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文化>>格萨尔

发布时间:08-17

《格萨尔》申遗始末


世人初识

世界绝无

人间仅有

说来话粲莲花

似空中虹彩

天外奇霞

难尽无边才艺

何须借铁板红牙

只面对云山雪岭

传唱千家

堪夸

英雄儿女

有梵王神子

度母仙娃

任东西南北

雨露风沙

战罢天魔五百

让玉宇无限清嘉

舒放眼

泱泱万里

诗国中华

  王沂暖教授填的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格萨尔颂》,把千年史诗《格萨尔王传》歌颂得淋漓尽致。 早在1776 年,俄国学者帕拉斯在《俄罗斯帝国各省旅行记》中,就对《格萨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然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美学》这部巨著中,却宣称“中国没有史诗”。就在黑格尔断言100 年后,一位法国的女旅行家,独自横跨欧亚大陆,穿越青藏高原来到中国康区,即今天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等地考察,发现了《格萨尔》,带回到法国整理。她就是亚历山大?大卫尼尔。大卫尼尔1868 年生于巴黎,其父是精通希腊哲学的学者,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但大卫?尼尔本人后来却成了一个显密兼修的佛教信徒。她到过世界20 多个国家,在远东地区待的时间最久,而最使她眷恋不舍的地方,则是中国的康藏高原。她后来在日记中写道:“说真的,我思念那并非我的故乡的地方,它上面的草原、荒漠、终年不化的积雪,还有那湛蓝明亮的天空,这一切时常萦绕在我脑际……使我着迷着魔。”在这种真挚的思念驱使下,她一次又一次的来到我国藏族地区,先后五次进藏到拉萨,其余时间则大部分在川、甘、青三省的藏地考察研究。在藏地前前后后差不多生活了20 年之久。
  1931 年在法国巴黎出版了她的《岭超人格萨尔的一生》,引起了欧洲学者的广泛关注。这是向西方大众介绍《格萨尔》的开山之作。然而,外国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并不等于《格萨尔》走出了雪域高原,走向了世界。它对《格萨尔》走向世界只是奠定了一个有利的基础。相当长的时间内,《格萨尔》对于外界仍然是个谜。因为在1959 年以前,《格萨尔》在藏地也仅仅流行在山村牧区,在佛教为主导的文化腹地,尤其是黄教盛行的区域仍然被看做是“乞丐的喧嚣”。这种局面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改变。

 

春江水暖

  新中国成立之初,茅盾、周扬和老舍等就对《格萨尔》表示了关注。1958年,为迎接新中国成立10 周年,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广大藏族地区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搜集整理抢救《格萨尔》的工作,1960年毛主席亲自接见了蒙古族《格斯尔》艺人琶杰,表彰他为社会主义新文艺作出的贡献。然而“文革”中《格萨尔》也和我国其他各项事业一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被打成“大毒草”。

  “文革”后,在周扬同志的倡导和支持下,在钟敬文、马学良、贾芝等老一辈学者的呼吁下,首先为《格萨尔》平反,同时决定立即开展抢救工作。1984 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召开第四次藏族史诗《格萨尔》工作会议,周扬欣然应邀到会讲话。可见,周扬等我国文艺界前辈,对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1980 年国家民委和中国社科院在四川召开了第一次《格萨尔》工作会议,会上重点汇报了西藏师范学院和自治区文联筹备组等部门记录整理的《格萨尔》说唱艺人扎巴老
1983 年,第一次将《格萨尔》的搜集整理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人说唱本的情况。1983 年在制定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六五”规划时,第一次将《格萨尔》的搜集整理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984 年经中宣部批准,由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社科院和中国文联共同组成《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组织和推动全国的《格萨尔》工作。这样,《格萨尔》终于历史性地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千年盛事
  1985 年,为纪念芬兰的英雄史诗《卡勒瓦拉》出版150 周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助下,成功地举办了“《卡勒瓦拉》与世界史诗学术讨论会”,我国派团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会议的主持人、教科文组织学术顾问、芬兰文学学会会长杭柯教授和著名的史诗专家、波恩大学的海西希教授专门找贾芝先生和降边嘉措先生谈话,说中国在少数民族史诗、尤其是《格萨尔》的搜集整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格萨尔》是一部很有特点的史诗,过去我们在这方面了解得很少。你们可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格萨尔》年”的活动,这对你们的搜集整理工作会起到推动作用,也可以向世界各国的学术界介绍《格萨尔》。他们也表示愿意协助我国政府进行申报工作。回国后,贾老和降边先生立即向社科院领导汇报,同时向钟敬文先生和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领导汇报,他们都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表示要积极促成此事。钟老说,我们搞《格萨尔》研究,不能是封闭式的,而应该是开放性的。如果申报成功,不但对《格萨(斯)尔》工作是一个极大的推动,而且对我国各民族的史诗研究和整个民间文学工作也是一个促进,可以提高整个民间文学工作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
  1995 年是吉尔吉斯共和国的英雄史诗《玛纳斯》诞生1000 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1995 年定为“《玛纳斯》年”。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隆重举行了规格很高的《格斯尔》( 即《格萨尔》) 诞生1000 周年庆祝活动,我国和各国专家应邀参加了纪念活动。参加这几次活动回来后,在国家和中国社科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也决定申办“国际《格萨尔》年”。2001 年,由全国《格》办具体起草申请报告,上报当时的主管部门教育部。同年10 月17 日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 届大会上,与会的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一致通过决议,将大作家雨果诞辰200 周年,达· 芬奇诞辰550 周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建城300 周年 ,我国的《格萨尔》史诗诞生1000 周年等全世界47 个项目列为2002 年-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的周年纪念名单。《格萨尔》是我国列入该名单的唯一项目。为了积极配合这一文化盛事,在北京、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地举行了2001 年10 月17 日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 届大会上,《格萨尔》史诗诞生1000周年项目列为2002 年-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的周年纪念名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作为千年纪念活动的序幕,2002 年7 月18 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党和国家的有关领导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到会并发表讲话。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科院院长李铁映在纪念大会上做了《文化的创新与创新的文化》主题发言。他说,我们纪念这一伟大诗篇,不仅要重温她深刻博大的思想内涵,分享她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要思考一下如何看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2003 年5 月10 日,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史诗《格萨(斯)尔》千年纪念综艺晚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科院院长陈奎元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并发表讲话。
  “申遗”之路
  从2001 年开始,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先后有昆曲、古琴、新疆的十二木卡姆、蒙古族长调四项分别成功进入“名录”。《格萨(斯)尔》,藏语也称“岭仲”,作为流传在藏族、蒙古族、土族等民族的长篇口头叙事诗,代表了这些民族民间文化的最高成就。 2004 年,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在即,由于有近半个世纪的积累,《格萨尔》工作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肯定,鉴于此,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和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联合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民委等共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格萨尔》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4 年6月初,民族文学研究所成立了申遗课题组,课题组成员由既有长期从事《格萨尔》研究的专家,也有在史诗理论方面学有所长的学者组成。整个申遗的主要工作是准备相关材料,包括近40 页的表格文本、10分钟的申遗视频材料、10 张申遗资料照片,还有1 小时的补充性视频文件和30张图片等。按照要求所有文本要在2004年6 月底完成后,交文化部外联局。在短短的一个月,要完成这么一项艰巨的任务,所有的课题组成员都心里没底。课题组发现,由于表述上的差距,仅依照中文表格上的表述理解申报书的要求或多或少与原文所表述的内容有偏差,因此,对申遗表格的英文原件的解读是至关重要的。课题组专门对英文原件的内容要求进行了逐条的理解和分析,然后决定以《格萨尔艺人及其说唱传统》为名称进行申报,然后将文案写作任务分配给课题组成员。每一位课题组成员负责一至两项内容。由于课题组全体成员昼夜奋战,加之抽调的都是精兵强将,《格萨尔》的文本工作进行的很顺利,洋洋40 多页3 万多字的英文文本也如期完成。但是还有几项主要的工作尚没有太大进展,那就是10 分钟的视频文件和2 小时的视频资料以及《格萨尔》传承人的授权书,而且这几种资料都需要有《格萨尔》艺人的配合。尤其是申遗的视频材料在图像质量和制作技术方面都要求很高。我们手中所保存的视频资料均不合要求,所以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制作完成合格的视频资料,另外,传承人的授权书也必须有传承人自己的亲自签名。然而,所有艺人都在遥远的青藏高原偏僻的牧区。在短短十几天时间内想拍摄关于艺人的录像资料并且让每一个艺人在授权书上签名是不可想象的。就在忙乱中我们联系到了一家一年前专门拍摄过《格萨尔》专题片的公司,他们存有大量高质量的《格萨尔》及其艺人的视频资料。经联系,公司领导欣然同意了我们的请求,并且答应帮我们制作这两种视频文件。由于申报书中要求的最主要一个内容是所申请的项目必须是濒危的和急需保护的,因此除了文本以外,在视频中也要表现濒危的内容(后来教科文组织将申遗项目分为代表作名录和继续保护的名录两种)。20 天后视频文件制作出来了,这是一部高质量的,震撼人心的申遗陈述片。它不但较全面而生动表现了各类《格萨尔》艺人的表演风格,而且反映了《格萨尔》这部史诗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种种挑战。无独有偶,由于对职业的敏感,《格萨尔》研究专家杨恩红教授找到了两年前她在牧区调研时由主要的《格萨尔》艺人签名的授权文本。这样所有的文件准备齐了,此时已经是6 月29 日晚上7 点多钟了,离受理申报材料的截止日期还有几个小时,这时所有的课题组成员终于松了一口气。尽管如此,我们的工作并没有完成,我们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当时教科然同意了我们的请求,并且答应帮我们制作这两种视频文件。由于申报书中要求的最主要一个内容是所申请的项目必须是濒危的和急需保护的,因此除了文本以外,在视频中也要表现濒危的内容(后来教科文组织将申遗项目分为代表作名录和继续保护的名录两种)。20 天后视频文件制作出来了,这是一部高质量的,震撼人心的申遗陈述片。它不但较全面而生动表现了各类《格萨尔》艺人的表演风格,而且反映了《格萨尔》这部史诗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种种挑战。无独有偶,由于对职业的敏感,《格萨尔》研究专家杨恩红教授找到了两年前她在牧区调研时由主要的《格萨尔》艺人签名的授权文本。这样所有的文件准备齐了,此时已经是6 月29 日晚上7 点多钟了,离受理申报材料的截止日期还有几个小时,这时所有的课题组成员终于松了一口气。尽管如此,我们的工作并没有完成,我们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当时教科我们迈出的第一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第二步,一定要迈好这第二步。”
  同年,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中央领导反映了关于《格萨尔》申遗的重要性,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亲自批复,并指示要重视《格萨尔》的申遗工作。全国政协委员诺尔德等人也向全国政协递交提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藏族史诗《格萨尔》说唱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一藏族优秀民族文化瑰宝更好地传承下去。这一切让课题组全体成员对此次申报成功充满了希望。然而一年多之后的2005 年11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进入“名录”的项目名单,《格萨尔》却不在名单之内。后来得知,因为种种原因,我国政府向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两个项目中并没有《格萨尔》。
  梦想成真
  《格萨尔》申遗的挫折并没有使课题组成员沮丧。大家重整旗鼓,开始面
   附件1:2009 年1 月8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诺布旺丹先生的信函
   附件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设立的附属机构的审议意见
  对即将到来的另一个挑战:申请“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于有扎实的文本资料基础,这次申遗很轻松地被通过了。2008 年7 月,《格萨尔》的申遗工作再一次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当时,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召开了申遗动员大会,会议对申报的流程、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做了说明,并得知此次我国拟申报35 个项目。中国艺术研究院张庆善院长说:因为此次教科文组织对会员国申报数量没有限制,因此我国将以韩国、印度和日本等作为比照,力争申报的项目数量超过它们,以展示我国作为文化大国的风采。2008 年9 月初,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和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重新组成课题组申请《格萨尔》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民族文学所所长朝戈金教授任课题组组长。院领导对此极为关心,很快划拨了所需经费,这样课题组迅即展开了申遗的文案准备工作。
  此次申遗工作与4 年前相比又有新的变化,第一,申请文本内容和字数减少了,但要求更高了;第二,将申遗项目一分为二,分成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项目两种。第三;不限会员国的申遗项目数量,一旦失去此次机会就要等到4 年后。针对这一要求,课题组将原来的申报名称改为“《格萨尔》史诗传统”申报代表作名录,并且决定中文文案先由大家分头撰写,英文文本由巴莫教授起草,然后由尹虎彬和李连荣博士统稿汉文文本,对文本进行精心雕琢,做到文字优美,表达精准,内容全面,力求做到一次性审议通过。另外对视频文件也作了一些修改,根据需要将原来反映濒危情况的内容予以删减。文化部要求在9 月29 日午夜之前将所有申报材料交到负责申遗工作的文化部外联局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9 日晚7点所有的文件准备工作进入了倒计时阶段,朝戈金所长也拖着病中的身体,来到现场对英文文本进行了统稿。8 时许,所有的工作都已经圆满完成。朝所长高兴地请所有课题组成员去吃晚餐,之后派人分头将文本材料连夜送到外联局和“非遗”中心。10 月中旬,中国艺术研究院和“非遗”中心共同召开了专家委员会会议,对申报的项目进行了逐个审议。在会议上,专家委员会对《格萨尔》的文本材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项目名称是否可以改为“《格萨尔》史诗”而不是“《格萨尔》史诗传统”。另外,祁庆富教授提出,应该明确《格萨尔》的归属问题,明确表示《格萨尔》起源于藏族地区,后来流传到蒙古族、土族等地区,以免引起理解上的误差。在此次会议上,张庆善院长很激动地说,“这次我们一定要把《格萨尔》推出去,申报成功,否则我们无法向蒙藏地区的老百姓交代!”。
  2008 年10 月30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给《格萨尔》申遗项目联络人诺布旺丹博士发来信函,提出了申请文本尚需补充材料的要求。函中提出,在申请表格的第一款第四项“遗产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中说到:《格萨尔》除了中国以外,巴基斯坦的巴尔蒂斯坦、印度的拉达克、不丹、外蒙古,卡尔米克、布里亚特共和国等国家和地区也有传播,请说明传播的具体内容和存在方式等。11 月底文化部外联局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主持召开了第二次申遗工作会议,在会议上对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各项意见一一做了研究和补充、修改。我们提出的《格萨尔》的补充意见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
  2009 年9 月30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60 周年前夕,新华社传来喜讯,9 月26-28 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国的《格萨(斯)尔》被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次会议上,来自全球114 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代表经过为期3 天的讨论,确定了全球76 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我国占25 项。至此,我国政府及有关机构、专家学者历时五年协调各方力量、精心准备文案、夜以继日的辛勤劳作以及社会各界一直广泛关注的《格萨(斯)尔》申遗工作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答案。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