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出台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方案

四川出台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方案

发布时间:2017-04-11

记者4月10日从四川省粮食局获悉,该局日前出台《深入推进四川省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方案》,提出将推进一项改革,实施三大行动、六大工程,不断优化四川粮食产业体系,促进粮食流通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高效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让百姓吃上放心好粮油。

四川涉粮工业总产值已突破5000亿元,占全省GDP总量六分之一左右,作为西部唯一粮食主产省,口粮虽然能够自给,却面临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供给的量和质需求的压力。“必须瞄准供给侧发力,发挥流通对生产引导作用,推动种植结构调整优化,着力增加中高端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等有效供给,提升粮食流通服务水平,增强粮食产业经济活力,构建区域粮食安全保障新体系。”四川省粮食局负责人表示。

四川将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因地制宜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兼并重组,加强资产监管,争取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财税金融政策和资金支持,妥善解决国有粮企欠缴社会保险费、历史性或政策性亏损挂账等问题。

四川将实施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才兴粮三大行动,打造以成都为核心的“西部粮谷”、以成德绵为核心的“川粮全创核心区”、以川南四市为核心的“通江达海粮油产业集聚区”及“川东北绿色生态粮油供给基地”。

为此,四川将推动成都国际粮食物流枢纽港建设,以中粮成都产业园为核心建设“西部粮谷”加工基地,成立成都平原经济区粮食物流产业创新联盟,支持将川粮网等打造全国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型先锋企业;加快“粮油储藏与质量安全及绿色储粮”与“智慧仓储”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进程,推动组建四川东方主食产业技术研究院,着力打造“成都-绵阳-乐山”粮油食品产业走廊,支持安州区打造中国西部植物油之乡,推进以“军民融合、主副结合、产业整合”为方向的军粮供应体系建设;借泸州、宜宾港获批国家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等机遇,推动川南经济区粮食产业经济快速崛起;加大川东北稻米、杂粮等优质生态产品生产及品牌打造力度。

同时,择优选择10个粮库开展现代粮食仓储科技集成示范试点,加快144个低温粮库建设进度,开展低温储粮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在人口大县、产粮大县建设粮油质检机构,尽快形成以省级质检机构为龙头、国家挂牌机构为骨干、县级机构和企业化验室为支撑的质检体系。支持攀西地区利用独有的光热资源开展阳光仓顶工程试点。实施“川粮人才工程”,“十三五”重点培养30名粮食企业家,培训粮食管理经营及技术专业人才3000人次、粮食经纪人5000人次,建设5个人才培训或实训基地。

四川还将实施川粮产后服务、川粮放心粮油、川米优化、川粮品牌提升、川粮“三产融合”示范、川粮“3+2”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等六大工程。将选择9个重点产粮大县开展国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试点,支持144个项目单位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支持骨干粮油销售平台企业有效整合放心粮油网点资源,开展全省放心粮油示范市试点,力争纳入国家“中国好粮油行动”试点区域。支持绵阳市粮食部门以“放心粮油一条街”为载体集中展示、体验当地放心粮油经验;支持射洪粮食局与国家粮科院合作利用现代虚拟技术开展“放心粮油一站式服务”试点。到2020年力争优质水稻面积达2400万亩,提高自产中端以上大米市场占有率,打造四川公用区域品牌。引导粮油龙头企业与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合作适度规模流转、托管或订单收购优质水稻。通过博览会、展销会、品鉴会和网络、微信平台提高四川优质稻米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全省粮食行业56个四川名牌产品引领作用,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鼓励粮油企业推进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推出一批满足市场消费升级的新产品。开展稻谷、油菜籽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做大做强优质水稻、油菜籽、酿酒用高粱优势产业带,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基地+加工企业”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开发模式。围绕提升攀西、川西北经济区等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发展特色粮油产业经济,确保三州、雅安、攀枝花地区及民族自治县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特色粮食产业经济持续发展。