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藏地密码>>藏地之秘

发布时间:01-11

玩石头阵做什么呢?

  西藏除了众所周知的壮美迷人的自然景观,还有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大部分游客只能匆匆看上一两眼绝美的风光,更多历史文化的神秘还等着人们进一步挖掘了解和慢慢品味。为此我们推出“跟着小钥探秘藏地”栏目,希望人文艺术学科出身,又有着多年藏地游历经验的小钥,能带来别样的惊喜。

  在进入父系氏族时代后, 西藏社会明显地出现了一个延续时间较长的“ 小邦”时代。《汉藏史集》、《贤者喜宴》、《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等对此都有记载。这些所谓“小邦”,实际上是聂赤赞普以前的西藏社会中一些分散的, 互不统属的部落和氏族。这一期我们来看看小邦时期人们在美术上的创造。

阿里地区改则县洞措乡罗波村境内的康玛列石遗迹。

  大石造型是公元前8世纪——公元5世纪的遗迹,史称“巨石遗迹”,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有明显的造型因素,是蕃域高原处于原始阶段的早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也是最具抽象审美意味的表现形式和高度宗教意识化的建筑物。

 石构遗迹考察小史

  西藏境内的石构遗迹早在上世纪前半叶就被发现,1925年~1928年,俄籍瑞典人劳瑞茨(又译为罗列赫)所率领的中亚考古队翻越昆仑山到达藏北,在藏北和西藏中部进行考古调查。他们在藏北发掘了一批出土有青铜箭镞的石丘墓以及与此相关的大石遗迹,并将这些大石遗迹分为独石、列石、石圈3种类型。在1930年发表的《藏北游牧民族的动物纹饰风格》一文中,推测这两种遗迹可能与藏北游牧民族所信仰的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自然崇拜有关,年代可能属于青铜时代。
  此后长达50年间,很少再有人提及这些毫不引人注目的石堆、石柱和石圈。似乎只有意大利藏学家杜齐在《穿越喜马拉雅》一书中提到这种“大石遗迹”,并认为“在西藏存在着一种从新石器发展起来的巨石原始文化”。
  1992年,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的文物普查队在阿里地区境内进行全面调查,曾经发现过列石遗迹。但在后来出版的《阿里地区文物志》中并没有作为文物点专门介绍。
  1992年~2002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人类学家约翰·文森特·贝勒沙深入藏北和阿里地区,进行了往返多次的考古调查。调查获得极为丰富的资料,很快出版了详尽的调查报告和研究著作两本。《西藏北部的文物——高原前佛教时期的考古发现(1999年羌塘探察的发现)》、《西藏上部地区的文物——高原上前佛教时期的考古遗址(2000年上部西藏探察时发现)》。除此以外还调查了岩画、墓葬和城堡遗址。
  与约翰·文森特·贝勒沙的调查几乎同时,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的学者顿珠拉杰也在阿里地区和那曲地区做了调查,之后撰写了《西藏西北地区象雄文化遗迹考察报告》,将这些石构遗迹分为“墓葬”和“石碑”两种。
  2004年8月至9月,为正在编写的阿里地区地方志文物卷补充资料,西藏考古专家张建林和故宫博物院的宗同昌赴阿里地区参加考古调查。他们发现的石构遗迹主要分布在阿里地区“东三县”——改则县、革吉县和措勤县,其中以改则县分布最为密集。日土、札达、普兰、噶尔也有少量分布。
  皮央格林塘石圈遗迹形状极似“迷宫”图案,排头起于石圈中部,向外层层回旋折绕而成。无独有偶,麦田怪圈也有类似的图案。

  西藏除了众所周知的壮美迷人的自然景观,还有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大部分游客只能匆匆看上一两眼绝美的风光,更多历史文化的神秘还等着人们进一步挖掘了解和慢慢品味。为此我们推出“跟着小钥探秘藏地”栏目,希望人文艺术学科出身,又有着多年藏地游历经验的小钥,能带来别样的惊喜。

  以石圈造型出现的石头群,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麦田怪圈。同样是以神圣几何形式出现的神秘图案,虽然大石遗迹不如怪圈们来得精细、科技含量高。但是粗砺而又规整有意味的远古“大地艺术”却另具一番审美魅力。这些毫不实用的石头堆明显具有某种宗教意义,因其常与墓地相伴,而被认为是与生死相关的祭祀场所,并可能与原始苯教相关,同时或许是藏传佛教精密的坛城的雏形。砾石垒砌的长堤和堤状列石、圆形、椭圆形的石圈,与后来佛教文化中的塔墙、塔林、塔座形制布局极为相似。
   独石造型的大石遗迹,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生殖崇拜。也可能万物有灵的思想让先民们觉得神就寄居在这些具有美感的巨石中。高峻挺拔、鬼斧神工的造型、斑驳陆离的石面肌理,大自然的本身就已经具有无限的审美意蕴。藏北林周旁多乡有一处著名的磐石草场,有10万余块大小不等的自然磐石,分布在方圆数十公里的草原上,其中一块巨石,高10余米,更是充满灵气。以此石为中心形成了盛大的转磐石节——帕邦塘廓节。
   广袤天地中的石列,总让人不由得将其与著名的英国巨石阵联系起来。在那信息互相隔绝的遥远时代,人们怎么会不约而同地创造出如此类似的事物?难道所谓巫术,果真在集体潜意识层面发挥着不可思议的功能?那么关于巨石阵的种种猜想是否可以照搬到蕃域的石构遗迹?除了最为保守的祭祀场所猜想,它也可能是王室贵族墓地、天文观测台、灵能治疗中心、节庆Club……除了剩下那些沉默屹立千年的石头,这里还曾有怎样的载歌载舞?——貌似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古人玩不来的。这一切让人不得不再次质疑,历史是否真是线性发展呢。另外,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的生命从孩子到成人,模拟重演了人类的整个进化史,那么祖先们摆弄这些石头的状态,是否可以从我们自己孩提时代,玩石头扮家家的纯真专注愉悦至近乎虔诚的心情中窥见一斑?
  在进入父系氏族时代后, 西藏社会明显出现了一个延续时间较长的“ 小邦” 时代。《汉藏史集》、《贤者喜宴》、《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等对此都有记载。这些所谓的“小邦” , 实际上是聂赤赞普以前的西藏社会中一些分散的, 互不统属的部落和氏族。这一期我们来看看小邦时期人们在美术上的创造。


39.7K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
藏戏的服饰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