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新闻>>头条推荐

发布时间:05-18

2016援藏纪行丨援建,让他们住上了新房学会了种菜!

本报制图/卢浩

王大龙新农村扶持项目只是双流援建巴塘的28个重大项目之一——

开栏语

2012年省委、省政府作出第一轮五年(2012-2016年)对口支援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决定由成都市锦江、双流、龙泉驿等10个区县,分别对口支援甘孜州10个县。5年来,成都市共计派出上千名各类干部人才援藏,为藏区发展添砖加瓦,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2016年,成都援藏工作进入第一轮五年的收官阶段,许多援建项目进行到关键攻坚阶段,援藏工作迎来大考。

从即日起,本报将推出特别报道——2016援藏纪行。选择成都对口援建的金沙江沿线巴塘、白玉、德格三个县,深度纪行,关注藏区的沧桑巨变,体验援藏工作的艰辛与不易,记录藏区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因你而改变”的动人篇章。

□本报记者 冉倩婷

5月12日一早,记者跟随李彦自、付家毅等成都市双流区援藏干部从巴塘县城出发,前往苏哇龙乡王大龙村。

因为多次遇到突发性拥堵,全程用了近三个小时,比预计时间多了一个小时。“我们一周要来两三次,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同行的援藏干部李彦自说,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大家来这里的热情”。

一下车,记者当即体会到李彦自所说的热情从何而来。

举目四望,这片山谷绿地在周围土壤贫瘠的大山中显得弥足珍贵;高原的炽热阳光,跳跃在菜地、树林、小河、庭院之间。

在双流五年来的倾力援建下,这个谷地中的村落焕然一新,正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机遇与推力

在村支书土登的陪同下,一行人刚走进王大龙村,就被热情的村民洛松多吉请到他家里喝酥油茶。

洛松多吉不会汉语,拉着土登给他当翻译。“老人家说,住在现在的房子里,心里很舒服。”土登认真译给大家听。

原来,洛松多吉一家以前住在山上的一栋土房里,一楼“住”牲畜,二楼住人,喝水也只能从山沟里取。2012年,双流援建巴塘的王大龙新农村扶持项目启动,洛松多吉一家从山上搬下来,住进了新楼房,用上了干净水,房前还有了一个宽敞美丽的庭院。借着土登的翻译,洛松多吉站起身,指着楼房外的一个圈舍说:“我家的牲畜现在都住那里。”

“洛松多吉家的情况以前在王大龙村非常普遍,人畜混住,容易引发疾病。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王大龙新农村扶持项目中,‘四改三化’是主要内容。”李彦自介绍,四改即改水、改厕、改厨、改圈,三化即庭院的硬化、绿化、美化。

同行的巴塘县委副书记姜健康,用“机遇”来形容巴塘与双流的相遇:2012年,巴塘启动了全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虽然巴塘制定政策将每年财政收入的60%用于新农村建设,但由于总体财政收入有限,工作推进有难度,恰好那一年,双流来了。”

借助双流援建的王大龙新农村扶持项目,每户村民在农房改造上能够享受到双重补助,包括来自双流的2万元和来自巴塘的1万多元,这让当地村民改造积极性很高。“这也给了巴塘全县的新农村建设一个很大的推力。”姜健康说。


王大龙村共103户,截至目前,除了不需要改造的3户外,剩余100户已经全部完成改造。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