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珠神舞十二年才跳一次,是孜珠寺最为隆重的佛门盛事。
这是独一无二的表演,这是跨越千年的传承。十二年一次的众生节日,孜珠神舞,不是一个传说,不是一个遗迹,它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象雄文明的“活化石”。
西藏,神奇的雪域高原孕育了人类文明史上神秘和古老的象雄文明。象雄古国是古代横跨中亚地区及青藏高原的泱泱大国,历史上曾称它为羌同、羊同;象雄国是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前就产生过极高的远古文明,是现今西藏文明真正的根。
“雍仲苯教”(简称苯教)起源于古象雄(现西藏阿里地区)冈底斯神山一带,是以显、密、大圆满的理论为基础,以皈依三宝为根本,济世救人,导人向善,有着自己圆满成佛诀窍的佛陀教育,也是中国西藏最古老的佛法。
辉煌鼎盛的古象雄文明就是以“雍仲苯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古象雄文化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雍仲苯教”就是以人为“本”,将一切有情众生都作为普度的对象,令世人破迷开悟、断障除惑,解今生来世之苦,获得究竟圆满解脱的大乘佛法。
挂在悬崖上的修行室。
雍仲苯教曾经是古老象雄王国全民信仰的国教,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似乎人们被遗忘,甚至被人误解。但是历史就是历史, 无论如何它也是藏族文明的源头. 至今仍与藏族人民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今天藏人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比如藏民的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出行选宅、则选吉日、驱灾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仍沿袭着苯教的传统。藏人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苯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苯教的遗俗。
丁青县的苯教大寺孜珠寺。
苯教的经书文献资料多达几千部之多,仅大藏经《甘珠尔》就有一百七十八部(包括《律》74 部,《经》70 部,《续》26 部,《库》8 部。内容涉及佛学、哲学、逻辑、文学、艺术、星相、医学、科学、工程等领域,是总汇藏民族本土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丹珠尔有三百九十多部,这是青藏高原本土宗教文献和经典的总结,相当于古象雄时期藏地的全景式百科全书,至今仍对西藏人民的生活、文化习俗、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发挥着深远的影响。苯教的《甘珠尔》其实就是藏族一切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滥觞与源头,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2013 年7 月,“古象雄佛法大藏经汉译工程”已经被列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课题。“雍仲苯教”既是古象雄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西藏民族传统文化和藏传佛教的源泉,是青藏高原的人们献给世界的瑰宝和值得藏族人民骄傲的宝贵财富。
孜珠寺的孜珠神舞便是这古老明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孜珠的意思就是一个山体六个岩峰。
孜珠寺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地区丁青县著名的神山——孜珠山上,海拔4800 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也是雍仲苯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庙之一。孜珠寺始建于三千年前,由第二代藏王穆赤赞普倡导,大成就者第一世穆邦萨东大师创建并传承,至今已是第四十三世。住持喇嘛被尊称为“孜珠活佛”,现任住持为丁真祖普俄色活佛。
地处险峻高山,远离世俗社会,使孜珠寺一直保持着纯净的修法氛围。三千年来,无论灾荒、法难、战争还是动乱,虽然孜珠寺会受到干扰甚至遭到拆毁,但佛法的火种始终能在这里薪传不灭;许多苯教佛法的经典、仪轨只在孜珠寺得到了完整的保存和继承,例如每十二年演出一次的盛大神舞——《极乐与地狱》。
孜珠神舞《极乐与地狱》即羌姆,汉语称神舞。这是一种为某个目的,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才举行的宗教活动,一般百姓并非轻易可睹。跳舞时僧侣们戴着各种面具扮演不同的角色,穿长袍、佩彩带、既有普渡众生的意义也带有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它给雪域带来的不仅仅是娱乐,更主要的是有益于僧俗大众朝拜神佛,祈求今生的福乐和来世的转生。
而孜珠寺的《极乐与地狱》神舞与藏地其他寺院的神舞比较起来是不尽相同的,它十二年才跳一次,每一次都加持所有的众生得到当世的觉醒和心灵的重生。孜珠神舞自然也是孜珠寺最为隆重的佛门盛事,在每逢鸡年举行法会之时,数以万计的朝圣者不辞跋涉之苦,华服盛装地聚集在这雪域圣寺,弘宣善法,祈福忏罪,殊情胜景,蔚为壮观。在最近一次既2005 年7 月举行的《极乐与地狱》法会上,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近二十万的信徒参加。几千顶白色的帐篷,从海拔4700 米的公路一直泊到4800 米的无数车辆让孜珠寺成为一个大城镇。
神舞剧是根据《桑阿林巴说阎罗十判善恶经》编排的。桑阿林巴是藏传佛教著名的伏藏大师,一生开启多处伏藏,包括密集如来像(密集如来是密宗六大传承体系中主要如来之一)、多部佛经、《孜珠山佛迹录》(此中详细记载了诸佛菩萨和成就者在孜珠山的行迹,包括阿弥陀佛留下的脚印)。《桑阿林巴说阎罗十判善恶经》记载了大师一次中阴游历地狱的体验。后来大师将此经传予孜珠寺,并嘱托将以神舞形式表现出来度化众生。
孜珠神舞十二年才跳一次,是孜珠寺最为隆重的佛门盛事。
神舞“极乐与地狱”以“阎罗十判”为主轴,展示了善恶因果报应的规律。全剧共十幕,由修行深厚的僧侣们表演。剧情表现了阎罗王对善恶上师、善恶僧人、善恶官员、善恶平民、善恶女性共十人的罪福审判,发人深省地揭示出“极乐与地狱”的选择取决与如何取舍善恶的道理,提示了人们通过所积累的业力,善入善道、恶入恶道。
阎罗无情:判伪上师在地狱的铜釜中煮上几亿年,判恶僧去阿鼻地狱,判贪官去地狱滚烫的铁房,判恶霸受地狱九亿劫难,判坏女人永堕地狱。阁罗为善:判具格上师去普贤如来王的国度实现宏愿,判善僧去真巴南喀大师的汇供地深造修行,判清官来世再为人身,判良民得见极乐佛法,判好女人得度母加持。一场庄严的善恶审判,从宗教人物到黎民百姓,区区十人,却判尽了世间众生。
神舞的表演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念经十多天,经过诸多的祈祷、消业、祈福、超度等内容作为铺垫,直到最后一天才进入跳神舞的表演。随着法号齐鸣,僧人头戴阎罗王的面具份演阎罗王,身披宝石和明镜装饰的黑衣,手持众生业力的匦板,从幕帘后踱布而去,跟着的是狮面大臣手持分辨善恶的宝镜。右下方是牛面大臣,手持算盘和《功过簿》。他的左边是猴面大臣,手持善恶称。左下方是猪面大臣,手持计数善恶的黑白石子。还有不同面相的狱卒,各持令人生畏的刑具。
阎罗王面有怒色,眼如铜铃。众当神明庄严入座,一场有关于善恶的审判就开始了。虽然是一个严肃的主题,但表演的方式却十分的活泼生动,特别是浑身涂满油彩,头戴各式面具的狱卒拉着恶人去地狱,送走善人去极乐世界。他们吹着尖锐的口哨,手舞足蹈,奔波不息,忙得不亦乐乎。
举行法会之时,数以万计朝圣者不辞跋涉之苦,聚集在这雪域。
场中有善恶二神,分着黑白两色的衣饰面具,分别代表着白衣善性与黑衣恶性。它们之间的滑稽争斗,使孜珠神舞暂时脱离了宗教的外衣,成为一部雅俗共享的戏剧。神舞清楚的表达了现实生活中的地狱与极乐。白为善性,黑为恶性。面对每一件事情的判断,面对每一个问题的选择,人性中的善恶都在争斗。善既极乐,恶既地狱。
存善或存恶,决定了你现在生活的舒适与否——是极乐还是地狱。当然,最后每一个灵魂都要面对最终的审判。无论何种身份和地位,猴面大臣的善恶称与猪面大臣的黑白石会得出一个公平与郑重的结果。
恶人被拉入地狱,善人被送往极乐。每当这个时候,白衣善性都会摇着转经筒走到观众中间,念诵八字真言,同情恶人,随喜善人,顷刻之间,数万人都跟着念诵起来,震撼山谷的八字真言在雪山与蓝天之间萦绕。相信每一个亲临现场的每一位观众的心灵,都会感到无比的感动。从而对现实中的地狱与极乐,产生全新的认识。这是宗教的力量,也是文化的奇迹。信徒们也由此得到无比殊胜的加持与心灵的解脱。
世间一切无非善恶,善即极乐、恶即地狱。雍仲苯教传承数千年的神舞,传达的其实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正如丁真俄色活佛所言:“神舞使我们发觉,无论今生与来世,可以坦然的面对自己和他人,而没有自责和内心的恐惧便是极乐;内心的邪念与不可示人的自我折磨,就是黑暗的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