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县毛尔盖地区活跃着一支骑警队伍,保卫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编者按
一路向西 跟着骑警去巡山
川西草原上,一支马队沿着山谷缓缓爬行,领头的藏族汉子洪波扎西一声长啸,骏马伫立。他举起望远镜俯瞰,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垠的草场。牦牛和骏马成群结队,正静静地享用鲜美的青草。
这里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十多万牧民与日月星辰为邻,逐水草而牧。他们享受着日渐富裕的生活,却也忌惮盗马贼会不期而至,瞬间将牛马席卷一空。
洪波扎西一行人,是被当地牧民称为“草原之鹰”的阿坝骑警。他们穿梭于雾霭中,以蓝天白云为枕,与大地苍鹰为伴,进毡房、走牧场,肩挎八一杠步枪,长鞭一挥,撼动四方……他们要对付的,正是那些臭名昭著的盗马贼。
9月19日至25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历时一周,跟随阿坝骑警深入草原腹地,翻雪山、御高寒,追击一个盗马贼团伙。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推出《走近草原骑警》系列报道,零距离探寻骑警这个最为神秘的警种,为读者献上一部“西部大片”。
9月,毛尔盖草原上吹来寒风,预示着偷牛盗马的高发季节即将来临。10名阿坝松潘骑警整装待发,开始了一年中持续时间最长、最为艰苦的巡山之旅。
这是一支平均年龄28岁,由藏族、回族和汉族民警组成的队伍。此次他们将身背钢枪,穿越方圆1800余平方公里的大草原,追捕一群狡猾的盗马贼,守护牧民们赖以生存的牛马。
9月19日清晨,华西都市报记者跟随松潘骑警一道,踏上了充满刺激又不乏危险的路途。
9月20日,洪波扎西率骑警在山间巡逻。
高原集结
荷枪实弹全副武装
草原深处搜捕盗马贼
9月19日清晨7点,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毛尔盖草原细雨霏霏,空气阴冷。洪波扎西套上警服,扎紧围脖,呼出的一口气,瞬间成了一团白雾。
洪波扎西,32岁,毛尔盖片区派出所所长,身材敦实,皮肤黝黑。他也是这支骑警队的队长。
民警祥巴足取出3支八一杠自动步枪、2支防爆枪和2支手枪。待所有人扎上防弹背心后,洪波扎西下令整队。他面前站着雷隆曜、陈明、朗介泽仁、祥巴足、泽仁罗吾、杜介足等9人,其中有藏族,也有回族、汉族,来自附近派出所。接下来近半个月的巡山,将是充满危险的远行。
40分钟后,骑警队员驾驶两辆越野车抵达茂峨山垭口。海拔4000米的集结地,冷雨裹着寒风,打得人瑟瑟发抖。垭口边坡上一间石头房里,生着火,炉上煮着马茶。几个藏族牧民正围炉取暖,“等你们好久咯!”洪波扎西说,“派出所马匹不够,所以向牧民借了几匹。”
牧民郑巴他迎上来,递给洪波扎西一杯马茶。今年春天,他家里60多头牦牛一夜之间被盗马贼偷走,队长带着骑警追了20多公里,最终在川主寺附近将被盗的牛追回。从此以后,只要骑警有需要,郑巴他一定会选家中最好的马,提供给他们使用。
10点,整队完毕。“立正!”随着洪波扎西一声大喊,队员们向草原深处进发,踏上了搜捕盗马贼之路。
草场巡逻
专挑盗马贼走的路
一路静默防走漏风声
苍鹰在头上盘旋,寻觅着高原上的猎物。骏马在潮湿的石头和草地间穿行,鼻子里“扑噜、扑噜”地喷着气。马队后方,留下长长的马蹄印,阵阵浓烈的马粪牛粪味,弥漫在周围。
洪波扎西走在最前方,警惕地打望着四周,每到坡顶,就伫立片刻,然后右手一挥,马队鱼贯而上。一路上,大家都不说话,队伍安静异常。
中午12点,在山区行进了六七公里后,一行人下马休整。大家围坐在火堆边,一手端着马茶,一手攥着糌粑。这时,所有人的话匣子突然打开了,有说有笑。洪波扎西开玩笑说:“草原上能吃到这些,就好比你们城里人吃顿洋快餐那么安逸哦。”人群一阵哄笑。
为什么大家一路沉默?陈明压低声音说:“我们在追捕的时候,走的都是盗马贼经常走的路线,话说大声,贼听到了跑了咋办喃?”他指着马鼻子又说:“马栓子也要拉紧,草原上哪怕是鼻栓子发出一点声音,几百米外都听得到。”
松潘骑警队队长洪波扎西和他的马在一起。
深夜鸣枪
以武力震慑盗马贼
每个小时会鸣枪一次
马队再次出发四五个小时后,一座高耸的雪山挡住了去路。太阳落山,寒风像刀子一样从山间蹿出来,切割着脸颊,阵阵生疼。“这就是毛尔盖草原的制高点——腊子山,海拔4000多米。”洪波扎西看看表,已是傍晚6点,“陈明,整队,今晚就在这里扎营!”
大家开始拴马,铺设帐篷。“啪!”一声枪响在记者耳边炸开,脑袋一阵嗡嗡响。转过头去,只见陈明端着步枪,向山谷鸣枪。杜介足兴奋地跑上山坡,“该我了该我了”,说着,他解下挎在肩上的步枪,对准同一个方向,扣动了扳机。“啪……啪……”清脆的枪声在山谷中回响。
“周围不见一个人,为啥鸣枪?”面对记者的不解,洪波扎西指着山谷下一片阴暗处说:“那里就是盗马贼进入草原腹地的必经之路,路上全是沼泽泥潭,牧民和我们都不敢轻易过去,是盗马贼逃跑的天然屏障。队员们在休息的时候鸣枪示警,方圆几公里都能听见,他们就不敢靠近这一带。”
10声枪响后,山谷又恢复了宁静。洪波扎西说,接下来的整个晚上,队员们将换班守夜,每个小时都会鸣枪一次。每次少则一发,多则五六发,直到天亮。
民警讲述
草原曾有头号大盗
挟持人质逃跑终落网
9月20日清晨6点,队员们起了床。吃过糌粑,洪波扎西把队伍分成两路,一路由他带队,向红原县色地乡交界处进发,另一路则由雷隆曜带队,向红原红木乡交界处进发。
记者跟随洪波扎西,不断沿直线翻山,上、下、上、下……人在马背上都快颠散了,仍不见盗马贼踪影。“会不会他们一直在暗处,悄悄跟踪我们?”记者心头不禁冒出这个想法。
事实上,盗马贼在许多骑警眼里,的确如“传说”般存在。洪波扎西说,“10多年前,一匹马一根长鞭,一个盗马贼就可以从北方草原长驱直下;一壶水几块饼,就可以熬十天半月。没吃的就挖野菜菌子,没喝的就躲到山洞里喝雪水。白天露宿山林,晚上专拣荒僻难走的山路走,在山头观察好情况后,深夜闯进牛马圈驱赶,一次可以赶出几十上百头。要是有牧民来追,他们就会开枪杀掉一头牛或马,一来表明他们有枪,二来吓唬对方。等你追过去,他们早就不知钻到哪里去了”。
民警朗介泽仁说,十几年前,草原上曾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头号大盗,他一人一枪一马,以偷牛盗马贩枪为生,12年后被阿坝警方抓获,但在缉押途中,他却挟持人质逃跑,一躲就是7年。2000年初,他又打死一个摩托车主,骑车逃到阿坝县城,最终被110巡警擒获。
巡山之余,民警们用游戏解乏。
深夜贼影
凌晨偷牛货车转运
半小时盗走60头牦牛
夕阳西下,骑警队来到一座草场歇息,50多岁的牧民索朗卓玛微笑着把队员们迎进毡房,递上刚做好的酥油茶。“最近牦牛还好吧?”“还好,只是害怕盗马贼又来,你们可要多来看下我们啊!”
今年3月的一天,索朗卓玛的丈夫和儿子外出参加婚礼,凌晨时分,睡梦中的卓玛被吵醒。透过毡布,能听见吆喝,她意识到遭贼了,但不敢走出毡房。半小时后,她打开房门,栏里的60多头牦牛已不见踪影。
洪波扎西发现,牦牛群的脚印伸向公路,公路两端的路面满是泥土,几道轮胎印很明显。他判断,牦牛不是被赶进了草原深处,而是被装上货车拉走了。“牦牛一般被卖到北边的甘肃境内,或是南边的成都。如果三小时内挡不到,车很可能跑到省外,挡回来的可能性就不大了。”他说。
骑警和当地派出所在茂县、川主寺、若尔盖设卡拦截。几小时后,装有60多头牦牛的大货车在几十公里外的川主寺被拦下,车上6名男子被挡获。主要嫌疑人交代,自己就住在索朗卓玛家附近的草场,因赌钱输了十几万元,才伙同几人来偷牛。为了第一时间逃离,他们还特意花1000多元租了两辆大货车,没想到最终还是没跑掉。
短兵相接
鸣枪示警雷霆出击
三黑影转眼窜进山谷
9月21日,完成了边界的巡逻,洪波扎西一行掉头向南,与另一路人马会合。中午时分,到达会合地点,另一支队伍如约而至。带队的雷隆曜一屁股坐在油布上,脸上滴着水珠,分不清是汗还是雨,“刚才遇到3个(盗马贼)!”大伙一下紧张起来,围了过来。
雷隆曜喝了口热茶,指了一下外面说:“昨天傍晚,天都快黑了,我们远远地看见山对面有3个男的。我拿望远镜对着他们,身上没看到枪。他们也拿望远镜看我们。”“砰!砰!”骑警先发制人,扬鞭策马,风一般冲下去,空气中传来示警的枪声和“站住”的喊声,三个黑影迅速转身,向山坡背后跑去,眨眼工夫就窜进了山谷,消失在灌木丛中。
洪波扎西比划着手指说,以前一头牦牛才1500元左右,偷上十几头就可以换一支一万多元的黑枪。现在,一头牦牛能卖到五六千元,一匹好马值一万多元。目前,随着枪支管控加强,牧区也用铁丝网将草场相隔,持刀枪来偷牛马的少了,盗马贼也没有以前那么猖狂了。
下午2点,队伍再次集结,向着草原更深处挺进。华西都市报记者余行李天宇 摄影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