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师范学院启动统战队伍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活动。
导师指导学生制作视频。
“张老师,我现在对未来就业感到比较迷茫……”6月12日,绵阳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大二学生小露找中文系张先华老师,倾诉自己的苦恼。小露是一名来自阿坝的羌族女孩,自幼喜爱文学,但对专业的就业前景感到不确定。张先华是民进绵阳师范学院委员会负责人,他即是小露的任课老师,也是“一对一”帮扶导师。
从今年3月底开始,在绵阳师范学院,首批有68名像小露这样的少数民族学生得到了“一对一”帮扶。“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山区,一个少数民族大学生寄托一个困难家庭脱贫的希望。我们要求导师全面关心帮扶对象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等,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帮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构建一个多元融合的校园文化。”绵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魏成富说,“下一步,我们将实现对全校少数民族学生帮扶的全覆盖。”
□周鹏 蔡文婷图片由绵阳师范学院提供
帮扶一个少数民族学生让一个贫困家庭脱贫
绵阳师范学院有在校少数民族学生1100余人,涵盖了彝族、藏族、羌族、土家族等21个民族。其中分布在甘孜、阿坝、凉山三地的少数民族学生达400余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32%。一些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后,遇到了文化、语言、生活等方面的差异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使他们无所适应,苦恼和困惑增多。而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山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一个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的学生寄托着这个家庭脱贫的希望。
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的志玛是一名来自甘孜的学生。“离开家庭来到绵阳求学,感觉这个城市好陌生,地方的风土人情也与家乡有不少差异,所以一时找不到归宿感。”
“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少数民族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积极主动融入学校、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转型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绵阳师范学院院长王海滨说,“因此我们需要调动各方面人士尤其是统战队伍来帮扶他们。”
过去,绵阳师范学院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也自发地帮扶少数民族学生。“但这种帮扶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王海滨说,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搭建一个帮扶平台,对少数民族困难学生实施系统性、精细化和个性化帮扶。
在绵阳师范学院党委的积极推动和直接领导下,绵阳师范学院党委统战部在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发起了统战队伍与少数民族学生“一对一”结队帮扶活动,活动得到了学校各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联谊会踊跃响应。学校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和知联会成员的意见,首批确定由各民主党派总支和知联会分别帮扶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学生。
为少数民族学生量身定制成长计划
今年3月28日,绵阳师范学院启动了“结对子”活动,确定首批帮扶导师43人,帮扶学生68人。今年4月,绵阳师范学院印发了统战队伍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统战队伍成员遵循“立足差异、以生为本、扬长避短和坚持不懈”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突破常规帮扶模式,将精神培育、能力提升、学业规划与生活帮扶相结合,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活动启动以来,帮扶老师积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仅随时关心帮扶学生的思想情况,定期与帮扶学生开展谈心交流,还利用自身的学识、经验和资源,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引导他们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统战队伍充分发挥专业特长,通过举办民族团结讲座、心理健康咨询、专业知识讲座等,让少数民族学生主动融入到校园中。他们还积极为少数民族经济困难学生争取各种困难补助,缓解其经济压力。
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薄弱。在帮扶过程中,学校特别注重专业对口,让本专业老师帮扶本专业学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
学校积极支持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民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在绵阳师范学院,藏族锅庄、羌族莎朗等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自从张先华与小露结成对子后,他经常向小露推荐经典文学读物,交流阅读心得体会。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小露对文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她给自己立下了一个新的目标:考取文学方面的研究生。
张先华这段时间还在策划民进会员暑期深入少数民族学生家庭和乡的活动。“走进少数民族学生家里,了解学生家庭和家乡的实际情况,将有利于实现高校与学生和学生家乡的有效互动。”
为让帮扶少数民族工作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目前绵阳师范学院正在加强辅导员队伍的民族政策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和干部的培养工作、营造多元融合的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让爱的阳光陪伴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
阿术是一名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的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时,家境贫寒、口音较重、饮食不适、学习吃力等压力让他缺乏自信。余陶均老师与阿术结成了帮扶对子,帮助安排他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勤工俭学当学生助理,阿术与老师和同学们接触的时间多了,性格也变得更加乐观热情。现在,阿术加入了学校的爱心社,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爱的雨露打开了一个个曾经迷茫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扉,帮助他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和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我感觉到很快乐。”在唐杰老师帮扶下,志玛渐渐地融入了校园,主动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一定成为爱心的传播者,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陈科是一名羌族学生。刚进校时,陈科性格显得比较内向。在老师的帮助下,陈科鼓起勇气加入学校大学生通讯社,与大家一起跳莎朗,参加学校举行的大型晚会活动,慢慢地走出自己生活的小世界。
陈东来自甘孜康定,英语是他的弱项。明年即将毕业,陈东感到压力很大。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老师何红洲了解他的情况后,鼓励他调整心态,将来去当一名优秀的教师。在何老师的开导下,陈东已经在积极备考教师资格证了。
近日,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该生叫金华,是一个来自阿坝的藏族姑娘,金华大学期间勤奋学习,多次获得奖学金,并获得了“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在“一对一”帮扶活动中,金华得到了帮扶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让她渐渐萌生了入党的想法。毕业前夕,她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帮扶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绵阳师范学院要求帮扶工作不局限于在校期间,要延伸至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就业,不局限于学生个人,还要延伸至少数民族学生家庭、家乡,广泛开展交流调研,加强校地合作,调动各方力量,利用学校优势资源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