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社科界代表共谋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大计

四川社科界代表共谋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大计

发布时间:2017-03-28

  又是一个新起点。3月27日上午, 省社科联第七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省委书记王东明出席开幕式并在讲话中对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四点希望,引起与会代表强烈共鸣。“领会精神,围绕中心工作,切实当好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智囊团’。”“这是切实管用的方法论, 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下午,来自我省各地的社科界500余名代表进行分组讨论,共谋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大计。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直接关乎其发展水平和社会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讨论中,省社科院院长侯水平感触颇深。

  和侯水平感受相同的,还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曹顺庆。“马克思主义是充满活力的,现在很多西方学者都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和动态的研究,并运用他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作出解释。”他说,学者应该有这个理论自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创新是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代表们有话要说。

  “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与不竭动力,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姜晓萍说, 照搬西方理论并不能适应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

  西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教授赵德武,对四川从社科大省迈向社科强省充满信心,他认为在这条路上,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创新。“创新有一个重要前提———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善于从政治角度看问题,而这也是哲学社会科学本身的属性决定的。同时,必须重视人才,繁荣人才市场,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越讨论,越有助于形成共识。与会代表纷纷认为,各级社科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要担负起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军人才培养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党的一切工作包括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哲学社会科学,如何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杜受祜,对中央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分赞同。“我们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期,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 必须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他说,各级社科组织要站在科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进行解释,让老百姓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

  四川师范大学首席教授蔡方鹿认为,学者应该多推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品力作,要善于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加以综合创新。同时还要多推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精品。

  “哲学社会科学的前途命运,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充分发挥党和人民事业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正确建议,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哲学社会科学展现新作为,要知中心,识大局;谋中心,顾大局;聚中心,成大局。”会议结束后,四川大学校长助理兼商学院院长、教授徐玖平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