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00多年前的某一天,十六位少年携带着大量金银财宝从吐蕃都城拉萨出发,穿越喜马拉雅山麓,前往印度学习文字。尽管风雪交加,但他们毕竟生长在青藏高原,严酷的天气并没能够阻碍他们前行的步伐。只是到了目的地印度后,活下来并学成归来的只有一位,他的名字叫吞弥·桑布扎。他知道此行任务艰巨,但他不知道他这一去一回竟会为人类文明增添新的光辉。
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在平定内乱、征服诸侯、重新统一吐蕃之后,他一方面与周边诸国,如尼婆罗、唐王朝建立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又积极发展生产,制定严密的各项制度。由于民族间的交往、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治理朝政的迫切需要,松赞干布深感缺乏文字的不便,遂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从其治下几百名才俊中认真挑选了以吞弥·桑布扎为首的16名聪颖俊秀青年,派遣他们携带大量黄金前往天竺拜师访友,学习梵文和天竺文字。
吞弥等路经尼婆之阳布(今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附近),拜见尼婆罗国王鸯输伐摩王,国王为他们赐予解暑药物等。异国的奇禽野兽并没有吓倒这些锐意向学的青年,他们继续前往天竺求学。但是天竺的热带气候却使长期生活在寒冷高原的16位青年难以适应,其中15位先后病卒于他乡,只有吞弥·桑布扎孑然一身,一位叫黎敬的婆罗门及一位叫作拉热白森格的学者学习梵文和语言。求学期间,吞弥敬重佛法,刻苦习修,成绩优异,故被天竺人敬称为“桑布扎”,意为贤良之藏人,“吞弥”是其家族名。
之后,吞弥·桑布扎带着对师长们的感激,怀着对梵文的认识和了解,学成回到吐蕃。遵照松赞干布的意愿,他以梵文50个根本字母为楷模,结合藏语言特点,创制了藏文30个根本字母;又从梵文的16个元音中造出4个藏文元音字母。吞弥还从梵文34个子音字中,去掉了5个反体字、5个重叠字,又在元音中补充了元音啊字,补充了梵语迦、洽、稼、夏、啥、阿(音译)等6个字,制定出4个母音字及30个子音字的藏文。据史料记载,吞弥创造藏文后即制藏文颂词献给松赞干布,赞普十分高兴,赞赏之。为了带动臣民学习藏文,赞普拜他为师。带头在玛如宫潜心学习藏文声、韵和其它文化,不与外界接触,闭门专学了3年。
吞弥·桑布扎又根据古印度的声明论著,加上自己所创藏文的特点和方法编出了《文法根三十颂》,使藏民族第一次有了本民族的文字。随着用藏文记载的著作和翻译作品不断地应运而生,藏族历史从此进入到一个文明的崭新阶段。
然而,在藏学研究领域中,对于藏文的起源和形成,至今众说纷纭。有一种观点认为,藏文和藏文书法由雍仲苯教祖师敦巴辛饶创制,即今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桑布扎只是在此基础上完善了藏文。依照这种观点,最早的藏文书体叫达斯蚌益。后来,在它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大玛尔文和小玛尔文,还产生了天成文和斯益文。
公元七世纪中叶,吞弥·桑布扎以玛尔文为蓝本,并参照古印度的古巴达文创制现行的藏文,并确定了乌金( 楷书体) 和乌梅( 行书体) 两大书体。据史料记载,前弘期出现过八种不同的字体:
蟾体,吞弥·桑布札所创的最初的乌金体,其形状如同草坪上的一只伸开四肢的黑色蟾蜍,因此被称为“蟾体”。吞弥·桑布札将这种字体亲书刻于拉萨北面颇荣卡山岩上。
列砖体,这种乌金体是公元七世纪末的大书法家恰·阿仁钦巴所创。因这种字体的每一个字母形似方砖,每行字如同排列整齐的方砖而得名。
雄鸡体,这种字体是公元七世纪末至八世纪中叶的大书法家恰·嘎比乌次所创。这种乌金体形似昂首高叫的雄鸡。它的显著特点是字体的腿细长,横向笔画略带倾斜,三个元音符翘起。
稞体,这种字体是公元八世纪中叶的大书法家格·年贡觉旺所创。用这种字体书写的文稿酷似青稞粒撒在古色的毡子上一样。青稞粒呈橄榄状即
椭圆形。这种字体也呈橄榄状。其主要特征是顶端横向笔画是弧形的,同样凡是横向或斜向笔划都采用弧形,字体呈扁状,酷似横放的橄榄或青稞粒。
串珠体,这种字体是公元八世纪末的大书法家伯雪昌姆所创。立于桑耶寺大殿大门左侧石碑上的铭文就是这种字体。这种字体的特点是圆弧形笔画醒目。因用这种字体书写的每行字很像一串珍珠,故得此名。
蜣螂体,这种字体系公元八世纪末至九世纪中叶的大书法家次奔降秋所创。其特点是字的主体粗大,而元音符号和字的腿细而短,酷似蜣螂。它是在稞体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的字体。
鱼跃体,这种字体是公元九世纪初叶的大书法家智瓦云旦所创。这种字体形似鱼儿跃出水面。它是雄鸡体和稞体的结合型,每个字呈左高右低,元音符的倾斜度更大。它不同于前几种字体,它的字形主要由斜形曲线或左高右低的斜向弧形笔画组成。这种笔画近似鱼形或柳叶。
腾狮体,这种字体是公元九世纪中叶的大书法家札氏和许氏二人共创的。其形状如腾跃的雄狮一般。它是综合雄鸡体的雄姿、鱼跃体的腾态,加上厚重的笔画书就的一种雄健的字体。这种字体扁长、斜向笔画和纵向笔画末端斜挑。
一千多年来,人们用藏文写下了浩如烟海的各种典籍,记载了藏族人民所经历的漫长的历史进程,同时也记载了藏族与各兄弟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随着后弘期译经事业蓬勃发展,藏文书写又迎来了巨大的变革,先后出现了白徂、朱匝体、徂仁体、徂同体、伊体、雄体、酋体等多种字体,为藏文的书写艺术增添了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