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宗教文化>>宗教知识

发布时间:09-23

木雅地区藏传佛教寺庙文化及保护

在说到木雅地区以前,首先要了解康巴地区的地理区域和独具魅力的康巴文化。

康巴地区的地理区域,包括鲁共拉山以东,大渡河、巴颜喀喇山以南,高黎贡山以北的青藏高原地区,涵盖今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州的一部分,凉山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西藏昌都地区、青海玉树州和云南迪庆州等地区。

康巴文化就是生活在康区的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积累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是以藏文化为主体,兼容其他民族文化,具有多元性、复合性特色的藏族地域文化。康巴文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与人和谐共处,不同文化和谐共存的人天合一的“香格里拉”人文意境文化。康巴文化的精髓是抑强助弱、勤劳智慧、豪放果敢、扬善除恶、维护统一、促进和平的格萨尔人文精神。

甘孜州地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接地带,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各个其他民族文化和藏文化在此频繁交汇、撞击、互相影响、相互融合,共生共存,使其成为连接内地与西藏的桥梁,成为藏汉友好交往的纽带和见证。此外,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由北向南,经横断山脉皱褶地带的峡谷,穿越州境。一些低缓的河谷不仅是养育各民族子孙的沃土,更是连接我国西南与西北地区的天然“历史民族走廊”。历史上不少古代族群在迁徙过程中于此滞留、接触、融合,从而形成甘孜州境内民族众多,族源复杂的历史面貌。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和人文历史原因,一些古民族、古部族的文化被保留了下来,成为极其珍贵的民族文化遗存;有的外来民族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相交融而衍生出新的复合性文化,形成特色浓郁、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绚丽多彩且地域特点十分独特的本土文化和区域文化,如:德格文化圈、嘉绒文化圈、木雅文化圈、汉藏商贸文化圈、游牧文化圈、帕错文化圈、藏彝文化圈等多个亚文化圈,同时,甘孜州也被誉为:康定情歌故乡、康巴文化发祥地、格萨尔王故里、香格里拉核心区、嘉绒文化中心、东女遗风生态区、藏彝历史走廊、茶马古道中枢、藏族百科全书、雪域文化宝库、青藏高原生态博物馆、康巴人类学活化石、中国人文景观大道、人天合一的香格里拉等。

一、木雅文化概况

木雅,一个古老的民族,无论是在藏族历史文献还是格萨尔史诗中均有提及。汉籍中译名繁多,有木雅、弭药、弥俄、密那克、木内、母纳、穆纳等。今天它既是一个古老部落的称谓,又是一个地域名称。在历史上,“多康六岗”中的木雅热岗就是指木雅地区,木雅文化圈包括贡嘎山周围的康定县折多山以西、道孚县以南、雅江县以东、九龙县以北一带地区。木雅藏族的来历至今未有定论,一般认为,他们是古代党项羌人与本地土著先民融合繁衍的后裔。

木雅藏族最大的特点表现在语言上,这一区域的藏族操一种被称之为“绒格”的木雅语。而木雅语又分为东部方言和西部方言两个语区。在今甘孜州境内,分布在九龙县的湾坝乡、洪坝乡操这种语言的藏族自称为“木勒”,属木雅语东部方言区;而分布在九龙县的汤古乡、康定县的沙德乡、贡嘎山乡、普沙绒乡、朋布西乡和雅江县的祝桑乡操这种语言的藏族自称为“木雅”,属西部方言区。

木雅人善长垒石建筑,房高数丈,一般三层,底层养畜,楼上堆物住人,每家每户的二楼厨房里,主人总是会将使用的各种生活器具如瓢、茶壶、漆器、水桶、锅、碗等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每一种器具都擦得干净发亮,让人觉得主人的勤劳和家庭的殷实。木雅人以农业为主,而兼有畜牧业。他们的生产方式和衣着服饰,以及“累石为室”的居住习俗,明显带有党项文化的痕迹。今天岷江流域保留的大量具有高超建筑艺术的碉楼,如朋布西乡日头村的姊妹雕楼,双楼耸峙,高低错落,被当地人称为“男英雄和女英雄”,根据联合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专家碳十四式测定,已有750—800年的历史,至今依然高耸屹立,这就是木雅藏族人民创造出来的建筑奇迹。

藏传佛教虽然成为木雅藏族的主流信仰,但木雅人也保留着党项人古老的白石崇拜风气。在木雅地区的村寨可以看见每户人家的房顶四角堆放着一些大小不一的白石头,在一些山崖路口也常以白色石堆代替嘛呢石刻堆。

木雅人的衣着以传统的藏族服装为主,弯尖软底的藏靴、长袖系腰带的长袍等。历史上木雅妇女的服装是用自织的粗氆氇缝制的百折裙,其外面套用带毛羊皮作的过膝坎肩。另外,木雅藏族服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讲究宽大为主,袖口和裙子都以宽大为主,头饰也很有特点,用红、绿相间的彩线和头发辫成发辫盘于头顶,发辫上装饰有象牙圈和珊瑚等饰品。

二、木雅地区藏传佛教寺庙文化现状及特点

木雅文化圈内保存有唐、宋、元、明、清各时代藏传佛教寺院遗存,尤以明清时期居多。其中颇具影响的古寺名刹有:唐宋志玛那空、塔公寺,明代金刚寺,清代南无寺等。其中塔公寺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

木雅地区藏传佛教寺庙以格鲁派、萨迦派、宁玛派和噶举教派为主,各教派寺院,以其独特的寺院建筑、神奇瑰丽的宗教法器、供器、珍稀的各类造像、唐卡、壁画等艺术品及神秘的宗教乐舞,昭示着木雅宗教文化的辉煌。木雅地区各大寺院林立,除了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康定塔公寺、居里寺,在康定折西地区还有建筑宏伟的格鲁派寺庙古瓦寺,噶举派寺庙贡嘎寺,萨迦派寺庙日库寺等,此外,木雅地区各乡各大小村寨还有众多的经堂和小庙,且年代久远,庙内供奉着古老且珍贵的佛像和唐卡,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经堂和庙里古老的壁画。

2008年9月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和中央电视台组成的联合考察组对木雅地区的藏传佛教寺庙的进行了考察。发现木雅地区的寺庙和农户家中的经堂保存有很多古壁画,大部分属于清代中后期,壁画颜色鲜艳,所画人物形象鲜明,保存完好。特别是在木雅地区的雅砻江中游的支流力启河一带还发现了4处珍贵的明代壁画,大部分保存完好,分别属于萨迦派、嘎举派,另外还发现有18函明代藏文《般若八千颂》写经和一函南京刊印的明永乐版藏文大藏经。

木雅地区的藏传佛教寺庙文化内涵丰富,广博精深,极具魅力。尤其是这一地区十六世纪寺庙和经堂内的壁画保存状况之良好,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多,为国内所罕见。其主要特点有:1.各教派的融合:每个经堂的壁画内容以某个教派为主,同时也表现了其它教派的祖师、本尊和护法神,反映了这一地区在这一历史时期宗教融合的现象;2.题材丰富:壁画中不仅表现了无上瑜伽部的本尊、五方佛、菩萨、度母、空行、护法等各级尊神,而且还有西藏和本地的高僧与大德。还有连续的佛传、本生故事,每个故事以方格划分故事情节,每个情节下方往往有藏文题记,标示故事的标题。这样丰富而且完整的壁画题材是其它地区所罕见的。3.结构严整:每个经堂的壁画均在对门的正壁为主壁,正中为佛成道像,配佛传故事和十六罗汉,两边或者祖师,或表现佛尊,左右二壁多表现密教的五方佛或菩萨,上方画密集整齐的千佛,下方画祖师、大成就者等尊。门口两侧为各教派的主要护法神各两辅。4.古典的风格:十六世纪藏传佛教绘画仍继承了西藏古典主义的风格,以尼泊尔-西藏结合式的风格为主,以大红和深蓝色调为主,设色平涂,以强烈反差的色块对比表现强烈的、肃穆的宗教情感,基本缺乏世俗内容。清代壁画趋于柔和、淡雅,色调丰富,受汉地绘画的影响,将青绿山水的题材和元素运用于藏传佛教绘画的装饰中,如古树、怪石、飞泉瀑流,青草天空等,色彩有了更多的层次,空间感更加强烈。5.装饰独特:每个经堂天花板、梁柱之上均有彩绘的装饰纹样,甚至有小佛像,这些纹样十分丰富,色彩艳丽,对称排列又富有变化,令人目不暇接。各寺庙和经堂内的柱子为木刻浮雕,色彩艳丽,独具特色。天花板也描绘有各种图案,有象征吉祥的五彩雀鸟,有祈求五谷丰登的器皿和粮食,有保佑六畜兴旺的牲畜画像,也有各色各样的彩纹图案,但因年代久远,明代时期的天花板已破损严重。另外在木雅地区的经堂的柱子上还遗存着另一文化现象——诵经计数柱。沙德乡八一村考交家便发现有这一种现象。他家经堂的四个柱子上均人为的刻有大小不等的圆窝和长短不一的线条。据主人介绍,圆窝代表着自己的祖先在诵经和磕头已不能用数字来记录的时候,便在自家经堂的柱子上打一个小圆窝表示计数,而如今长短不一的横线则是他们这一代人诵经计数的方式。

木雅地区的藏传佛教寺庙还具有兼容性特点。这些在教义、教理、教法和信仰习惯等方面互有差异的宗教和教派均能在此同时存在,互相宽容。例如,沙德乡瓦约村“吉拉我”(意为集体的庙子)系萨迦、格鲁派混合寺,瓦约村贡扎顿珠家信仰格鲁、萨迦两派;瓦约村格勒家信仰格鲁、萨迦两派。

木雅地区的私人经堂均有着显赫的家世,转述若干代以前,都属于当地有名望和地位的家族,有些家族也有活佛转世。因为历史的原因,很多珍贵的壁画、唐卡和佛像都没有保存下来,这无疑是一种遗憾。

三、木雅地区藏传佛教文化保护上存在的问题

藏传佛教在甘孜州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伴随着藏族历史的发展而同步发展,形成了分布广、教派全、寺院多、影响大的显著特点。而木雅地区的藏传佛教寺庙也具有其独特性、神秘性、厚重性和兼容性特点。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进步,广大农牧民的思想意识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木雅地区藏传佛教文化的保护已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第一,农牧民对藏传佛教寺庙文化的保护意识淡漠。康定折西往南地区,如贡嘎山乡、普沙绒乡、吉居乡等乡的很多村组都有私人老房子、经堂和寺庙。其中一些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物价值,不仅是将来开发文化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当地历史、人文状况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交通条件的制约,经济条件的阻滞,广大农牧民没有从根本意识上去主动保护这些珍贵的壁画。有的人家觉得自己的经堂十分陈旧,于是开始修建、扩建和改建,致使祖先们遗留下来的东西遭到严重破坏。另外,古壁画的发现对主人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许多学者、专家慕名而来,走访、调查、拍照,在这些人中也不泛有一些居心叵测之人觊觎这些文物。去年,八一村的一户人家便丢失了两部经书,据主人说,这两部经书详细的记载了他家的族史,虽然报了案,但至今杳无音信。

第二,私人经堂和国有寺庙的申报保护单位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经考察,在康定折西的木雅地区所发现的4处明代壁画,只有一处属于国有寺庙。而剩下的3处,甚至其余的十几处清代壁画,大部分都是私人经堂。私人经堂如何由国家监管、维护,私人利用仍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根据《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一条,“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如果所有人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抢救修缮,所需费用由所有人承担。”

现实的问题是:私人保护意识淡漠会对现存的经堂文物造成破坏,即便是当地的文化、文物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文物的主人也了解到所管文物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地方财政能力不足,无力加以保护,这些文物的命运也很难预料。这种矛盾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突出。我们所调查到的一些明代经堂已经面临着倾塌的危险,如不及时修复,其状况将会急剧恶化,后果不堪设想。希望国家文物主管部门能尽快拿出有效的方案,拯救民族地区的濒危文物古迹。

第三,对寺院古建维修,随意拆建,破坏原有的历史文化环境,破坏原有的格局。目前社会上一些人对寺庙文化保护十分无知,大量使用水泥、钢材、铝合金、地砖等现代建筑材料,破坏原有建筑的结构、形制、装饰风格,破坏籍以复原古代文化的原始信息,他们一味追求所谓豪华、气派、现代的无知理念,造成了许多古建筑被人为破坏。

四、加强木雅地区藏传佛教寺庙文化保护

藏传佛教寺庙文化底蕴厚重,源远流长,经过千年岁月的积淀,遗留下的珍贵的文物和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大家去保护

通过调查,木雅地区散存于民间的可移动文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这些文物包括有金、银、铜、铁、石、漆、木、纸、绢帛……各种质地的古代及近代文书、典籍、经卷、唐卡、造像、宗教法器、供器,生产及生活器皿等等。这些流散文物,大多集中于藏传佛教各教派寺院、经堂和私人老房里。 为加强对藏传佛教寺庙文化的保护,提出一些肤浅的建议:

一、就康定折西地区的寺庙来说,很多寺院都未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因此无法建立保护机构,落实保护责任书,更谈不上实施“四有”工作。同时寺庙比较分散,交通条件差,绝大多数寺院内部道路差,卫生设施差,佛殿、经堂内采光、照明条件差。文物管理尚处于原始状况,寺院一般无标识,无文字图片资料。因此,县文化部门应积极配合宗教部门,对沿主干公路线及旅游线路上的寺庙进行申报。寺管会要大力提升自身定位,更新理念,增强文物保护意识,积极申报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文物保护法》等国家法律法规来保护自身资源,通过大力开发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深度发掘寺庙文化内涵,促进文化旅游的协调发展,让木雅藏区的藏传佛教文化和历史文化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加强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在寺院内增设现代化报警防盗、防火安全设施。在维修过程中,凡属省、州、县重点文化保护单位的寺院均应划定建设控制带、一般保护范围和重点保护范围。在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筑危及文物安全的设施,不得修建其形式、高度、体量、色调等与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不相协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属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寺院进行维修时,必须坚持“保护文物原状”、“作旧如旧”的文物维修原则,不得擅自改变其结构、形式、材料、色调等。不属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寺院进行维修时,也应切忌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应保持建筑特有的民族风格。

三、加强《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增强农牧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文物保护工作对甘孜州来说是一个晚起步工作,无论是群众还是基层的广大农牧民对文物这个概念意识不是十分清楚,更谈不上文物的保护。例如,某地在施工或者是农村修建房屋的时候,挖出的各类铜器、陶器等文物,全部当作垃圾处理,这是因为老百姓根本没有文物的意识。还有沙德乡八一村考交家的经堂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如果不是曲吉活佛的及时阻拦,那么如此珍贵的明代壁画将荡然无存。因此,这就需要县级文物部门,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将《文物保护法》送到基层去,深入彻底地向广大农牧民群众宣传什么是文物,怎样去保护文物以及保护文物的重要性,要让老百姓知道,保护文物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本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们这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光彩夺目的地域文化。

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工作,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并将之运用于工作实际当中去,提高广大群众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达到自觉保护文物的目的。只要我们执着地工作,古老厚重的藏传佛教文化历史将成为康巴藏区的辉煌。




39.7K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
霍尔古藏茶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