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大力实施脱贫攻坚综述
8月的甘孜高原,芳草萋萋,牛肥马壮,藏家新寨,宏伟壮丽,草原上,繁星点点的白色帐篷喜迎八方宾朋。
数万群众参与的甘孜山地旅游节、稻城登秋节、石渠县帐篷节、第九届康巴艺术节,目不暇接的旅游盛会,海内外宾客云集,甘孜高原歌舞飞扬、美酒飘香。频繁举办的旅游盛会,让我州农牧民群众发了旅游财。州委书记刘成鸣指出:“未来5年,甘孜州要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使其成为扶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支撑、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8月28日,距离康定城区仅3.5公里的雅拉乡二道桥村村民陈继平的楼房已经封顶。陈继平带着记者参观他刚建好的新房。三层楼共有6间带卫生间的卧室,三个宽大的客厅,大幅落地玻璃,站在三楼的窗户前,苍翠碧绿的树木,漫山遍野鲜艳的花朵尽收眼底。
陈继平说,女儿工作后,家里就只有他们夫妻俩,过去的住房是用卵石垒砌的,不防震,十分简陋。他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干不了体力活,爱人也是疾病缠身。这次第九届康巴艺术节在康定举办,人山人海,康定住宿一房难求,他们两口子预感到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能够脱贫致富,而他们家正好处在木格措景区和二道桥温泉的要道上,开办家庭旅馆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陈继平谋划着未来,信心十足。虽然是家庭旅馆,但条件要向宾馆酒店看齐。环境舒适,服务到家,游客才愿意来。“我们夫妻俩住一间,给女儿留一间,还有4间可供游客住宿,再做一些特色农家菜,年收入5万元应该没有问题。”
眼下,国道318线已进入骑行的最热时期,雅江县河口镇香格宗村的骑友驿站也迎来繁忙期。在雅江县城东侧紧邻318国道的日基村,道路两旁独具特色的木雅藏寨民居,一个20多人的自驾团队正在“圣地乡村酒店”享受着美味的藏家菜。
“前年7月,日基村全村64户民居开启改造计划,13户靠近国道的家庭都开起了乡村酒店。”圣地乡村酒店老板贡布说,当地政府出资补贴,以木雅文化为元素对日基村进行统一规划,同时对经营民居接待的家庭进行培训。“去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每家平均增收1万余元。”
2013年,雅江县政府先后投入一千余万元,将香格宗村“骑友驿站”作为旅游接待名片,修建旅游公厕,搭建装饰性的篱笆和院墙,对“骑友驿站”外观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和打造。
甘孜州结合实施产业富民和扶贫攻坚战略,依靠农牧业和旅游业双轮驱动,把旅游业作为发展的新引擎,推动旅游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十三五期,我州将重点对有条件实施旅游扶贫的88个村,2007户建档贫困户、8134人分批实施旅游产业扶持。到2018年,评定9家星级酒店、120家星级乡村酒店,接待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实现吃有特色、住有档次、行有保障、游有看点、购有产品、娱有品位的目标。
甘孜州按照做强县城、做优乡镇、做美村寨的原则,实现“景城一体、景镇一体、景村一体”高度融合发展,构建“宜居、宜业、宜游”新型旅游城镇体系。按照“弄干净、搞整齐、有文化、出品位”的总体要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发展特色精品文化旅游村寨,积极创建不同层级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乡(镇)。到2018年,在公路沿线、城镇周边、旅游景区辐射带动区力争打造40个特色旅游村、300户民俗旅游达标户。
实践证明,实施全域旅游战略,能脱贫、能奔康。2015年,甘孜州接待游客1076万人次,完成旅游收入104亿元。2018年,预计接待游客16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0亿元;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达到2.16万人,带动贫困农牧民从事旅游业人数达到1.2万人。曾经是省定贫困县的稻城,通过发展旅游,去年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农牧民通过旅游收入增幅更加明显。
一村一品 一户一业
产业发展 插上致富的翅膀
四郎群培是德格县龚垭乡2016年“摘帽”村——康公村的村民,去年,他家被确认为“因病返贫”家庭。康公村“第一书记”戴川组建龚垭乡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起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和藏猪养殖基地,帮助四郎群培联系藏猪猪仔,今年初,50头藏猪仔在四郎群培的养殖基地里“安家”,现在藏猪数量已达到100多头。
据四郎群培介绍,合作社帮他垫付了藏猪仔购买费,合作社还进行防疫指导,回购藏猪。四郎群培说:“今年合作社已经预定80多头了,预计纯收入将达到7万元,能把外债都还上,明年就能甩掉穷帽子。”
龚垭乡来格村也是乡专业合作社的帮扶对象。合作社负责人朗雪风介绍,去年以来,合作社在全乡11个行政村共帮扶贫困户50多户;建起了距离县城最近的蔬菜大棚基地和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土豆玉米菜品套种,简单粗加工,产品除了在本县销售外,还销往西藏江达等地,产品供不应求,有效带动了周边贫困农民就业。合作社吸纳120户入社,用工100多人,其中贫困户53户。
“我们村的蔬菜还未上市,很多菜商已经和我们联系好了,今年赚个万把块钱是没问题的。”泸定县杵坭乡松林坪村村民德吉对蔬菜行情十分看好。近年来,泸定县全力打造“连通内地、服务全州、辐射西藏”的菜篮子供应基地,已发展核桃6.23万亩,特色水果3.5万亩,魔芋1.5万亩,花椒2.5万亩;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3万亩,建成蔬菜产业基地21个,蔬菜种植面积达3万亩;建成中药材基地0.7万亩,羊肚菌等食用菌基地1500亩。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4个,创建了泸定“红樱桃”、“雪域野农苹果”、“幸福仙桃”等本土农产品品牌。
2014年6月,石渠县色须镇达拢牧业发展合作社成立。16户贫困牧民成为合作社成员。从此,他们踏上了利用生态畜牧、特色手工业等优势资源探索产业扶贫的道路,年收入颇丰。
“石渠是畜牧业大县,但依靠传统游牧,牧民增收难、发展难,扶贫效果始终难以提高。”石渠县委书记袁明光说,色须合作社的成功运营,引导困难群众利用本地优势产业以“支部+合作社+市场”的形式,抱团发展。
康定市瓦泽乡营官村是典型的高寒村,村里的贫困户占了1/3。几年前,市乡两级干部联合工作组进村,看山看水问村民,寻找“立村之业”,最终敲定发展“摄影家的天堂”主题乡村旅游。
改善村级交通设施、改造农房……半年后,乡村旅游开张营业。2015年,全村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解决本村就业100余人,实现旅游收入近千万元。
“藏香猪”如今很吃香。在康定市捧塔乡阳林村,藏香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良波告诉记者:“我们将猪仔赊销给贫困户自养,年底回收的时候扣除猪仔钱,再按照商品猪一斤14元到16元不等的价格,将钱补给农民。”
目前,康定市发展青稞、水果、蔬菜、菌类等特色农业基地8.7万亩,培育“青藏谷地”“打折渚”等龙头企业27家、专合组织188个、种养大户114户。
“我州的绿色农产品很受大城市市民的青睐。近年来,我们以‘圣洁甘孜’为公用商标,统领全州‘酒、肉、茶、菌、果、蔬、水、药、粮、油、文化、旅游’等系列产品发展,以品牌效应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州委副书记、州长益西达瓦告诉记者。
7月到8月,正值我州野生食用菌大量上市时节,上午采摘的松茸,下午就能摆上大城市市民的餐桌。康定、稻城亚丁两大机场让鲜美的松茸北上京城、南下杭州等地。去年同期,从稻城亚丁机场出港的松茸平均每天5吨左右,最多时一天发货量达7至8吨。
甘孜州按照“一圈一带一走廊”产业区域布局,在东部环贡嘎山现代农业经济圈4县(市)53个脱贫摘帽村,重点发展食用菌、特色水果、生猪、牦牛等种养基地;北部生态特色农业产业带9个县156个脱贫摘帽村,重点发展青稞、马铃薯、油菜、道地中药材、牦牛、藏羊等特色产业,南部特色农业走廊5个县72个脱贫摘帽村,重点发展玉米、酿酒葡萄、藏猪、藏鸡、花椒等特色产业。“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我州正着力打造立体生态格局,130万亩传统农作物、50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基地、6.3万亩特色林业产业基地今年有望完成,泸定、乡城现代农业重点县和康定、理塘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正在加快推进,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精准发力
夯实脱贫根基
色达县大章乡打西贡玛村村民泽措和妻子洛洛都是包虫病患者,去年9月18日,他们一同到州医院接受了包虫病手术治疗,泽措花了5.9万元,洛洛花了5.1万元,通过中央包虫病项目救助和新农合医疗报销后,泽措只花了1640元,洛洛只花了68.52元。
8月20日,记者从州卫计委了解到,我州实施“八免四补助”、民政医疗救助、医药爱心扶贫基金和红十字会爱心慈善基金救助、财政“兜底”救助“五大救助”,防止贫困群众发生疾病灾难性支出后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到2020 年,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承担合规住院医疗费用比例不超过10%。
截止6月底,2016年度全州3.2275万脱贫人口中,实现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1.5561万人,完成生态扶贫和移民安置0.1193万人,纳入低保政策兜底0.6979万人,纳入医疗救助扶持0.2630万人,完成灾后重建帮扶17户。同时,2016年度281个退出贫困村中有118个村实现了有硬化路,190个村实现了有卫生室,230个村实现了有文化室,281个村实现了手机网络覆盖。目前,全州共有9087名贫困人口完成了脱贫任务,中央、省、州、县四级财政共到位各类扶贫资金24.71亿元,为脱贫攻坚首战必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既挂帅又出征
不用扬鞭自奋蹄
“州县驻村干部真心实意帮我们,我们要不等不靠,要发展产业挣票子摘‘帽子’。”巴塘县夏邛镇孔打伙村村民桂英拉姆满怀感激,也满怀信心。桂英拉姆是特困户,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去年养了100多只鸡和40多头猪,年底卖了8万多元。现在,她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修建了一栋五层楼房,准备搞民居接待。
为确保如期完成今年脱贫攻坚任务,让贫困村脱贫摘帽、贫困户如期销号,炉霍县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实施目标责任金制度。脱贫攻坚指挥部“双组长”各缴纳责任金12000元;联系今年预脱贫村县级责任领导各缴纳10000元;17个扶贫专项牵头部门“一把手”、16个乡镇“一把手”和今年20个摘帽村村帮扶单位“一把手”各缴纳责任金5000元。
“签订责任书,缴纳保证金,让领导干部把扶贫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既挂帅又出征,既要顾全大局,又要兼顾自身责任,既要研究政策又要结合自身实际,既要守住底线又要争当先进。”炉霍县委书记伍强告诉记者,缴纳保证金,目的是要领导干部不做扶贫攻坚战中的“局外人”,而是要做扶贫攻坚战中的“明白人”、“责任人”和“当家人”。
8月28日,记者从州脱贫攻坚指挥部获悉,今年,我州正式启动脱贫攻坚“358”示范工程,即确立3个示范县(市)、50个示范村、800户示范户,分别在产业发展、异地搬迁等方面引领带动。以“全面发动、东路领跑、南路赶超、北路突围,努力将我州建设成为高原藏区脱贫奔康先行区和示范区”为行动指南,以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主导产业、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贫困村文化繁荣发展,全面改变贫困村面貌。
借力对口支援力量制定到村到户的脱贫规划,确保每年减少贫困村335个以上、减少贫困人口5万人左右,全州18个贫困县(市),1360个贫困村,4.8433万贫困户,19.7464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退出。
“358”示范工程要坚持“尊重群众意愿,精准扶持”、“部门联动,合力攻坚”、“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重点打造,整体推进”、“分类指导,科学实施”、“群众自愿,群众受益”的原则,对全州贫困对象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据了解,三个示范县(市)分别为泸定县、乡城县、甘孜县,50个示范村和800户示范户则分布在全州18个县(市)。其中,3个示范县(市)将通过“高寒牧区解困、生态绿色扶贫、定点单位帮扶、基层力量参与”的“五大行动”和“产业示范工程、创业明星工程、外出务工工程、希望助学工程、天使阳光工程、关爱温暖工程”,依托“人才、机构、资金、技能保障”四重保障,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在产业培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社会事业建设等方面引领带动,集中优势力量和有效资源,瞄准脱贫对象发力扶持,实现精准脱贫。在今年281个退出贫困村中优选50个村作为示范。在50个示范村中择优选择800户贫困户作为示范贫困户,示范户以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稳定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有安全住房、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作为主要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