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牦牛保险是中央财政补贴的农业保险品种,中航安盟财产保险公司从2013年起就率先在阿坝州红原县大规模推动牦牛保险工作,有效地解决了牦牛养殖“夏饱、秋肥、冬瘦、春亡”的恶性循环,为参保农牧民挽回了巨大经济损失,为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三年来,为牧民户均减损近3万元,这项工程已成为红原乃至阿坝州数十万名牧民脱贫增收的“加速器”,现代草原牧业发展的“助推器”,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稳定器”。该项工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得到上至省委领导,下至牧民群众的肯定和认可。
2013年至2016年,中航安盟财产保险公司累计承保牦牛112.317万头;保费收入13477.86万元;为84225户次牧民支付赔款1.42亿元;为14178户次牧民提供风险保障22.46亿元;简单赔付率105.4%。
探索出养殖保险新模式
牦牛养殖是红原县的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也是全县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中航安盟保险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激励、牧民自愿”的原则,确保政策性牦牛养殖保险在红原持续推行。几年来,工作机制从最初单一的“政府+保险公司+牧户”到现在完整的“政府+保险公司+牦牛协会+乡村组+牧户”的健康运行。
千百年来,牦牛养殖始终没有跳出“夏肥、冬瘦、春亡”的恶性循环,中航安盟保险与政府一道创新方法,完善防灾减灾措施,通过贮草、增添牦牛防寒背心,有效地解决了牦牛饿死冻死现象。
2015年初,该公司向当地牧民捐赠了价值40万元共8000多件牦牛防寒背心,牦牛保险承保也发展到了513720头,为牧民提供风险保障超过9亿元,受益牧民36420户次。
该公司完善草原牧业与保险工作有机衔接,推动建立“承保统计、养殖服务、查勘定损、理赔处理”一条龙机制,制定互联互通制度,做到快速查勘、快速理赔、提高了保险工作效率。
财政资金产生了放大效应
2013年至2015年,中央和省补助资金9000万元用于牦牛保险,通过实施用活中央和省补助资金,激活了地方配套资金,调动了牧民参保积极性。红原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地方财政资金为牦牛保险承担了654万元配套,各级政府的财政补助,调动了牧民的积极性,牧民自愿参保牦牛每头24元,累计参保投入资金2695.6万元,提供风险保障22.46亿元。
2014年,中航安盟财产保险公司将牦牛保险扩大到若尔盖县,承保规模增加到42.175万头,占全省总量的91.14%,至保险责任期满,共支付牦牛保险赔款7245万元,37517户次农户受益,保单年度满期赔付率达143.15%。
公司开办的牦牛保险,撬动了红原县10倍以上资金投入到地方,财政的杠杆作用十分突出,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和产生的影响巨大。
实现了牧民精准脱贫致富
几年来,中航安盟财产保险公司通过牦牛保险,减少了牧民的经济损失,实现了对牧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说起牦牛保险,红原县龙日乡龙日村的牧民拉玛扎西逢人就说:“保险真的帮了我们大忙!”原来他家养殖的两头牦牛被狼咬死,经查勘核实,中航安盟财产保险公司红原营销服务部立刻为他赔付了4000元,为他挽回了经济损失。
经营数据显示,公司经营牦牛保险简单赔付率在经营的15个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中为最高。目前,该公司已支付赔款1.41亿元,参保牧民户均赔款达到10015元。
牦牛保险产生了巨大效益,2015年承保牦牛增加至51万头,带动了牦牛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牧民增收致富。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牦牛保险业务的开办,引起了各级政府、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各级媒体给予了广泛的报道。在公司股东法国安盟集团主办的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人员纷纷向公司了解具体情况。部分省及区县级财政和畜牧部门专程前往红原县进行牦牛保险的现场考察和学习。在《中国保险报》、中保网和新浪财经共同主办的“2014年度保险产品评选”活动中,公司开办的牦牛保险荣获“年度责任保险产品”。
该公司还将牦牛保险的经验和影响带到海外,2015年,安盟在新加坡国际再保险会议上介绍了公司在高原承保牦牛保险的经验和做法,引起国际保险界的高度关注和浓厚兴趣。2015年底,瑞士再保险公司派员专程赴红原调研牦牛保险开展情况,并以较优厚的条件接受了牦牛保险再保险业务。
强服务确保牧民得实惠
2013年6月,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总公司及四川省分公司主要领导专程前往阿坝州拜会了州主要领导,双方就共同推进阿坝州农业保险工作进行了交流,并将双方合作重点锁定在牦牛保险和森林保险上。
从2013年6月到11月,公司进行各类调研10余次,拜访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团体30多次,召开座谈会20多次,走访和参与座谈的牧民达1000余人次。通过一系列的调查走访,形成了牦牛保险三条原则的思路:经营牦牛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着眼建立以保险促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良性循环;务实创新,打破常规,形成一套适用于整个藏区牧业的新型保险模式。
在产品完善创新上,公司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后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牦牛保险条款,在原有条款上增加了“野兽侵害、火灾”等保险责任,并用藏汉双语印发,增加牧区群众知晓度。
通过依托县法制政策宣讲团、马背宣讲团等宣讲力量,着力开展多层次、立体化、多渠道的牦牛保险政策宣传,提高了广大牧民群众的保险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参保氛围。同时,各乡镇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对牧户进行引导约束,明确提出在牦牛投保过程中不诚实守信的村民将不允许参加下年的牦牛保险,个别乡镇还将相关村规民约执行情况与惠民政策挂钩。
2013年,为了确保承保理赔工作落实到位,工作组常常在零下十多度的低温环境下,白天指导打耳标,晚上加班录入承保清单,连续奋战40多天,为牦牛保险开好头打下了坚实基础。
各乡村在公司的指导下,分别成立了若干个承保工作小组,在各乡村建立定损理赔点,挨家逐户上门宣传和开展承保工作,给所有适龄母畜逐头打耳标、登记特征并照相,牧民现场签字缴费并承诺足额投保。
该公司在全县范围内聘请了27名了解畜牧业生产情况、具备一定文化基础、能够使用藏汉双语开展工作的专职协保员,负责各乡镇牦牛保险业务的常态管理。同时,还聘用了69名村级兼职协保员,负责信息核实、基础数据统计及协助专职协保员开展工作。专职协保员除了开展查勘定损工作外,还联系银行为受灾牧户开办银行卡,引导牧民逐步使用现代金融工具参加保险等措施,极大地方便了为牧民及时理赔。
为便于规范单证流程和管理,该公司采取了责任落实的管理方式,每名协保员负责对口联系一个乡镇,确保每个乡镇在耳标佩戴工作中都有公司人员现场技术指导,及时规范耳标佩戴流程及投保单证填写,发现问题现场处理。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该公司在藏区全面实现了牦牛保险的“三到户、五公开”。
完善牦牛保险模式促进保险工作良性发展
尽管牦牛保险的模式在红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时间短,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中航安盟财产保险公司不断完善保险模式,促进了保险工作良性发展。
自开办牦牛保险以来,该公司收取保费1.3亿元,已支付赔款1.42亿元,支付各类直接费用1千万元,牧民得了实惠,但经营公司出现较大亏损,不利于长期经营。从2016年开始,通过与政府、协会、农户的充分沟通,公司修改了条款,适度调整了牦牛保险的赔付标准。同时,在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支持下,严厉打击制裁骗赔行为。
目前,公司已经和县政府共同采购了最新的生物芯片耳标,并配套了电子扫描仪器,正着手开发适用于该芯片耳标的管理软件。待该系统投入运行后,通过牦牛保险将起到标的识别、牦牛电子档案管理、网上理赔、生物溯源、无害化处理监控等一系列作用,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创新业务管理,推动牦牛产业发展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