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康巴作家群>>涉藏地区

发布时间:11-29

村寨旅游火 藏乡摘“穷帽”

白马王朗旅游度假区探索“景区带动型”旅游扶贫模式——

11月24日,天刚放亮,平武县白马藏族乡“白马部落”客栈的女老板噶泥早,已开始到厨房生火烧水。她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系上彩色腰带,戴上圆盘毡帽,再整理好帽子上亮眼的白色羽毛。一切收拾停当,噶泥早打开“白马部落”客栈大门。这几天,恰逢平武的土司文化节,有不少游客上门。

噶泥早今年33岁,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与“旅游”扯上关系。2012年,成都天友旅游集团决定投资36亿元打造白马王朗旅游度假区,嘎泥早的家在度假区规划的范围内。随着道路的修通,旅游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游人越来越多,噶泥早联合几个亲朋好友一起开客栈。今年夏天避暑旺季,“白马部落”开始对外试营业,生意一直红火。仅国庆黄金周期间,客栈营业收入就达近20万元。

过去,白马王朗旅游度假区项目核心区域内的1526名村民中,贫困人口达206人,贫困发生率达14.1%,高出全省贫困发生率5.5个百分点,是秦巴山区的连片特困区域。虽然距平武县城只有几十公里,但白马王朗旅游度假区域的海拔骤然上升至2000多米。平原地区的深秋时节,度假区内已是寒气逼人,流淌的夺补河水和古朴的村寨使得这里别有风情。

2012年,平武县投资1000余万元修建度假区主干道。经过近3年建设,主干道修通,噶泥早的客栈就开在主干道旁,38间充满藏族特色的客房收拾得干干净净,再加上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和漂亮的民族服饰,吸引着来来往往的游客。

平武县县委书记李治平介绍,白马王朗旅游度假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引进大集团开展“景区带动型”旅游扶贫模式。度假区内的刀切加、祥述加、扒昔加等村寨变“民宅”为“客栈”,187户藏居建成客房1301间、床位5666个,可接待5600余人住宿、近万人就餐。“白马部落”等客栈的兴起,带动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较2012年翻了番,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发展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让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前景,他们适应发展变化,通过参与旅游业脱贫致富。平武县木座藏族乡民族村村民杨林在度假区服务站打工,每月能挣2000多元。他说:“比在家务农稳定多了。”“白马部落”客栈的10多名员工,都是当地人,加上工资、补助、提成等,每月收入达3000元以上。

专家点评

景区带动

让资源转化为资本

白马王朗旅游度假区是引进大集团打造“景区带动型”旅游扶贫模式中的佼佼者。“景区带动型”的关键词不仅在“景区”更在“带”这个字。白马王朗旅游度假区的带是多层面的:以资产平台带村、以旅游规划带村、以基础设施带村、以旅游业态带村、以优先就业带村、以市场营销带村……这些带动方式都是一种鼓励,让当地村民参与到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使他们成为度假区开发的受益者。

带头人说

对于贫困地区而言,资金是发展旅游扶贫的一大难点。白马王朗旅游度假区“龙头企业+村寨/合作社+本土创业者+其他农户”的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值得借鉴。可以说,度假区本质上是一个“旅游产业金融扶贫试验区”。如今,这个试验区正在实现三大资源转化为三大资本,即老乡住房转化为经营场所、白马文化转化为文化产业、村寨人口转化为人力资本。三大资源转化将有力推动当地村民在旅游产业平台上实现充分就业、居家创业,获得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从而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北京慧谷智库创始人、旅游专家龙江智

我们通过三方面带动群众脱贫致富:通过银政企基层党组织共建引领“精神扶贫”,带动白马老乡积极全面融入旅游产业平台;构建完善产业平台与老乡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当地人平等共享景区开发的成果和红利;协调中国进出口银行四川分行等银行和金融机构对景区、社区进行金融支持。

协调信贷支持和给予现金补助是我们对老百姓实打实的支持。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已把白马王朗旅游度假区定为“支农再贷款支持生态旅游建设基地”,由平武县农村信用社提供期限长达7年的扶贫专项贷款1000万元,支持农户发展家庭旅游接待。另一方面,我们向有意愿开展旅游接待的村寨农户发放5000元至5万元扶持资金,协助和引导其将住房转化为经营场所;引入门票收入分成机制,在扒昔加寨独立景区,集团与村民签订景区门票收入分成协议,约定将门票收入的10%分给村寨。农户还可将门票分成再次入股到企业变“股民”。

——天友旅游集团产业扶贫事业部总经理王九河

□四川日报记者 刘星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