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派别之一。噶举,藏语意为教敕传承,以该派绍继蒂洛巴所传四大教敕而得名,又因藏语中“教敕”与“白色”同音,皆为“噶”。据益希旺秋的《教派源流》,古印度由龙树师徒传于蒂洛巴的集密、四座、幻身、迁识,由杂热耶巴传于蒂洛巴的大幻化和修梦法,由拉瓦巴传于蒂洛巴的胜乐和光明,由空行贤劫母传于蒂洛巴的喜金刚和拙火定,合称蒂洛巴四大教敕。公元11世纪,玛尔巴和琼波南觉钦布赴印,从那若巴和弥勒巴等学得洛巴四大教敕等法,回藏后分别发展出塔波噶举和香巴噶举派。香巴噶举派创始人琼波南觉钦布(990—?),尼木人,早年向雍促杰哇学习苯经,又向佐钦•迥乃僧格学习宁玛派大圆满法,后去尼泊尔、印度,向弥勒巴等一百多人学法,返回后于后藏香地方(今南木林县)建雄雄寺等108座小寺,创香巴噶举派。该派15世纪后衰落。西藏历史上,以修建铁索桥闻名的汤东杰布(1385—1464)和今浪卡子县桑定寺的多吉帕姆女活佛,都是香巴噶举派的著名人物。
塔波噶举派始于玛尔巴。玛尔巴,法名却吉罗哲(1012—1097),今西藏洛札县曲其浦人。青年时期从卓弥译师学习梵文,后去尼泊尔、印度,向那若巴等数十人学法。据传他共去印度三次,返藏后在家乡授徒传教。弟子颇多,主要有米拉日巴、鄂敦•曲吉多吉、粗敦•旺奈、梅敦•村波等“四柱弟子”。其中,米拉日巴尽得玛尔巴密法,以菩修闻名。约公元1110年,塔波拉杰成为米拉日巴弟子。公元1121年,塔波拉杰在塔波地区(今加查县境内)建成岗布寺,从而形成塔波噶举派。后来,该派又分出许多支派,有“四大八小”之称。四大支为噶玛、蔡巴、拔绒、帕竹。帕竹噶举又分止贡、达垅、朱巴、雅桑、绰浦、修赛、玛仓、叶巴等八小支。此外,尚有乃多、苏莽等更小的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