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游方僧有很多吾尔多说辞。
挂在身上作为装饰的吾尔朵。
古希腊已经有这种“吾尔多”式的投石比赛。索穷提供。
“吾尔多”是藏地牧民的赶羊工具,是一种用毛线编织而成的长约一米半的绳状物,中腰部位有一不规则的菱形小兜。今天,藏地游牧民族制作和使用的吾尔多成为民间收藏的新宠。
“吾尔多”是藏地牧民的赶羊工具,是一种用毛线编织而成的长约一米半的绳状物,中腰部位有一不规则的菱形小兜。用法是将吾尔多以小兜为中心对折,再将有小环的一端套在中指上,末端捏在手中。接着在小兜中装上石子,最后挥舞吾尔多绳,待惯性加大后,趁势松开末端,把石子投向目标,以驱赶羊群或攻击猎物。
藏族人使用吾尔多的历史可追溯到聂赤赞普时代,大约有2000多年历史。据考古调查,特别是岩画证据表明,吾尔多及类似的投石器最早起源于中亚地区,几乎与人类文明史同步。曾经是古希腊猎鹿人的武器。古代的罗马人,马其顿人,凯尔特人在战争中也曾经用这种投石器攻击敌人。这种武器后来随着游牧为生的印欧人传播到东、西亚和欧洲其他地区。但到了现代,主要使用它的只剩下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印第安人,西亚的少数部族和中国青藏高原的游牧民了。因此,吾尔多无疑是人类社会畜牧文化的活化石。
今天,藏地游牧民族制作和使用的吾尔多尤以其强烈的地域特色、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文化内涵,成为民间收藏的新宠。
几乎同样历时久远的藏族民间谜语,曾以童话般的语言形容这种柔软又凶猛的多用途轻型武器吾尔多。
吾尔多作为藏族人广泛使用的放牧工具,在藏语里,“吾尔”的意思是威震四方的龙之声;“多”的本意是石头,在这里具有武力的意思,亦即武之力,是战神的九大武器之一和英雄使用的武器。吾尔多在使用过程中,既有很大的声音,也有很强的威慑力。因此,概括起来,“吾尔多”是具有威震四海的武力的意思。
在西藏藏北牧民的谜语里经常出现以吾尔多为谜面的各种谜语,如:黑白花纹如蛇身,白色尾巴似法螺,头被人手握得紧,吞进石头又吐出。躺在巢穴怒如蛇,出了巢穴空中龙,怒了的投石如霹雳,喊起声音似雷鸣。金刚手柄亦为头,雍中吉祥结为腰,白色尾巴似法螺,全身上下皆为目,张开嘴巴吃石头,坐下歇息变饰物,走起路是放羊者,虽非弓箭但相似。并非铁匠巧手炼,彩幔长枪花耳朵,若需弹药地里捡,无需点火自然爆,等。
在这些藏地广为流传的谜语里,可以看到富有想象力的藏族先民除了把吾尔多比作蛇、龙等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和神圣的动物以外,还比作弓箭、长枪、饰物,以及放牧者本人等等,通过与牧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来比喻吾尔多,既给我们生动地描述了吾尔多及其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又介绍了它的作用、形状、威力等特点。
一条完整的吾尔多是由“吾尔龙”、“吾尔堆”、“吾尔梯”、“朵灼”、“吾尔麦”、“吾尔假”等部分组成的。另外还有“奥仲”、“纳杂”等主要用来美饰的部分,“奥仲”主要有染色的尾毛,“纳杂”是几根比较细的牛毛编织而成,也是用以美饰吾尔多,大多出现在做工精美的吾尔多上。
具体来说,吾尔多的上端有一个直径约为三寸的套环,使用时将套环套在中指上,这就是“吾尔龙”;中间有一块巴掌大的椭圆形叫做“吾尔梯”,“吾尔梯”的图案最丰富复杂,总有上百种,有的“吾尔梯”甚至是镂空缝制的,有利于空气贯穿并利用其良好的弹性,更好地包住石弹使石子投的更准更远。然后是“朵灼”。石子从吾尔梯飞出时与“朵灼”产生最大的摩擦,所以朵灼一般由牛皮包缝,上面刺绣日月、吉祥结等美丽的图案。而从“吾尔龙”到“吾尔梯”之间是“吾尔堆”,意思是吾尔朵的上半部;从“吾尔梯”到末端一般称为“吾尔麦”,指的是吾尔多的下半部;从“吾尔梯”开始有一段扁平的部分,称之为“多辰”,可以理解为是投石助推器;末端用较细的羊毛或者牛毛等编成鞭梢,称作“吾尔假”。但最好的吾尔假是由纯白色的绵羊毛做成的,特别是用三根白色羊毛线编成的吾尔假声音最为响亮,也有利于石子飞速投出时不受摩擦产生的阻力,使石块投的更远、更准,它也是吾尔多的主要发音体。
“索莱”、“曲眯古智”:吾尔多的基本分类
吾尔多也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分类,但其主要根据从编织的不同材料和不同工艺进行如下的分类。
首先,吾尔多根据编织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黑牦牛粗毛吾尔多、白羊毛吾尔多、黑白羊绒毛吾尔多、山羊粗毛吾尔多、皮绳吾尔多等五种。黑牦牛粗毛吾尔多是由牦牛的粗毛以及尾毛为材料的毛线编织而成,毛色大都选择黑色,具有硬度高、耐用等特点;白羊毛吾尔多是由羊毛以及粗尖毛为材料的毛线编织而成,具有柔软性强,声音响亮等特点;黑白羊绒毛吾尔多是由黑色和白色的羊绒毛为材料的毛线编织而成,大都用来做小孩玩具或者男女青年腰间佩戴的饰物,有的还挂在房柱上方以及马鞍前头用来辟邪禳灾保平安;山羊粗毛吾尔多,是由山羊粗毛为材料的毛线编织而成,这种吾尔多虽然可以像其他吾尔多一样使用,但是在民间一般认为是不吉利的,所以很少有人用它;皮绳吾尔多,是由牦牛、鹿、羱羊等动物的皮绳为材料制成,这种吾尔多虽然现在已经很少见,但是古时候应该是非常多见的。藏族文学巨著《格萨尔史诗》中有这样的记载,“长长彩幔吾尔多射程远,短短彩幔吾尔多命中高,白色羊毛吾尔多声音好,杂色皮绳吾尔多力度大”。还说“吾尔多上部由雄鹿皮织成,吾尔多下部由雌鹿皮织成,幼鹿额皮织成放石带”。这里提到以雌、雄、幼鹿的不同皮革来编织成的吾尔多,也属于皮绳吾尔多之一种。
其次,吾尔多根据编织工艺不同大体也分为单色毛线吾尔多和多色毛线吾尔多。单色毛线吾尔多根据编织工艺上的不同分为两种。在编法上基本都是一样的,四个棱面都是呈长方形。后者又依据毛线的数目分为7、9、11等数目的毛线编成扁形以后用针线对缝而成。这一类单色毛线吾尔多一般都由白色或者黑色毛绒等单色毛线编织而成,所以这一类吾尔多的颜色都很单调,大多用作小孩的玩具。
多色毛线吾尔,简单点儿的是由黑白两种颜色的毛线编制而成,又分由两根白色粗毛线和两根黑色粗毛线编织呈长方形的或由8根较细毛线编织的。复杂点儿的,由黑白颜色的毛线各8根,共16根毛线编成锯齿状主绳“索莱”,它形状较扁,一般分大花、小花、鼠目、白黑侧等4种不同编法的图案。除了这些,还有一种编法是有由4根白毛线和4根黑毛线编成螺旋式的图案,在螺旋方向改变的地方出现一种相似于眼睛的图案,这种图案以一定的距离在吾尔多的上半部出现5次,再在下半部出现4次,这种上下部分出现9次“眼睛”所形成的吾尔多就叫做“曲眯古智”(九眼绳)。“曲眯古智”被认为是吾尔多中的极品,有这种图案的吾尔多传说具有击中动物致伤可以自动愈全的神奇功效,平时缠在手腕上据说可以治疗某些奇怪的骨骼疾病。美丽的“曲眯古智”吾尔多挂在牧民汉子和年轻女子衣裙后摆的皱褶里又是一件特别漂亮的装饰物。
另有一种先编织,后内缝的吾尔多,内部是由16根毛线以相似于鸟眼的图案编成,两边以传统的“岗嘎岗纳”(白雪黑雪)编法编成,然后依样画葫芦,对照图案进行內缝,就会出现对称的眼睛般的图案。还有一种16根毛线编两组具有鸟眼图案的主绳,再把这两组并缝,就会出现长方体的形状,在相互对称的4个面上都有鸟眼图案。这一类吾尔多除具有视觉上的精美细致,还有射程远、杀伤力强、所发出的声音响亮等特点。
吾尔多的编法当然还有很多种。
“群鸟纷飞吾尔多响”
不管藏族社会发展的速度多么迅猛,吾尔多还依然在广大的藏族农牧民的生活中使用。尽管吾尔多是相对原始和落后的放牧工具,但还没有被当今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代替,不仅在放牧中使用,在其他的生产活动也有较为广泛的使用,从而也体现了吾尔多在藏族社会生产生活中不可估量的使用价值。当然,吾尔多最常用的功能无疑是用来作为驱赶牲畜的工具使用时,将“吾尔龙”套在食指,在“吾尔梯”内放上石子或土块,然后捏住“吾尔假”的那一端,提鞭挥抡,向目标方向放开捏住的另一端,石子便飞到几十米以至一二百米远外,即可以让领头畜转换方向,或单用鞭梢甩出的鞭音来改变畜群移动的方向,召集落单的羊只归群,当然也可以打击野兽等目标物。有些牧民可以用吾尔多把石头打到200米或是甚至更远的距离,甚至可以达到百发百中的精确率。
在农区,吾尔多还用来驱赶害鸟,每当秋天,田里的青稞小麦成熟的时候,就会招来许多害鸟,这时农民们就会用吾尔多赶鸟。民间谚语说:“一声吾尔多赶百鸟”,“群鸟纷飞吾尔多响”。
除此之外,有人还经常把吾尔多当作捆柴、背柴的包装辅助绳。
在牧区,吾尔多的作用就更大了,有时在剪毛或者给牛羊治病时,用吾尔多来捆绑牛羊的四肢,等它不再动弹再进行剪毛或治疗。吾尔多还可以用作小孩的玩具,也可以用作男女青年的佩戴饰物,在各种民间节日和赛马活动中,也可以把吾尔多当作一项体育项目来比试。
在西藏民间,吾尔多被认具有辟邪避难的功效,有这样的说法,“挂在柱前能躲开雷电;藏在门梯下能辟邪;悬挂在门上能防各种不吉利的来客;夜晚打结以后放在帐篷周围能防御各种夜来得凶险动物;挂在马鞍前头能辟各种水怪的危害。”
现代,不管在农牧区,还是在城里都可以看得到吾尔多的身影。在农牧区,吾尔多还是以放牧工具的形式出现,保留它的原始使用价值,在城里,吾尔多给了人们更丰富的内涵,成为手工艺品收藏新宠。吾尔多还被视作驱鬼辟邪的神圣之物,被藏族司机师傅们买来挂在车上。古老的吾尔多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符号而受到世人的青睐。
而在吾尔多真正的主人——牧羊人看来,吾尔多还由于其手工编织的唯一性和独特性,表现出个人特殊的审美取向和个性特征,也是一种特殊的身份标识和个人魅力的体现,须臾不离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