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荣县乡村高原田园美景。 本报记者 衡昌辉 摄
在若尔盖九曲黄河第一湾,来自欧洲的游客自拍合影。 银琪 摄(视觉四川)
美丽的邛海湿地公园。程雪力 摄(视觉四川)
聚焦
“全域、全时、多元”,阿坝的全域旅游讲究的是旅游的全地域,全时候,全类型
“全域旅游、全面规划、全景打造、全民参与”,甘孜的全域旅游强调集中资源,创新体制,重点突破
都在“全”字上下足工夫,都强调全民参与,但具体操作模式各有千秋
A
搭上“全域快车”小村走上致富路
5月12日,与九寨沟县城一河之隔的永丰乡菜园村,村民李杭梅边看电视边准备食材。菜园村是九寨沟县乡村旅游发源地,2010年村里就开起众多农家乐,主要接待本地游客。2011年,在政府的引导下,10户村民用“联营”的方式办起新村旅游接待点,接待团队游客。当年底,“第一桶金”就超过100万元。其他村民纷纷效仿,目前全村130户人中,约80户经营农家乐。
一直以来,九寨沟的知名度,远远高于九寨沟县甚至阿坝州。在九寨沟景区光芒下,九寨沟县城及县上其他地方,都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一现象让当政者思考:旅游如何从单级发展到全域推进,强调全面发展,全民参与。既要有九寨沟这样的“主菜”,也要发展乡村游,文化游等“新菜”和“配菜”。菜园村的发展就受益于这样的思路。“围绕‘全民旅游、旅游富民’思路,九寨沟县把全域旅游与幸福美丽家园建设、脱贫攻坚等有机结合。”九寨沟县县委书记罗振华告诉记者,近年来九寨沟县重点在县城、漳扎镇和九环旅游沿线打造一批以藏文化体验、白马风情体验、秦川农家文化体验为内涵的特色乡村旅游带,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农业产业、农耕文化等资源要素,开发具有休闲性、参与性的休闲农业产品。2015年,全县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18.8亿元。
在罗振华看来,九寨沟县不只是九寨沟好,“不夸张地说,九寨沟县的每条沟都是国际级的。”九寨沟县重点还得依靠这些优质资源做“新菜”,把新景区开发作为全域景区建设的核心,争取打造出第二条、第三条九寨沟来。
九寨沟县构建全域景区的蓝图已铺开:按照最新的“一核一廊六区”布局,将打造以九寨沟景区为核心的多点多极、全域全时景区集群。目前,九寨中查沟项目被确定为省重点项目,一季度已完成投资3.3亿元,太平沟、神仙池、甲勿池、海子山等新景区开发正平稳有序推进。这些景区建成后,有望改变九寨沟“一沟独大”局面。
同时,当地还推动文旅相融发展,加大传统文化保护,着力开发融入式、体验式旅游产品,推动宋城?九寨千古情、藏迷等成为九寨旅游的新名片。
采访的最后,记者还获悉好消息,九黄机场提档升级后,将开通10余条城市直飞航线;绵阳至九寨沟县高速公路部分项目已动工开建,建成后成都开车4小时可达九寨沟;漳扎镇沟口至县城空中轨道交通项目将于10月前正式开工,建成后可从空中鸟瞰九寨山水。
坐拥“明星景区”磨西10年大变脸
5月20日,薛春梅第二次来到甘孜州磨西镇。宽敞的街道、特色的风貌、干净的环境以及“长大”的场镇,让她找不到当年的影子。上次来是在2006年,还是大学生的薛春梅来这里写生时,街道尘土飞扬、雨天泥泞、显得非常凌乱。
磨西镇坐拥“明星景区”海螺沟,它10年的变化折射出甘孜州旅游的大变脸。
1987年,海螺沟景区开门营业,其管理体制几经变化在2003年确定下来:景区管理局不仅管理海螺沟景区,还代管景区所在的磨西镇和新兴乡。
“现在回头去看,这个体制对现在全域旅游工作推动力很大,全域旅游可以把景区规划与民生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全员动员,全民参与,老百姓直接受益,积极性高,还能减少与地方政府的沟通成本。”海螺沟景区一位管理层人士告诉记者,管理局每年拿出门票收入的五分之一(最多年份是四分之一)给老百姓分红,买低保,修村道等。当年海螺沟开发温泉,头天开会动员,第二天就有村民把申请递上来了,如今沟内村民开温泉酒店和民宿的比比皆是。
2014年,海螺沟景区提出争创5A景区,甘孜州大胆创新,州长任组长,史无前例地由24个州部门组成了创5A工作领导小组,整合资源促使景区上档升级。景区内步游道、路面等多个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和升级,磨西和新兴乡场镇建设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康定机场到海螺沟景区道路完成全线改造,冷碛镇彩虹桥到磨西的旅游快速通道也在快速推进。
5A景区的创建,带动了辖区民生的发展升级。管理局大力实施交通攻坚、住房解困、地灾避险等民生项目。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实施人口饮水改造工程,解决150户共604人的饮水问题。尤其是投入600万元改善景区各校办学条件,为新兴小学配备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系统等。今年,预计打通辖区内22条村道,更多的村民将受惠旅游开发。
作为甘孜州“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优先重点建设景区,海螺沟“官民互动”效果良好。政府也期望通过海螺沟的发展,其模式进一步带动和辐射旅游圈其他区域,惠及更多群众。
“十三五”期间,景区将下一盘更大的棋:打造“东方阿尔卑斯山”,请来法国知名山地游机构,目标直指国际山地游旅游度假目的地,并引入流行的VR技术,打造山地资源体验馆等。
圆桌
在原生态中突出多元化
四川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如何借国家政策“东风”乘势而上?在记者的采访中,省旅发委主任郝康理、凉山州州长罗凉清、四川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李柏槐等决策者和业界专家,给出了让人振奋的答案。
记者:“十三五”启幕,四川旅游进入新一轮的发展提升“奋战”期,从全省全局来看,旅游资源富集的民族地区如何发展全域旅游?
郝康理:“十三五”期间,四川将构建“3+2+4”世界旅游目的地体系,其中,民族地区规划有三大“蓝图”:构建大九寨世界旅游目的地,提升大香格里拉、川藏世界旅游目的地(四川段),推进大攀西阳光度假旅游目的地。民族地区旅游占据“3+2+4”体系的“半壁江山”,也是未来5年四川旅游发展的重点。
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大九寨”将重点培育休闲产品,开拓国际远程客源市场。“大香格里拉”将重点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机场旅游地接服务体系,加快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提升。川藏世界旅游目的地(四川段)将重点塑造和推广世界旅游品牌,完善以自驾车和自助游为核心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大攀西”将重点提升接待硬件设施和旅游服务软环境,大力发展冬季阳光度假和夏季避暑度假,打造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集群和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记者:凉山州旅游资源绚丽多彩,开发潜力巨大,如何来迎接全域旅游发展契机?
罗凉清:“十三五”期间,凉山将坚持以保护为前提、规划为先导、管理为关键,把旅游业作为首位产业来谋划推动,深入实施“旅游+”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全方位规划、全产业打造、全业态融合,科学规划旅游大线路。加快打造南线火把节和川滇文化体验、东线大凉山彝族文化原生态、西线香格里拉和摩梭风情、北线红色文化和航天高科技体验等旅游线路,加快建设木里藏区洛克九百里、泸沽湖摩梭家园、“三江”巨型水电观光等新兴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智慧旅游、乡村文化旅游,实现旅游产品多样化、服务便利化、管理精细化、市场国际化,加速推进旅游富民强州,为凉山同步全面小康提供坚强支撑。
记者:四川民族地区全域旅游,该从什么地方着力?
李柏槐:四川民族地区既面临海拔高、自然灾害多、生态脆弱等因素,也有基础设施差、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等现状,都是发展全域旅游最大的难题。未来发展需从七方面入手:探索全域旅游政府管理体制机制,实施全域旅游规划编制,推进大旅游产业格局,开发多元旅游产品体系,展开整合品牌营销,实现联合执法市场监管及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未来四川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将会向生态旅游发展,重视原生态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保护,着力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强化国际旅游、高端旅游、特种旅游,打造“原生态、原生活”旅游产品体系,倡导“低碳式、低打扰、低强度”旅游方式,走“最大效益、最小破坏”的质量效益型旅游发展道路,围绕“大熊猫、大九寨、大草原、大香格里拉”四大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品牌,抓好中国最美景观大道――318、317川藏世界旅游目的地等精品线路产品打造。
声音
理县红叶山庄老板赵军:
我们村位于毕棚沟口的这一块,几乎每家都开农家乐。一旦旺季游客多的时候,用电问题就成了大家的心病。很多时候接待了满满一屋游客,刚刚天黑,大家一齐用电,电就带不动了。政府改善过我们的用电问题,但目前还是不够用。虽然一次停电并不会有严重的后果,但在旺季经常如此会降低游客的好感。而且我们一直在打算,待电够用后,要加入电暖等更多设施,把整个山庄都升级改造一次,提高档次,给游客更舒适的体验。
云南游客陈曦:
体验了松潘的马帮旅游,实在太奇妙了,居然这样的旅游项目我们以前都不知道。现在我觉得每到一个地方去旅游,都有雷同的古镇、雷同的旅游商品、雷同的解说词、雷同的体验项目。我希望所去的地方,能保留当地的原始风貌、能看到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能买到“此地仅有”的旅游商品、吃到当地最正宗的小吃,所有的东西都是因地制宜的原创打造,并不盲目模仿,这样才能让我们有意犹未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