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传统歌舞>>歌曲

发布时间:04-19

炉霍山歌 雪域高原上的格桑花

  

    炉霍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州中北部,幅员面积5796平方公里,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集居县。数千年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川藏高原上灼灼生辉。

  在历史的长河中,炉霍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流淌着千年的故事:雄峻的关门梁子,纯净的卡莎湖、古朴的寿宁寺、神秘的远古石棺、神奇的唐卡文化……在这片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积淀成了一座博大的文化宝库。伴之劳动、生活、爱情等等而出的炉霍山歌,便是这座宝库里一颗耀眼的宝石。
  山歌作为中国民歌的一种体裁类别,一般是指人们在山野、田间、牧场等劳动中,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编唱的民歌。藏族山歌来自于牧场山村,来自于民众,流传于乡野。历代以来,广大藏族群众通过自编自唱的山歌形式,表现自身的生活、劳动、爱情,反映喜怒哀乐的情趣,歌颂劳动的高尚,庆祝丰收的喜悦,憧憬美好的未来。
  炉霍山歌是炉霍先民长久传承下来的音乐记录。它乡土气息浓郁,种类众多,内容广泛,情感丰富且通俗易懂,其演唱节奏舒缓自由,抒情流畅,旋律优美,悦耳动听。唱者可即兴创作,任意发挥。在演唱形式上,炉霍山歌具有多种方式,分单唱、合唱、对唱、轮唱等,还有领唱,即一人唱众人和。这些形式因场面而异,行板自由,一般轻重急缓不受限约。这正如山歌手自己说的一样:“不配乐器不搭台,敞开喉咙唱起来。”其演唱风格,表现出一种特别纯真性情的自然抒发,老人的演唱沧桑厚重,少年的清新亮丽,男子的深沉宽广,女子的婉转高亢。此外,炉霍山歌还有着它独特的社会功能,寓乐于歌,寓教于歌。人们通过了整天的辛耕劳作,茶余饭后,左邻右舍,三朋四友,围坐星光之下,借明月之美,互教互唱,一首首或幽默或欢快或深情的山歌,荡漾在高原的夜空,让人们精神振奋,疲劳顿消。
  近年来,炉霍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民间文化的挖掘工作,广大山歌手和山歌爱好者,历经千辛万苦,对炉霍山歌开展了普查、收集和整理工作。经过收集整理后,炉霍山歌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许多口头传唱的古老山歌不断被发掘整理成文字,赋予新的生命。新的山歌也不断的从民间艺人和音乐爱好者手中创作出来。整理加工后的炉霍山歌,在保留原歌的风貌上,创新了三段体的山歌章法,即,曲头为自由散板,进入意境;曲中节奏明快,深化主题;曲尾将曲头再现,留有余味;这种形式的山歌,给人一种新奇感,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2006年10月,炉霍霍尔姐妹组合参赛的山歌《希望》就是以这样创新和独特的唱法在中国花儿民歌大赛上一举夺魁。炉霍山歌优美的旋律也因此而走进了千千万万观众的心里。
  炉霍山歌从高山到低谷,从牧区到山村,遍及各个角落。无论田边地角,还是屋场院落,都是民歌的驻足之地。据有关材料统计表明,炉霍县4万余人口,能唱山歌的就占百分之六十左右。炉霍也因此被冠于“中国西部藏族山歌之乡”的殊荣,同时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炉霍山歌作为“下里巴人”带有泥土芳香的原生态民间艺术形态,是历代炉霍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以自身所蕴涵的特有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不断创新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在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考验中,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和发扬,并将成为中华民族文艺百花园中一朵最艳丽的奇葩。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