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记拉萨北派医“水银洗炼法”
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其他各民族的用药理论与工艺技术,形成了具有藏族特色的医药理论与技术。医离不开药,藏药的来源有三,一是植物,二是动物,三是金石。
在金石药使用方面,藏医汲取了古代汉民族丹药治病及炼丹工艺的成就,形成了部分功效卓著的定型方剂并传承至今。其中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拉萨北派医“水银洗炼法”就是独特的藏医金石用药的代表,是传统藏医药学中的一朵奇葩。近日,记者有机会通过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尼玛次仁之口,得以窥探这民族文化遗产的一斑。
尼玛虽已年近花甲,但腰板笔直、头发乌黑,说起话来声如洪钟。自13岁学医,他曾师从著名藏医药学大师措如·次朗,现任西藏藏医学院院长、教授,藏医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水银洗炼法”是制作藏药的核心技术,它通过复杂工艺将水银的毒性去除,并与金、铁等其它矿物的煅灰药,根据物种相克原理,进行特殊加工炮制成各种藏药。“水银洗炼法”加工的制成品称为“佐塔”,是配制珍珠七十、仁青常觉、仁青芒觉等名贵藏成药不可缺少的原料。由于“水银洗炼法”历史文字记载只有一般操作描述,没有核心技术提示,加之工艺操作复杂且危险,目前能够掌握它的人凤毛麟角。尼玛解释说:“‘水银洗炼法’的一般理论都是简要阐述,具体的核心价值只能一对一地操作以后才能学到,这就像比较复杂的做饭一样,即使菜谱里都写了操作流程,但是照着菜谱也还是做不出来那个味道,所以历来都是要一代一代、一对一的传下来。”
不用精密的检测分析仪器和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就能把含有剧毒的水银洗炼成无毒且具有奇特疗效的药物成分,这不能不说是古老藏药制作工艺中的一个奇迹。
据介绍,水银加工的实践方法始见于公元8世纪藏医药祖师玉妥宁玛·云旦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中,后经历代著名藏医药专家的实践与传承。西藏和平解放后,这一传统的集大成者是已故的西藏著名藏医学家措如·次朗,他在实践基础上撰写了《金属药物的加工与珍宝成药的实践》《水银洗炼法》等著作,使这一技艺在当代得到继承和发扬。
由于只有极少人掌握这种技术,水银洗炼过程一般人很难看到。 据尼玛次仁院长介绍,水银洗炼法是藏药最尖端的技术和囊括藏药传统加工技术全部精华,洗炼水银要经过四个步骤,耗时月余。
首先是搓揉。把水银和干姜、胡椒等粉末装在皮口袋里长时间搓揉,并对温度控制有一定要求。然后是提炼。把水银分解后倒在装有菜籽油、硫磺等物的特制石锅里密封,温火烧煮数小时,待水银变成块状物后再砸碎。第三步是洗涤。用某种特制液体和青稞酒先泡后洗,再用清水反复洗涤。最后是研磨。将硫磺、石榴汁和在水银小颗粒中研磨成干粉。所有这些工序要求在遮光的黑屋里操作。
经过洗炼的水银由白色变成了黑色的微小颗粒,重金属可以漂在水上。这时得到的物质藏语名为“佐塔”,即可入药,也可直接口服。尼玛次仁还告诉记者,严格来讲,水银洗炼法应该叫“金属洗炼法”,因为不只是水银,像金、银、铜、铁等金属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进行加工洗炼。
随着社会的发展,洗炼用的工具发生了变化,过去只能用皮口袋揉,如今可用热水袋了;过去是用一根木棍听石锅里的水银提炼程度,如今改用听诊器了。但大部分步骤都没变,如洗炼过程不能见光,洗炼中要采取严密的防毒措施等。
水银洗炼加工后的制成品对脑溢血、麻风、痛风、黄水病等疑难杂症具有奇特的疗效,对普通人也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是配制名贵藏成药缺一不可的重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