外,对城区道路、桥梁、高楼等实施亮化工程,新增路灯及景观灯800盏,建成以道路亮化为主体、楼宇亮化为特色、光彩工程为点缀的亮化体系,整个城市更加迷人、更加现代、更具生机。夜幕降临,灯光之下,人们不分民族长幼,手牵手跳起欢乐的锅庄。
    60年前,马尔康是什么样儿?泽朗老人回忆:“那时的马尔康不仅贫穷落后,而且又脏又乱。”翻阅县志,找到了注解:1951年前,马尔康仅有一座寺庙、一个官寨和20余间泥石结构的民房;散落其间的就是往来藏区的商贩、苦力临时搭的帐篷屋。一到晚上点上灯火,黑黢黢的山谷,一片灯火通明,实际上就是一条“帐篷街”而已。

进入新时期,马尔康加快发展、赶超发展:推进中心城区老城、卓克基-阿底、俄尔雅和松岗组团式发展,城镇化率提高到50.69%。汶马高速全线推进,双江口电站全面开工,卓克基官寨成功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105个幸福美丽新村和34个幸福美丽家园提升改造完成……

数字最有说服力。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一五”末的11.34亿元增加到“十二五”末的22.1亿元,年均增长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十一五”末的5928万元增加到“十二五”末的1.47亿元,年均增长1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6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288元,分别比2010年增加10400元、5885元。
    马尔康还连续5轮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及省文化先进县、省绿化模范县、省卫生城市等数十项荣誉,实现了“从名称到名片”的华丽转身。
大生态:阳光空气引领城市转型发展
    从鹧鸪山脚刷马路口到马尔康城,美丽修长的梭磨河垂直高差600多米。毋庸置疑,这是一条开发水电的绝佳河流。奇怪的是,河流至今没有规划和建设一座水电站。马尔康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局长张君鉴介绍,为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早已经明令禁止开发。
    作为省内欠发达地区,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马尔康经济总量较小,底子薄弱、发展不足。
    进入经济新常态,面对加快发展的压力,马尔康市的决策层和干部群众头脑清醒,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阳光、空气、蓝天、白云才是马尔康最大的优势,绝不以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2013年前,马尔康松岗镇有一个阳光硅业公司。“只要一上马生产,硅厂灰尘大、烟也大,到处都是灰蒙蒙的。”村民赵春秀回忆。

对此,马尔康态度坚决,对落后产能一律进行淘汰和技改提升,并再三明确:有重金属污染的化工项目,不管投资多大、效益多好,坚决不上;新上项目,必须符合产业调整要求。
    这不仅是一股重整山河的勇气,一种大局意识的担当,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升华。“生态不是城市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而是城市建设的引领,这是生态文明的理念,绿色发展的认识。”马尔康市委主要领导言语中透着坚决,透着自信。
    为此,马尔康牢守生态底线,更加注重生态林业建设。完成昌列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项目人工造林1314.4亩、封山育林2798.8亩,补植补造退耕还林地苗木日本落叶松12万余株。马尔康城中栽花种草,公共绿地总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7.89平方米……
    生态保护离不开顶层设计。“十三五”规划中,马尔康还明确优化调整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3763.24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6.82%。加强3500米以上的山原区域、河谷流域地区、旅游风景区域、文物古迹区域、饮水水源地保护等五大环境保护控制区管控,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着力推进梭磨乡、沙尔宗乡、大藏乡等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
    生态保护,为马尔康换来天蓝、云白、水净、地绿、城乡美的环境。如今,这颗明珠城正在以更大的力度、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推进深度转型,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大未来:

生态产业筑牢全域发展根基
    2017年,全长174公里的汶马高速将建成通车,届时马尔康跑拢成都只需要3小时。“马尔康如何从‘317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的重要站点,变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这两年成为马尔康各级干部群众关注最集中、讨论最热烈的话题。
    马尔康市决策层认为,关键是要充分把握机遇,积极推进全域旅游,深化阳光、空气、休闲、避暑、度假的旅游主题,打造身体、心灵、环境“三位一体”的立体康养产品体系,叫响马尔康“康养之城,阳光下的避暑天堂”品牌,塑造以养生、康体、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康养旅游目的地。
    行走马尔康,“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山水相映,绿美相拥”。蓝天、阳光、雪山、草甸、田园、河流,四季处处皆美景。现代都市人向往的优美环境,在这里举目皆是。更有丰富的嘉绒民俗文化、土司文化、宗教文化、唐卡文化,以及垒石成屋的独特民居、直刺云天的石雕城堡、醇香味美的咂酒美食和卓克基会议旧址、梭磨马塘战役旧址等众多红色遗迹。
    生态优势,就是发展的“根”;本土文化,就是发展的“魂”。通过景点、景线、景域多维空间营造,马尔康正加快形成以317中国最美景观大道——梭磨河河谷为核心的“一带、两环、八景区、七通道”的旅游发展总体格局。同时,昌列山、松岗景区正加紧创建国家4A级景区,心灵康养基地大藏、温泉康养基地草登、滨湖康养基地白湾、山地运动康养基地雪马山·梦笔山正在规划建设中,一个大手笔的避暑康养胜地呼之欲出。

围绕避暑康养旅游,马尔康还规划建设1.3万亩有机蔬菜、0.1万亩特色水果基地、2万箱阿坝中蜂等,全面布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凭借好阳光好空气,避暑康养旅游在马尔康星火燎原,和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相得益彰,生态建设与群众增收比翼齐飞。
    今年,马尔康已接待海内外旅客9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36亿元。其中,紧挨马尔康城的毛木初村,就格外受到游客青睐,这里的农家乐一到夏天一座难求。“马尔康的水是甜的,菜是甜的,民风是淳朴的。”舒适的环境,安逸的生活,更是引来了不少外地人到马尔康居住。
    对幸福的追求,永远在路上。今天的马尔康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环境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开创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崭新明天。

(易西 三郎泽亮)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